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8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 增城模式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发展后顾之忧

作者:杜鹃 发布时间:2008-07-11 17:57:15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增城市在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过程中,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使南部发达的工业区反哺北部不发展工业的生态区。这一做法不但推动了北部生态旅游业的较快发展,而且也出现生态反哺工业的良好效应,使南部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具竞争力。专家指出,增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发展后顾之忧的做法为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借鉴。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广州市所辖县级市,属于城郊结合部地区。由于以前缺乏科学规划,各镇区急功近利地搞工业,全市有130多家水泥厂,虽然短时间经济上去了,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

    为此,增城市2002年明确提出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并依据”南部工业发达、中部生活设施齐全,北部自然风光秀丽“的实际情况,把增城划分为南部工业区、中部文化产业区、北部生态旅游区进行发展,并明确提出北部生态保护区绝对不发展工业,并要在2008年底关停所有的水泥厂、采石场等污染型企业。

    记者在增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增城市已关闭100多家水泥厂、97家洗漂印染企业、200多家采石采砂场和10多家电镀厂。

    在增城市的三大主体功能区中,南部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中部、北部提供了财力和就业岗位;而北部则为中、南部地区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但由于北部地区3个镇800多平方公里禁止发展工业,造成了较大财政缺口。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增城市通过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着力保护好北部生态,从根本上消除北部盲目开发的利益驱动。

    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2002年开始,增城每年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超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每个镇每年补贴不少于300万元,200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000万元,2008年给三个北部农业镇的转移支付达到4520万元,保障了北部山区政府正常运作和当地干部收入不低于全市整体水平。

    二是设立北部山区专项发展资金。从2006年开始,增城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用于反哺北部山区镇,主要用于转移农民,抓好教育、治安、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这样保障了北部山区政府正常运作和当地干部收入不低于全市的整体水平,也使当地干部安心做好北部的农村发展、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三是建立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逐年提高补贴标准,今年达到每亩21元,提高山区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的积极性,2007年市财政安排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达1677万元。

    四是北部山区镇税收市级留成部分也全部返还,用于当地社会事业发展。

    据了解,反哺的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营造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仅2007年在北部三镇共完成景区景点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87%。

    如今,北部地区农村不但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北部三镇每年仅旅游收入就超过3000万元,已初步具备了造血功能。

    当地农民也因此实现了大幅增收。北部仅白水仙瀑景区2007年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同期景区附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景区开发前的2004年增长了75%。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生态补偿机制配合下的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增城北部的白水仙瀑、金叶子酒店、大丰门漂流、锦绣温泉城、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等一批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项目,有的已投入运营,有的正在加紧建设,旅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增城市在享受青山绿水的同时,经济也取得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9倍、10倍。在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增城市连续6年居广东省第一名。

    经济学家指出,增城市用生态补偿机制来解决发展后顾之忧的做法值得推广。国务院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旅游中心主任刘云国说,增城市坚持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实现变砍树为看树、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发展林木经济为城市经济和生态旅游经济三个转变;保护北部800平方公里地区的森林,坚持不发展工业,综合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增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城乡和谐发展,增城的经济才能发展壮大。

    我国专门从事县域经济研究和服务的独立性社会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认为,县域经济不仅是中心城区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为支撑,走生态化道路。县域经济生态化工作要在县域经济规划、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生产等环节上进行监督和管理。

    县域经济生态化建设存在被动性推力,如在一些地区,水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如果再上一些污染项目,情况会变得更糟。县域经济生态化不仅是县(市)的事情,也是中心城区的事情,不是一个县(市)的问题,是整个区域的事情。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建立县域经济生态化促进和补偿机制,对为了环境保护而牺牲工业项目的县(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补偿。中心城区也可以和周围县(市)建立生态协作机制。

    刘福刚认为,增城市运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生态补偿机制,引导该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这样经济发展了,生态也保护了。增城没有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路子,而是先把统筹协调工作做好,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完)

责任编辑:丹子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刘福刚、黄品优、马壮壮合影
刘福刚、黄品优、马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场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合影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