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加快全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同时通过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评比表彰活动,以促进全区88个参评县(市、区)加大发展力度。通过近几年来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广西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一是拓宽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区各地呈现出既遵循已为实践证明的好思路,又有所创新;既立足当前的发展,又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既抓发展硬环境,又抓发展软环境;既突出发展重点,又兼顾各方;既抓好农业产业,又大力发展工业,以工促农;既抓经济发展,又重视改善民生的发展思路。二是进一步探索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围绕发展民营经济、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探寻了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特色的措施办法并取得实效。 至2007年,广西县域经济以速度更快、实力更强的发展态势,呈现出蓬勃发展、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自治区88个县域单位GDP合计占全区14个市GDP合计的比重为67.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3%,与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评比表彰活动前相比,2007年比2002年(47.9%)提高了20.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和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 一、县域平均经济规模超过4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2007年广西88个县域单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0.96亿元,是2002年的2.35倍;88个县域平均生产总值达到44.67亿元。县域单位实现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有32个,比2002年增加22个,其中超过80亿元的有11个。2005年玉林市玉州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亿元,2007年全区已有3个县域单位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分别是玉林市玉州区(138.97亿元)、来宾市兴宾区(122.84亿元)和贺州市八步区(104.54亿元)。 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2007年全区88个县域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8.2%,12.5%,14.8%、13.5%、16.8%,2007年增速比2002年(7.0%)高9.8个百分点。 二、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 在大项目建设投资、投资新项目增多、基础设施大会战和私人建房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县域投资总量不断取得新突破。2002年广西88个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400亿元;200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投资总量达到1194.77亿元;2007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投资总量达到2102.09亿元,是2002年的5.55倍,占全区投资总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45.4%上升到2007年的70.8%,提高了25.4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3-2007年88个县域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32.0%、46.4%、57.9%、33.6%、31.5%,近五年来投资增速在30%以上,比2002年(26.7%)明显提高。 县域民间投资更为活跃,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更强。2007年县域全社会投资中,以鼓励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等自筹资金方式为主的县属投资所占比重达到79.4%,比2004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三、财政收入质量提高,财力进一步雄厚 2007年广西88个县域单位财政收入为263.61亿元,是2002年的2.11倍,县域单位财政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7.5%。县域平均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比2002年增加1.58亿元。2003-2007年88个县域单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1.0%、16.2%、20.5%、19.1%、21.9%,增速稳步提高。2007年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的有38个县(市、区),比2002年的5个增加到33个。2002年超过4亿元的县域只有1个,2007年增加到21个,其中超过5亿元的有10个,平果市超过10亿元,达到16.23亿元。广西县域财政实力进一步雄厚。 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体现财政收入质量的税收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3-2007年88个县域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4%、16.8%、18.9%、18.3%、23.3%。2007年88个县域平均税收收入达到2.3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7.5%。广西县域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1万元和3000元,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07年广西88个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34元,比2002年(1923元)增加1411元,增长73.4%。2003-2007年88个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5.2%、9.8%、10.5%、12.5%、16.2%,呈现出逐年加快增长的趋势。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加,2005-2007年88个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7.2%、18.0%、23.3%,2007年88个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达到11486元,比2005年(7898元)增加3588元,增长45.4%。2007年突破1万元的县(市、区)有64个,而2004年一个也没有。 在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广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2%,比2002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比2004年下降2.3个百分点。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6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5.6平方米,增长26.7%;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5.6平方米,增长22.5%。 五、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工业推动力进一步提高 2007年广西88个县域单位三次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6.0%、24.4%和18.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2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7%,比2002年提高36.0个百分点。县域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1.7:25.2:33.1,转变到2007年的28.8:40.9:3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型”,转变为“二三一型”。2007年与2002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则上升15.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上升14.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2002年的0.50提高到2007年的1.24。 六、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困难仍存,增速难度加大 (一)经济总量小。近几年,广西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广西县域经济总量小,与全国百强县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统计资料测算结果,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西无一县(市、区)入围,说明广西县(市、区)综合竞争优势太弱。2007年广西县域平均GDP为44.67亿元,只相当于2003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7.5%;县域平均财政收入3亿元,只相当于2003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7.1%。 (二)人均水平低。2007年广西县域人均GDP为8819元,相当全自治区人均GDP的71.1%,其中人均GDP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县(市、区)有68个,占88个县域的77.3%。 (三)发展不平衡。2007年广西经济总量前10位的县(市、区)生产总值总和为996.33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3%,是总量后10位的县(市、区)总和的9.95倍;财政收入前10位的县(市、区)合计为70.64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26.8%,是收入后10位的县(市、区)总和的9.37倍。其中县域经济总量最大的玉州区生产总值为138.97亿元,比排位后12个县(市、区)的总和还多。县域财政收入最大的平果市财政收入达到16.23亿元,相当于排位后17个县(市、区)的总和还多。 (四)财政仍然薄弱。2007年广西88个县(市、区)中,有30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在2亿元以下,有9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在1亿元以下。 七、顺应全国发展潮流,进一步做强做大广西县域经济 (一)加大贯彻自治区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促进“强县”越来越强。继续积极落实自治区的部署,在投资审批领域,自治区各部门主动放权,把一切能够放开的全部放开,发挥县域投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强县在投资、市场、政策等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财政支持方面,继续强化给予县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各县(市、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尤其对“强县”建立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对财政收入增长上台阶的县(市、区),继续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各级政府努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政府主导,市场推动”阶段,要进一步放宽县域发展环境,将计划、经贸、外经贸、交通、建设等经济管理领域的地方经济发展、计划项目、招商引资和财政税收等方面行政审批权力直接下放给强县,仍需继续探讨和解决体制性障碍等问题。 (二)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主体。通过挖掘内力,激活民间投资,大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对非公经济从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热情,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实施措施,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研究完善有关资金扶持政策,将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纳入政府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积极开展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三)加快与国内外强势企业的合作,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口。通过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实施强优企业工程,以产权为纽带,各县域与国内外强势企业的深入合作,培育一批县域强优企业;以资源换产业,全力借助外力办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利用原有存量土地,包括国有农林场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集中区成为区域外企业创业的主要基地,且留得住、快发展。 (四)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统筹广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自治区在资金、土地、项目等方面向优势特色产业倾斜,促进每个县(市、区)基本形成一两个有自身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准确把握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搞旅游、商贸的就发展旅游、商贸,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定向化培育、集约化经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一些资源集聚的县域,依托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药用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矿产开采加工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业、小水电业、医药产业、特色旅游业和劳务经济。部分经济强县,依托传统品牌,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和市场渠道,吸收现代先进技术,把“老字号”产业产品做大做强。 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西有信心、有能力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为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