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具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一般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一、加快新兴行业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1世纪头20年,是金城江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依托处于“皇城脚下”的区位优势,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和壮大物流配送、物业管理、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科教文卫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因此,重点要放在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金城江汽车总站的搬迁和六桥、七桥的开工建设以及南方公司住宅区、华锡集团总部的选址,本级要抓好盛源星级宾馆扩建和城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工作,努力把我区建成连接西南、对接泛珠三角、面向全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二、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改善城镇规模结构。 一是要配合抓好城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通过主城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转换和小城镇扩张以及功能的完善,来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二是着力解决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加快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增加城市人口的规模。同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严格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涉及的要求,合理配置,重点发展,不能“见子打子”。三是加大向中央和自治区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河池、九圩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合理引导城区范围内的河池化工制药厂、双狮粮油公司、五吉公司铅锑冶炼厂等工业企业向东江、五圩等周边小城镇转移,有计划地扩大小城镇规模,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 三、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通道旅游业和城郊旅游经济。 随着城市居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要求提高,要以城区周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建设河池市城区居民的“后花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着力整合金城江区的旅游资源,形成集红色旅游———红七军标语楼,绿色旅游———六甲小三峡、珍珠岩于一体,开发农家乐———六甲旦洞新村、河池荫洞示范园、侧岭洞情桃花园,打造名人会所———东仁乐园,初步建成东接宜州刘三姐故乡,西接天峨龙滩水电站和南丹白库瑶风情的大通道旅游廊,加快融入大桂林及贵阳旅游圈步伐。 四、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要广开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且带动作用大的项目。调动社会个方面力量,多渠道地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第三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第三产业社会化投资体系。 五、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打破区域、部门、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参与企业间的重组、合并、购并,实现产权多元化,在服务业内部形成投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新格局。加快商业、旅游、交通等重要行业的改革步伐,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形成整体发展合力。按照“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服务业”要求,以加快服务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作为金城江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着力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大技术创新各种力度,选择并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产品,增加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积极完善技术市场的建设和配置,促进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切实发挥科技进步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我区第三产业的行业素质和生产竞争能力。 六、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 没有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更没有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所以,发展第三产业,一定要以非公经济发展为重点,大胆放手发展非公经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放宽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放宽财政信贷支持、放宽融资渠道,坚决做到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都要对民营资本开放,优先引导民营资本加快进入。要强化民本经济思想,大力鼓励和支持当地能人,包括外出打工、做生意赚了钱的人回家乡投资办实业。要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消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政策规定和不合时宜的做法,让民营企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形成靠勤劳致富、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金城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