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8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 会议资料汇编

湖南省:湖南县域经济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科学发展

作者:邱志忠 发布时间:2008-07-10 16:00:54 来源: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2月14日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该区内共有12个县市,区边缘共有25个县市1个区,区辐射区共计51个县市,涉及全省88个县市1个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与本省县域经济是什么关系?县域经济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有什么作用?县域经济如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作贡献?为此必须进行湖南县域经济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科学发展的研究。

  一、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离不开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不仅仅是指长株潭三个城市,而是包括三市所辖各县域在内的经济融合;长株潭城市群不仅指三市,而是包括三市所辖各县的县城及其小城镇所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不仅是城市或城镇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还应包括城乡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一)县域经济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目前,长株潭地区共有12个县市(其中8个县和4个县级市),包括长沙市的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长沙县;株洲市的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湘潭市的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等。长株潭地区县域总面积为26822平方公里,占长株潭地区总面积的95%,人口为91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75%,县域GDP占全区GDP的42.4%,可见,县域经济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基础。因此,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二)推进县域经科学发展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举措。据国家统计局专家测算,县域经济水平每提高1%,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长0.5%左右。县域经济大发展必将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化,对全省经济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具备规模效益性和集聚辐射功能。这就要求城市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县城一般要20一50万人。目前,长株潭各县市绝大多数县城人口不到20万,远远没有达到规模人口要求,县城作为县域经济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远未得到发挥。因此,要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宏观经济规模效益,就必须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使县城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未来十年,一个县城如吸纳1万农户进城,一户进城农户需要投入资金5-8万元,就相当于直接投人该县城5-8亿元资金,10年吸纳10万农户进城,相当于直接投人城市50-80亿元资金。这些资金通过乘数效应,必将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放大3-5倍的影响。2006年全省城镇化率38.71%,长株潭地区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2%,高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我国城镇化率60%的现代化目标计算,以目前该区12个县城常居人口达到50万人,则全长株潭城市群县城人口可以达到600万人,再加上大中城市的人口,该区域城市人口可达到1000万人以上,城镇化可以达到60%以上。

  (三)推进县域经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才能保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试验成功。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成功,没有12个区内县市和周边几十个县市综合配套改革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空中楼阁。以土地为例,长株潭三市土地面积为2808812公倾,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1⒊26%,人均土地面积0.23公倾,其中农用地2320186公倾,占三市土地总面积的8⒉60%。也就是说,长株潭三市土地面积极大部分在县域,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土地资源方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任务极大部分在县域。再如节水方面,长株潭三市水资源源自县域,水资源虽较丰沛,但利用率仅为20%,且水质污染严重,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节水方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任务极大部分也在县域。县市建设做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那么,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试验才能成功。否则,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试验就可能流于形式。

  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的县域有:长沙市的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株洲市的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湘潭市的湘潭县、湘乡县、韶山市12个县市。这些县市应根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总体规划,大胆进行“两型社会”试验,实行一系列旨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

  1.加强规划。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明确不同功能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促进节约型产业的发展。并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深化政府和企业及单位责任,层层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坚决贯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新增规模、盘活存量、节约和集约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布局、保护耕地的原则,协商统一,科学编制长株潭特别是核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和用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2.法律保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订统一管理章程,对三市主要水资源、土地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为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标准。制订各行各业各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统一完善的主要产品能耗限额指标、建筑节能设计配套标准,督促各类企业和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土地审批与批后监管。对农用地经批准转为建设用地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者用地行为的,坚决执行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对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时,坚持扣减相应指标;在《划拨用地决定书》和《国有上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工时间、改变土地用途处理、土地使用标准等条件,对违反约定条件使用土地的,按照规定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严格农村用地管理。农村居民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并纳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凡集体建设需要占用耕地且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必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用地;凡农村居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时,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其宅基地面积也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如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必须严格实行补偿制度,坚决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凡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或租用集体土地建房的,坚决禁止。

  4.税收杠杆。支持水资源、能源清洁利用和发展替代能源,支持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节水设备的生产应用和技术推广;对不符合节能节水技术标准生产的高能耗消费品,调高对其征收的消费税;对尚未征收消费税的高耗能消费品,加征一定的税额。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促进水资源节约及治理污水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生产节水设备的企业,利用废水生产的产品,均依据相关税收优惠标准,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对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开发区、企业或单位,政府财政、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方面决不支持;对节约集约用地做得好的,政府在财政转移支付、融资、贷款贴息、专项基金支持、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方面坚决支持,鼓励引导走新型的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

  5.信贷支持。对节能节水节地项目,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6.设立专项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金投人等方式,针对节能节水节地重点与项目设立节能奖励资金,用于项目的补助和节能效果的奖励。

  7.价格杠杆。建立水价治污价形成机制。对于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对于自然垄断经营的能源输送管网的输送价格及关系公共利益的重要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并逐步推行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资源和减少环境损害的价格管理制度;国家限制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依法实行约束型的能源价格政策。

  8.推进节能技术。加大科技投人,共同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节能节水节地高效技术、工艺、产品,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推进企业节能节水节地技术发展,开展节能节水节地技术示范;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技节能节水节地。

  9.鼓励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节水节地项目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知识讲座,促进其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推进企业节能节水节地技术改革,培育节能节水节地技术服务市场。

  10.大力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对燃煤火电机组进行优化调度,限制燃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长株潭地区原则上不再规划建设新的燃煤电厂。

  11.党政机关团体带头节能节水节地。严格按国家规定配车,大幅度清理压缩机关车辆;减少耗能过多的电器设备,节约能源资源。严格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实施征地、按照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计划等实施供地;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于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及招商引资项目;对限制类项目,严格限制供地;对淘汰类项目,坚决停止土地供应;继续暂停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以及超标准的宽马路、大广场、大行政中心建设等用地的供应。

  12.加强节能节水节地检查监督。要抓紧制订节能节水节地检查方案,加大节能节水节地检查监督力度。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

  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优先、

  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原则。目标是喝上干净达标的水、呼吸清洁达标的空气、吃到放心达标的食物、宜居安静的环境。

  2.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增长机制。设立政府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公共财政预算内投资应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项目和产品予以倾斜。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清洁生产、环保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资源回收基础设施、资源再生型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

  实行环境友好导向,对高能耗产品和不利用环保的产品,加大征税力度;对绿色产品和再生资源产品,实行降税贴息支持;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行资源税基础上,增收环境保护税;对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全面停止退税;对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减免出口税。

  3.推广替代技术、可再生资源恢复技术、减量化技术、循环技术、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共生链接技术等。

  4.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社区等社会事业。

  5.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产品,加大对农村电力、电视、广播、道路、图书、电影、自来水、煤气、给排水、绿化美化、厕所、沼气、社会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

  (三)把12个县(市)城关镇建设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卫星城

  县城作为一个县的政治、经济中心,经过长期发展的积累,与县域内一般小城镇相比,更具明显的优势。从长株潭所辖的12个县市城关镇来看,它拥有较高质量、较高密度的生产要素,非农业居民比重以及道路、通讯、自来水、电力、液化气等基础设施均明显占优势,又是县域内第三产业网点的集中地和医疗保健与文化教育中心,具备了向中小城市升级发展的一定基础,每个县市城关人口10年内达到50万人以上,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县市城关人口总数超过600万人以上。因此,长株潭三市的县市以县城扩容为重点,带动县域经济建设向质量升级发展,有利于迅速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增强消化本地产品的能力,也有利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降低农村城镇化的成本,最终推动长株潭经济的一体化。以县城扩容为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化、农业人口非农化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思路上可考虑以下几点:

  1.加强科学发展计划与规划。首先,三市政府应把县城扩容升质作为加快农村城市化、农业人口非农化的重点战略选择,将县城城市化升级与发展大中城市和城市群一并纳人长株潭城市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框架中,将其列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各地实际,制订指导与扶持县城扩容的实施方案。其次,各地县一级政府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省、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制订县城扩容的近、中期发展目标与实施方案,纳人本县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高起点、大手笔,应突出科技兴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环境污染;重点在功能布局、基础设施、特色经济、市场规划、城镇综合管理、融资措施等方面有创新、有突破。

  2.强化县城扩容升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县城扩容不只是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居住的问题,更是县域产业调整、升级与创新的问题。因此三市要下决心提高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在县城的集中度,这是目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下决心改变乡镇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结构乱、效益低的局面,采取规范引导与利益诱导相结合,鼓励乡镇企业向县城集中。这种集中不应只是简单的数量相加,更应是质量上的革命。与此同时,长株潭地区的各县市还应积极发展有优势的特色产业,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在“大而精、精而特、特而专、专而新”即“精、特、专、新”上做文章。要积极发展为城市服务的各种劳动密集型的商业服务产业并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扩大就业机会和就业门路,广拓就业空间,增加农民进人县城谋生的机会。

  3.把县城扩容升级与加强城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地区的县城的扩容还必须与县城的“美容”相结合,尽可能使县城率先成为县域内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管理规范、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典范,为县城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打好基础。这也是适应进人小康阶段居民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为此,县城扩容应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下功夫。同时,要加强交通、卫生、市场等管理,可使进入城镇农民尽快接受城市化的洗礼,真正由农民变为城市市民,努力塑造县城新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建设投人产出的效益是成正比例的。切不可让“先扩容,后管理”或“先搞活,再管理”的观念流行。

  4.努力争取促进县城扩容升质的政策支持。(1)对进城农民实行消费信用试点的政策,增大对农民进人县城的吸引力。消费信贷已在城市实行,这一消费方式也应当而且必须让农民受益。因此,应在扩大与加快农民人口非农民化过程中向农民提供信贷支持,应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居民以及进人县城的农民提供消费信贷,放宽信贷限制,以刺激农民进城并带动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加快县城消费市场的启动。(2)完善农民进城的房地产政策。可以考虑实行宅基地“以旧换新”,对进人县城又愿意退出原宅基地的农户,在县城新建住房所收宅基地费中应予以适当补贴或价格优惠;应将进城农民宅基地指标集中使用,减少和避免分散建房,在县城内建立农民进城的居民小区;可鼓励少数有条件的村民组整体搬迁到县城,购买建房用地上适当优惠。(3)加大县城居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为了防止居民进城后农民的回流,并使进县城的农民真正割断对土地的依赖关系,必须加大县城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县政府财力许可的限度内,对进人县城的收人较低的农民实行低水平的生产保障,并完善商业保险和自我保障,解决部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边缘辐射区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边缘辐射区县域有岳阳市的平江县、湘阴县、汨罗市、岳阳县、临湘县、华容县;益阳市的桃江县、南县、沅江市、桃江县、安化县;娄底市的娄底市、双峰县、冷水江市、涟源市、新化县;衡阳市的衡阳县、南岳区、衡东县、衡山县、衡南县、祁东县、常宁县、耒阳市;郴州市的安仁县、桂东县等25个县市1个区;湖南省除以上37个县市外的51个县市。处于边缘辐射区县域经济共76个县市1个区。

  (一)长株潭边缘辐射区县城“城门开放”。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应当明令规定放开农民进人县城的限制,取消县城增容费及其他费用,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在县城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其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并与原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二)降低长株潭边缘辐射区各县域经济二、三产业进人成本。为此,县域经济要实施园区发展战略,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商业园区,实现二、三产业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和经营者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成本和投资成本;要放宽各类企业经营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创办成本;要创造廉洁高效的政策环境和税费环境,减少“三乱”和其他不合理费用,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此外,还要完善各类服务,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三)建立长株潭边缘辐射区覆盖县域所有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对城市居民的羡慕,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社会保障比农村要好,这也是吸引农民进城的重要原因。目前,建立覆盖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一定困难,但是,可以在县城优先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老居民还是新来居民,都享有同等待遇,以形成县域经济对农民进城的吸引力。

  (四)建立长株潭边缘辐射区县域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降低农民进人城市的机会成本。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机会成本很高,因为其将失去土地资产的收益权。因此,县市必须通过改革,在进一步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可以使农民把土地承包权转化为财产权带进城的产权流转制度。在承包期内,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或兼业而进人城市,除本人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收回或改变承包关系。政府要引导进城农民允许承包方在承包期内,按照自愿的原则对承包地依法转包、转让、互换、人股,将自己承包地转移出去,同时,政府应保护其从转移出去的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力,以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土地流转形式:(1)推行土地股份制。即农民以土地折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制农业企业。(2)实行土地反租倒包。在承包户自愿的情况下,先将土地由村集体反租过来,再承包给其他农户。(3)允许土地转让。即农民将30年的土地承包权一次性有偿转让第三者或村委会使用,受让人同转让方的农户达成协议付转让费。(4)土地置换。即政府建立土地置换公司,进城农民可以将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与城市住房基地按照2:1或3:1或4:1等具体情况置换。

  (五)建立长株潭边缘辐射区县域有利于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的新型人口政策。

  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边缘辐射区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主要有:

  1.为经济的高速增长严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估算,清理在2004年所产生的污染就需要84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但更为现实的估计认为,环境损失占中国每年GDP增长的8%到13%。我省县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自然生态环境,例如煤炭和矿物开采、纺织厂、造纸厂、钢铁企业、化工厂以及建材企业等等,耗费了大量能源,污染了城乡空气、水源,我们的城市规模在爆炸,耗尽了水资源并且造成可怕的交通堵塞,我省四分之一人口饮用低于标准的水,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呼吸严重污染的空气。

  2.县域出现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年收入一人多则年收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上千万,少则月收入几百元,百万下岗工人月生活补贴只有几十至几百元。特别是公有资产严重流失更加激了两极分化。各县市对公有制企业实行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必要的正确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实行了五花八门的“企业改制”,使大量的公有资产化为私有,公有资产流失惨重,公有企业一夜变成了私营企业,一些企业厂长、经理摇身一变成了私营企业老板,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企业改制中大捞特捞好处。一些企业职工一夜变成了失去劳动岗位的下岗工人,仅靠微簿的生活补贴维持艰难困苦的生活。一个国企老员工被打发回家时仅1.7万元被卖断工龄。而在这些年里,企业高管们的收入却节节上升,现在已经是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了。1.7万元的30年工龄价值与上千万元的年收入,中国的企业官员与普通职工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通向地狱,一条升向天堂。还有在一些项目建设中,政府官员与开发商狼狈为奸,侵占集体土地、以极低的补偿,拆迁老百姓住房,损害老百姓利益,把开发商的利益放在首位,培集少数利益集团,使一些开发商成了富豪。

  3.党政机关大搞形象工程,大建宽宏豪华办公大搂和城市超大广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县市重视城市建设,这无可厚非,是必须的正确的,但问题在厚此簿彼,忽略了城乡统寿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党政机关大搞形象工程,大兴土木,部份县市机关,占用大量的土地、水利资源,大建宽宏豪华办公大搂和城市超大广场。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广大农村几十年来山河依旧,贫困依旧。近三两年来,由于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电力、饮水才有一些改善,但仍然城市宽宏,农村贫穷落后凋零。

  4.普遍存在与以人为本完全对立的官本位。科学发展观认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才是我们社会的真正主人。但现在好多东西颠倒过来了,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官为本:一是表现为权力上的官本位。二是表现为用人上的官本位。三是表现为分配上的官本位。四是表现为评定职称上的官本位。五是表现为用车上的官本位。

  (二)县市建设“两型社会”,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缓解环境恶化、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官本位不和谐因素,必须从源头从制度反腐倡廉。

  1.切实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县域经济各项工作中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县的核心和基石也是“以人为本”,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终极标准。凡是符合这一终极标准的,我们就要坚持,就要继承和发扬;凡是违背终极标准的,我们就要坚决地进行改革。在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发生冲突可以两全的情况下,这一终极标准应当是“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应当奉行“帕内托标准”。但在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可以两全的情况下,则应当遵循“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在建设强县过程中,以富民作基础,作出发点,作落脚点,作重点,作根本目标。

  2.对湖南县域经济功能区定位。按照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种类型,将88个县市县域经济和县市内各区功能准确定位,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先开发和再开发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坚定不移进行限制与禁止开发,尽快恢复、培育生态平衡,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服务业。否则,县市与全省无法建设“两型社会”。

  3.正确认识和处理几大基本关系。一是GDP增长与GNP增长的关系。衡量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GDP要,但不能唯GDP,还应有GNP,因为GNP才能反映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量,才能反映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益,这才是真正的政绩,真正的发展。二是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衡量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要看总量,更要看人均量。总量可以反映县域目标实现程度,不能反映富民目标实现程度,只有人均量才能反映富民目标实现程度。我省衡景县域经济的指标,有必要加上人均GDP、人均GN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三是GDP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GDP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是相对应的,GDP增长多少,相应的财政收入大致也只能增长多少。多年来我省各县市GDP增长10%以上,而财政收入增长达25%-35%,这是不正常的。说明税收太重了,有杀鸡取卵之嫌,结果很可能欲速不达。四是财政收入增长中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比例关系。国内国际经验表明,积累率在30%左右是合适的。1958年积累率达43%,加上其他种种原因,造成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这是千万要记取的教训。我省县域经济近几年的积累率高达40-50%,最高达60%,这是很不正常的,必须下大决心把过高的积累率降下来,降到30-35%。五是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的关系。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的比例必须合理,比例不当,容易挫伤一方的积极性。现在资本报酬太高,约占总收入的70-80%,而劳动报酬太低,约仅占总收入的20-30%,许多人的工资仅几百元,形成了大批低收入者和大批贫困人口。必须下大决心把过高的资本收入降下来,把过低的劳动收入升上去。六是是垄断行业收入与非垄断行业收入的关系。经验表明,垄断行业收入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应基本相当,垄断行业收入略高于非垄断行业收入,社会才能和谐。但我省县域经济二者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人民群众对此十分不满。必须下大决心把垄断行业收入降下来,大幅度提高非垄断行业收入。七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统计表明,我省1995年-2006年12年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4699元增加到10505元,增加了224%,农村居民收入由1425元增加到3390元,增加了238%。问题是农村居民收入基数太低,因此,应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八是公务员收入增长与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增长的关系。现在表面看二者基本相符,但这是表象,如果加上各种福利待遇和各种灰色收入(不包括黑色收入)那就差距大了,例如用车、住房、医疗,例如公款旅游、吃喝、娱乐、各种补贴等等,同级职相差大约二至三倍。这种差距其直接后果是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更谈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家都千方百计去挤公务员队伍,形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必须下大决心使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增长(包括各种福利待遇)与公务员收入增长大至相当。

  4.从源头从制度反腐倡廉。腐败严重存在,社会不可能和谐友好。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县市要逐步实行党代表、人大代表直选制度,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人差额选举制度,实行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财产公布、审计制度,实行廉政公署制度,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实行新闻监督自由等制度。

责任编辑:丹子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刘福刚、黄品优、马壮壮合影
刘福刚、黄品优、马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场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合影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