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创新绩效评估和政绩考核机制,按三大主体功能区要求来配置考核干部,创新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分类考核标准。这套标准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在整个经济发展考核体系里,“GDP”不再是唯一指挥棒,政府更关心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上投入了多少。当地居民对这些注重科学发展的干部有口皆碑,“增城有三宝,挂绿、仙桃、凉粉草”这个顺口溜变成了“增城有三宝,挂绿、仙桃和领导。” 按三大主体功能区要求配置和培训干部 增城市根据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布局不同,在配备干部的侧重上也有所不同。特别注重实绩和专业对口,做到择优选强、用其所长。 按照“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在重点发展工业和都市圈的南部镇和中部镇街班子中,增城配备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等专业的干部55名,占干部人数的61.8%;在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北部三个镇班子中,增城配备了受过旅游、农学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干部12名,占了干部人数的30%,这个数字在几年前还是零。 为保证北部山区镇的干部留得住,使财政每年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超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市财镇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反哺北部三镇,通过这种“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北部山区干部收入不低于全市水平,使他们安心做好北部的农村发展、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干部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组织部门对他们的培训也是“因材施教”。例如,增城分批组织北部的干部赴四川成都培训“农家乐”,引导干部组织农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产业,使现有的山、水、田、塘发挥最大效应;而南部干部则赴江苏、浙江等地重点学习城区建设管理、城乡统筹等。“干部回来后要写详细的考察报告,并一定要用到实处。我们是带着问题和任务去的,不是去旅游。”增城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范永新说。 因地制宜实施分类考核 一份名叫“2007年度增城市镇街经济社会发展考评明细指标”上,一行小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经济发展情况方面,派潭、正果、小楼镇(编者注:这些镇都是北部镇)服务业营业税收入占50分,农业总产值占100分(编者注:完全不考核工业),其它镇街工业总产值占100分,农业总产值占50分。” “在考核内容上,南部镇街重点考核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同时对环境的保护等;中部重点考核文化产业、城市管理等;北部重点考核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这些重点都反映在了考核分数的权重上。”增城市委组织部长冼银崧说。比如,对经济发展情况的考评由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收入、农业总产值三部分构成。总分为150分。对于北部、中部和南部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考核。 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不因地制宜进行考核,那些经济发展快、工作相对轻松、矛盾不突出的镇街考核永远拿优秀奖,而那些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的镇永远落后,这将大大挫伤经济落后地区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后者,我们不考核他们的GDP,而更注重考核他们的社会管理、财政有效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考核后,北、中、南三个区域都有拿优秀奖的。大家对这样考核都没有话说。因为它真实反映了现状。” 而且考核的标准也越来越明细化了。按冼银崧的话说,考核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权责对等”。她说,过去对一个项目考核的标准通常是笼统的某个镇街“能不能完成”、“何时完成”,事实上我发现很多项目不仅仅是属于镇街的。例如“东江河堤整治项目”,包含招投标、施工、监理、施工走廊、验收等等,其中属于一个镇街的其实仅有一两项施工走廊是否顺畅、居民工作做得如何。我们就对这个镇街仅考核这两项,其他的分到机关考核中去。 朱泽君说,“主要考虑镇街工作涵盖面非常广,要全面考核镇街各项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镇街领导班子必须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地区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的基础上,注重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记者留意到,增城对于环境保护的考核指标也越来越详细。在“2007年度增城市镇街全面工作考评明细指标”上,“生态建设”被单独列出来考评,占了总分的16%。范永新介绍,“这部分内容以往就是一票否决,根本不明细。” “标准明细后,尽管组织部门工作量大了很多,但镇街里都认为这样做很科学,能够避免以往考评过于倚重经济发展水平的片面性问题,使考评结果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冼银崧说。 “利于科学发展”成为鲜明的用人导向 “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对于为公为民,敢想敢干、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的干部,增城市充分鼓励,甚至宽容失败允许其暂时犯错;对于说空话、出假招,阻碍科学发展的干部,增城市委市政府毫不迁就。”朱泽君说,“我们要敢于按科学发展要求用干部,坚持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增城的科学发展。” 如何判断是不是“科学发展”?冼银崧介绍:首先,干部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要改变70、80年代那种行政命令、官本位的思想,工作方法要调整;其次,在政绩的导向上,要改变过去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多干部一届3至5年,不少人急于作出一些成绩,急功近利,唯“GDP”是从,忽略了民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都跟不上。增城市鼓励干部多考虑长远,“哪怕一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远事业一届干不下来,我们也会通过激励等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导向。” 增城市在“科学发展”的导向下,大胆用干部,只要他不唯“GDP”指挥棒是从,更多考虑民生利益,勇于承担风险,只要是“为公为民”,哪怕在这条路上摔过跟头,犯过错误,增城也是照用不误。 “有了‘科学发展’作为目标后,我们的干部不再拘泥于GDP增长的沉重硬性负担,大部分激情飞扬,从北部到中部再到南部,很多干部一谈起自己的事业,都饱含激情!”市长叶牛平说。 (完)
责任编辑: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