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网站首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7年度“十佳县”表彰会议 >> 先进典型

巴马县:以资源换产业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08-07-15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发展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园区土地,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成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加强园区管理,为园区企业提高一条龙服务。园区经济迅速发展,入园企业达28家,建成投产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2007年园区工业实现产值42162万元,同比增长83.4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1.3%。园区经济的龙头作用日愈显现,推动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对投资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投资商在项目建设前将一定的资金汇入在巴马设立的帐户作为保证金,还在投资合同中规定投资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投资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并实现预定的产值,达不到要求的收回项目开发权,促使投资商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实行项目建设领导负责制度,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四家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身上,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并通过电视公示、上墙公示等方式,每月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推进了项目建设。

  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建设企业人才小高地,由政府出资引进长寿食品、矿产深加工方面的专家,并到高校联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到企业实习,指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解决企业发展资金困难问题。组成联合检查工作组,加强关卡检查,严格控制原材料外流,确保企业吃饱喂足。推行"上门服务",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现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扶持企业技改工作,大力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全年完成技改投入7560万元。2007年巴马安山矿业公司、天润矿业公司等企业步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2家。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83600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1525万元,同比增长38.75%。

  (三)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寿旅名县"

  一是出台政策,加强领导。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形成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党政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领导齐抓共管的旅游工作管理格局。出台《关于加强长寿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强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开展尊老助老活动的决定》等政策。二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盘阳河长寿带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并通过评审。三是开发包装景区景点。完善长寿博物馆的软硬件建设,把长寿博物馆打造成健康长寿研究基地。开发长寿水晶官,年内长寿水晶官正式对外开放。利用第一期红色旅游国债专项资金200余万元,修缮、包装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把那社至大洛的四级油路提升到三级油路的标准来实施。抓好农家旅游建设,完成坡月村、百魔村、巴盘屯等7个示范点的规划。抓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坡纳屯发展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四是加强旅游宣传促销。融入区域旅游、联合营销。2007年黔桂两省区60多家旅行社对我县旅游线路进行踩线,将我县景区景点融入精品线路统一宣传。积极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江三角旅游交易会,扩大了巴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强旅游服务管理。抓宾馆建设,其中寿乡大酒店通过四星级酒店评审,有4家宾馆按三星级标准建设,日接待游客可达3000人以上。抓队伍建设,为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聘请了广西师范学院及桂林旅专的教授专家10人次进行授课,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00多人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抓景区交通线路服务,开通县城通往盘阳河景区的公交线路,方便了"候人"的来往。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8万人,其中国外游客672人,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91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24.4%和27.39%。

项目签约

  同时,我们通过抓节庆文化,扩大影响,推动旅游业发展。成功承办了世界长寿之乡河池巴马长寿秘诀探研和长寿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将学术研讨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和区内外旅行社老总共300多人汇集巴马,共讨长寿产业发展大计,引起强烈反映,巴马知名度大幅提升。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研讨会期间商务签约19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亿元。研讨会的成功承办,我们今后发展长寿旅游产业开辟了新路。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来抓。一是抓好发展硬环境建设。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干部的作风工程来实施,建立和落实"门前三包"、机关包关、干部职工值班等清洁责任制度;投入500多万元建设乡镇和重点村屯垃圾场、村垃圾池,并聘用"4050"人员20名,负责乡镇清洁卫生工作,全面整治"五乱"行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山青水秀地干净",得到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首肯。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成城区供水管网第一期工程改造和小区道路、排污沟修建等2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区功能不断完善。二是抓好发展软环境建设。狠抓作风效能建设,制定并落实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7项规章制度,大刀阔斧地清理撤销不符合规定、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共撤销不符合规定、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审批项目217项,占全县现有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50.2%;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全县机关效能明显提高、干部作风得到极大转变。三是以最好的资源,最好的项目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整合钛、硅等矿产资源、矿泉水、茶油等长寿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项目库。制定了《巴马瑶族自治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巴马瑶族自治县工业区优惠政策》等,凡在我县投资的企业,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除享受国家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及自治区优惠政策外,可同时享受我县的用地、用电、用水、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2007年招商引资实施项目93个,总投资19.88亿元,同比增长44.42%;项目实际到位资金7.54亿元,同比增长25.19%,其中新建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

  四、高度重视民生,推进和谐发展

  一是抓好东西山解困工程。东山乡、西山乡是我县纯石山区和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2006年两乡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多元,约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5%,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为改变两乡贫穷落后面貌,我县从200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东西山解困工程,工程总投资6000多万元。2007年,我们动工建设了320个项目,占总任务的87.2%;完成51个项目建设,占总任务的13.9%;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占总任务的20%。东西山解困工程的实施,使两乡的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7年,两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29%,比2006年翻了一番。二是抓好岩滩库区大力实施产业开发、基本口粮及配套水利设施、交通、水电、生态保护、劳务力培训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7.13万元,促进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抓好茅草房改造工程。完成1383户茅草房改造任务,改善了部分农民的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丹子
走进十佳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in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and titlepic <>'' and isgood=1 and checked=1 group by classid order by classid lim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