3个月不换筷子,有可能吃出癌症?
网上热传“筷子使用超过3个月或引发肝癌”,医生认为有炒作之嫌
核心提示
俗话说“病从口入”,人们使用的牙刷、毛巾等与口部发生接触的用品,一般都会定期更换。然而,天天伴随着食物入口的筷子是不是也要定期更换呢
近日,一则“筷子使用超过3个月或引发肝癌”的消息在微博上热传,不少认证用户纷纷转载。有人认为,家里的筷子连续使用几年是常有的事,并没吃出什么毛病;有人则认为这种致癌的说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筷子和牙刷一样需要经常更换。那么,筷子久不更换真的会诱发癌症吗记者通过搜索微博,采访南宁市民和专家发现,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筷子更换
需要经常换筷VS无需经常换筷
微博网友@敏天会更好07发微博说:我是用竹子筷子,因为洗了没晒干,直接插筷子筒里,所以会看到发霉!我家筷子经常换。
南宁市民张女士注意到,超市里的筷子有的在外包装上注明了建议使用时间为3-6个月,她会按照这个期限选择较为经济的筷子,并在半年内更换。
网友@水牛_希觉得3个月就换筷子的说法有点不靠谱,她在微博上说:能不这样危言耸听吗农村一双筷子用一辈子也没见几个得癌的。我家筷子都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也没见我怎么样。
记者在某超市调查发现,大多数市民都不会经常更换筷子。市民们普遍认为,更换筷子的频率应该是一年一次。有些市民认为只要筷子没有用烂,注意日常清洁就还能使用。
黄曲霉素
容易滋生 VS 不易滋生
黄曲霉素是公认的致癌物质,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瓜子等发霉物品的表面。黄曲霉素被人体吸收后会在肝脏代谢,但是黄曲霉素的毒性会杀死大量的肝细胞导致肝损害,肝脏损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形成肝癌。
不久前,一则央视的调查报道称,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个月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变深或变浅,变色的筷子要赶紧换。超期使用的筷子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会孳生“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
瑞康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旭东认为,在广西,诱发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通过筷子诱发肝癌的几率微乎其微。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医师陈兴乐认为,筷子上的霉菌是很容易发现并及时清理的,除非是极端不注意生活卫生的人才会用发了霉的筷子吃饭,才会让黄曲霉菌有机会进入体内。
消毒频率
频繁消毒 VS 不必频繁消毒
为了避免摄入黄曲霉菌,杀菌消毒的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肖静玲认为,筷子上不仅会孳生“黄曲霉素”,像“金黄葡萄球菌”等细菌也容易在上面附着,人体摄入会诱发呕吐、腹泻等症状。肖静玲建议,市民每次吃晚饭之后,都要用沸水或者用消毒柜对筷子进行消毒,确保杀死上面的病毒和细菌。同时,存放筷子的环境必须是干燥、通风的。
刘旭东医生的看法是,筷子要在沸水中煮五六分钟进行消毒。在春夏时节,每周至少要对筷子进行两三次消毒;秋冬时节,消毒的频率不少于每周两次,消毒后将筷子放在干燥、通风处存放即可。
陈兴乐医生说,筷子在经过一次消毒之后,只要放在干燥、通风处,或直接放在消毒柜里一段时间,并不容易导致细菌孳生,所以无需频繁消毒。
虽然对于消毒的频率持不同的观点,但3位医生都表示,高温和臭氧可以消灭黄曲霉菌等细菌和病毒,并且干燥、通风的环境不利于细菌的孳生。
陈兴乐医生为家里没有消毒碗柜的市民提出了一个妙招,可以在锅里放约浅浅的一层水,再在锅底放上一个碗,将筷子放在碗上蒸10分钟左右。这样既能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还可以节约用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网传"癌症先兆""致癌食物"不靠谱 听肿瘤专家说法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4人患癌症。 【详细】
良庆区:一家生产一次性筷子小作坊被查处
12日上午,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良庆区光明西街二巷查获一家没有任何证照的一次性筷子生产作坊。这间小作坊设在一个私自搭盖的棚房里,执法人员进入检查时,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小作坊里杂物乱堆,卫生环境恶劣。现场能看到不少已经发霉的一次性筷子,包装袋随处 【详细】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3个月 钦州新增注册资本39亿元
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三个月,对钦州企业投资发展形成激励效应。自今年3月1日起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该市新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达39.19亿元,同比增长274.3%;全市新登记有限责任公司776户,同比增长82.2%。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