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网站首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7年度“十佳县”表彰会议 >> 走进“十佳” >> 大新县

大新县:依托城市 服务城市 建设工业强县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9-12 来源:左江日报

    自2003年实行市管辖县的体制后,大新县依托城市,加快了工业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0.75亿元,是2001年的3.16倍;财政完成收入突破2.5068亿元,同比增长30.78%。其中锰、糖、电三大产业提供税收1.7270亿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68.89%,经济结构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进入了初级工业化发展阶段。

    (一)依托城市,发展县乡工业

    大新县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到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不过7000万元。2003年,我们抓住实行市管县这一契机,确立了全县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第一,走横向联合路子,主动与城市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弥补自己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进档升级。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与区、市100多个部门及企业单位,建立起较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在县属和乡镇办企业中,发展了80多家联合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5%。联合开发锰品新产品、新品种20多项,并已取得显著效益。其中,达到国内、区内先进水平的有6项,形成了代表全县工业水平的几大拳头产品。

    第二,优化投资环境,开拓新的生产门类,积极寻找城市产品技术扩散。一是增加能源供应能力。锰矿加工企业年用电量达6.1亿度,新上22万千伏以上变电站三个。二是提高现代化通讯水平。县内装备了有线、无线两条传真线路和自动程控电话,开通了国际半自动通讯线路。三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总投资7000万元,完成了境内两条省道的改建拓宽。四是完善配套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对客商和城市投资厂家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2005年,大新县通过“以地建城”、“以城兴业”等融资方式兴建了县城的明仕路、桃园路、伦理路、富民路、养利路和德天广场,拉动了城市框架。近年来,成功引进了年销售额超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一批制糖业、锰加工业等骨干企业,建设了下雷、桃城工业园区。

    第三,充分利用城市出口渠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县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厂家达到了34个,其中锰品、蔗糖、丁苦茶、龙眼等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一定影响。我县的锰品,在出口加拿大、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去年又打入美国市场,年创汇300万美元。

    第四,借助城市工业的延伸,开发本县资源,发展乡村加工业。2003年以来,我们分别联合区、市有关部门和厂家,对优势资源进行了重点开发。先后建起苦丁茶、酒类、龙眼等具有相当规模的厂家,开发出10多种系列产品。其中有万承苦丁茶、大新桂圆被列为名特产,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依托城市,加快了我县工业发展。3年来,工业产值净增量平均每年都在亿元以上,递增幅度为52.9%。全县形成了矿产、蔗糖、水果、电力等4大支柱行业,有12家产值过1000万元,利税过100万元,组建起蔗糖、锰品、商业批发等5个企业集团。全县工业产值比2002年增长了8倍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0%上升到80%。

    (二)服务城市,发展农业

    我们在发展农业中,重点抓了两大方面:一是按照城市的需求,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突出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抓住关键性措施,促进农业有新的突破。对于农业内部结构,我们围绕着发展生态农业,分三个层次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个层次是种植业内部的调整。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木薯、油料等经济作物,扩大蔬菜栽培面积,促进种植结构的优化。第二个层次是大农业内部的调整。自2003年开始,我们统一规划,先后在中部山区开发出10万多亩林果和苦丁茶;在沿左江支流黑水河和山塘水库开发了万亩精养鱼塘及大面积的水产养殖水面。同时,在稳定增加生猪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牛、羊、兔等食草动物,并新增了300万只肉食鸡的生产能力。各乡镇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农副产品的专业村、专业乡,使林牧副渔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49%;第三个层次是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全县逐步建立起畜牧、林果、水产、蔬菜等直接供应城市的四大商品生产基地。干鲜果品形成了7000吨的生产规模,无公害蔬菜年产量超过亿斤,淡水养殖新增了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年递增在19%以上,农业商品率达到了71%。

    近3年,我们紧紧抓住发展农业的关键性措施不放,保证了农业的发展。一是增加投入,改变生产条件。我县平均每年向农业投资都在2000万元以上。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主要依赖于集体积累和发动群众个人投入。目前,全县集体年积累在5万元以上的村屯占75%,有效地保证了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2003年来,全县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保浇面积由17万亩,扩大到24万亩。在我们这样一个山区面积占67%的县份,实现了人均8分水浇田。二是狠抓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的高产出、高效益。围绕着科技兴农,我们在全县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近3年来,我们积极推广了旱作栽培、节水灌溉、果树密植早丰等12个方面的农业新技术,组织实施了山区、平原、沿河涝洼等3大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了175项新成果,应用率达60%以上,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强化服务。我县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有两大类,一类是横向的社区性服务组织。全县以村级为基础,乡级为骨干,县级为中心,形成了协调配套的“971”体系,即县有9大服务中心,乡镇有7大服务组织,村有1个综合服务大院。一类是纵向的以商品为纽带的经济合作组织。自2003年,以县水果站为依托,建立起果业开发公司之后,我县又出现了以肉食鸡、生猪、桑蚕等商品为纽带的近20个专业性合作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搞活流通,拓宽城乡结合的渠道

    第一,积极开拓市场。在积极开拓崇左市场的同时,我们全力开拓桂西南、越南北部广大农村市场,全县商品交易额达到4亿元以上。同时,我县还成为南宁对外开放的西南门户和进行经济交流的中转站。

    第二,加强市场建设,发挥主渠道的作用。2005年,我们在县城新建商场5000平方米,它与冷储、加工、运销配套,形成了1平方公里的商贸中心。商业、供销通力协作,在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2003年又联合具有稳定购销业务关系的2个关联企业,成立了生产、流通相结合的桂西南工业品批发集团总公司。目前,我县商业、供销背靠大西南广开货源,已与18个省市的630家工商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全县社会商品年零售额为2.2亿元。我县成为崇左市两个货币回笼量超过投入量的县份之一。商业系统实现利润连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第三,引导农民进行流通领域,组织大批农副产品进城。近3年,我们坚持以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经商、贩运,目前已拥有万人的农民运销队伍。有几个乡镇由农民群众自愿结合,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销组织,专门从事当场农副产品的外销,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城市的大市场连接在一起。同时,我们还注意启动农村集贸市场,围绕商品生产基地建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实行市管县体制以来,我县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产值达到22.3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增长2.3倍,财政收入2.5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粮食总产值达到4.33亿斤,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90年增长9.67%,是2002年的1.54倍;各项配套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县域经济走向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中共大新县委书记 雷永达)

                                                     责任编辑:木偶

责任编辑:丹子
走进十佳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in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and titlepic <>'' and isgood=1 and checked=1 group by classid order by classid lim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