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8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

江阴模式:“强县富民”基础上建设幸福江阴 模式综合材料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24 17:51:19 来源: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整理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

  ——江阴模式

  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非常大的差异,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经济将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江阴市作为发达县(市),在“强县富民”的基础上建设以人为本的“幸福江阴”,形成了一个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江阴作为地处苏南的发达县(市),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988平方公里),占全国千人之一人口的江阴人(119万),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三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190亿元)、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22家)。2005年,江阴在江苏省率先建成了全面小康达标县(市)。江阴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积累到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全面小康达标后,江阴市发展的着力点转变为不断提升科学发展内涵,真正把江阴建成幸福之城。

  建设幸福江阴,要求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增长。幸福江阴的内涵是“五个好”——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

  江阴市在制定幸福江阴政策文件、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民意调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内容、新动力、新方向。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全心全意打造幸福江阴

  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江阴把更多关系民生的内容纳入政府考核和社会协调发展体系中,不断提升科学发展内涵,增加人民群众福祉,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感到幸福、感受成功,真正建成人人幸福、家家幸福、处处幸福的幸福江阴。

  一、建设幸福江阴,从广听民意、问计于民做起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江阴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实地调研,体察民情,了解民生,摸清民意。市委每年都安排重点调研课题,尤其注重在民生方面加大调研力度,形成调研成果,进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广泛汲取社情民意。江阴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和盼望作为第一需求,通过市民热线、市长信箱、社会调查和召开座谈会、办公现场会等途径和渠道,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开展“幸福江阴指标大家选”、“幸福江阴大家谈”活动,对全市各类人口、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1200名市民进行抽样调查,在科学建议幸福指标的同时,有97.23%的人为自己是一个江阴人而感到自豪和幸福,对自己“幸福感”的打分平均达到86.29分。

  二、建设幸福江阴,从顺从民愿、小事实事做起

  让环境保护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江阴在巩固和发展生态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从源头上保护环境,从生态上修复环境,“生态江阴”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3.1%和43.5%。全面实施“5810”水环境整洁和大气质量整治,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为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

  让平安和谐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大力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法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有效提升。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从技防城建设入手,加快“幸福江阴·技防城”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全天候监控、全防区联动”,群众对治安满意率达96.5%,技防城建设真正成了安民、惠民、为民的重要载体,成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

  让社会事业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江阴把“强民智、健民身”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全民教育、医疗卫生、体育锻炼等社会事业服务体系的城乡全覆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社会需求。办全民受益的教育,改革办学体制,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成果。办全民覆盖的卫生,在全国率先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建立完善了政府组织推动、专业保险机构运作、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创造了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江阴模式”。办全民参与的体育,积极倡导“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的理念,坚持方便群众、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强各类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以健身月为中心,以重大节假日为节点的长假体育、周末体育、日常体育生活圈已经形成,全市体育人口超过47%。

  三、建设幸福江阴,从善解民难、普惠百姓做起

  千方百计促进创业就业。给岗位,让能就业者充分就业。创全省县(市)之先,积极推进就业服务体制创新,通过政府补贴形式,在全市各行政村设立劳动保障专职管理员,形成了以市职业介绍中心为龙头、乡镇职业介绍所为依托、村级劳动保障专职管理员和社区再就业服务站为基础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农村调查失业率为3.48%,均创历史最低。给政策,促想创业者自主创业。出台各类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创业培训正成为促进就业的“助推器”,全市在职职工培训率达到55%以上。给保障,帮难就业者实现就业。依托行政推动力,援助难就业者就业,大力实施“4045”再就业援助工程和“121”阳光扶助工程,促进弱势群体就业;通过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增加弱势群体就业机会。

  多措并举推动富民增收。江阴坚持富民优先方针,落实富民举措,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走向富裕。持续增收既突出多路并举,更注重稳定长效。广开增收渠道,鼓励更多的群众持股份、有物业,“房东经济”等资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新的致富途径。加大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农民向“股民”转变,让农民享受到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劳动合同签订率、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全市各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建制率达到85%。

  全民发动倡导社会慈善。市镇两级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实行结对挂钩;启动实施市镇财政扶持,帮助60个经济薄弱村建造标准厂房、商住楼等,通过发展物业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增强村级实力。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企业冠名慈善基金超过10亿元,到位基金超过4000万,实现了江阴慈善基金募集的历史性突破。

  (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整理)

责任编辑:丹子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刘福刚、黄品优、马壮壮合影
刘福刚、黄品优、马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场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合影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