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实现GDP120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2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69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160元,增长19%。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再次跃上新台阶,在全国第七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176位,连续七年在德州市经济社会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 一、强化赶超意识,以解放思想促发展。 2006年,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形势,临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为推动广大干部敢于解放思想、善于解放思想,每年都组织县级领导、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浙江、苏北、胶东等地考察,学习经验,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全县上下营造起了敢想敢干、敢于争先、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面对全市“七连冠”的成绩,为反骄破满,今年又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破除广大干部群众“自然增长会发展、全市领先有发展、感觉良好能发展”的思维瓶颈,强化“超越自我求发展、跨越前进快发展、年年都有大发展”的观念,凝聚起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开放意识,以招商引资促发展。 临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全县工作的头号任务、“天字号”工程强力推进。2006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国内外客商投资企业136家,引进资金102.6亿元,到位资金72.3亿元。一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按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乡镇和经济主管部门主体招商,企业主动招商,全民参与招商”四位一体抓招商的总体思路,实行县几大班子领导联系招商项目制度、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招商引资奖励制度,把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19个招商主体单位(12个乡镇、街道和7个经济主管部门),并作为年终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招商、部门积极参与、乡镇(街道)纷纷主动、社会全面动员的良好招商氛围。二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招商力度。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劳动力、土地等产业及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招商活动,每年在北京、深圳、哈尔滨、天津、济南等大中城市举办投资说明会和经济发展汇报会,宣传临邑、招商引资,近年来先后成功引进了金德管业、索通碳素、金锣肉制品、雨润肉鸡宰杀、六和种鸭、如意澳泰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三是加大招大引外力度。立足产业优势,把全国500强、世界500强、央企作为主攻重点,认真研究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意图和意向,广泛寻求战略合作。先后引进北京索通工贸、韩国塑编、马来西亚云石热电、泓淋电子等外资企业30余家,6家上市公司在临邑设有分厂。今年,恒源石化集团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实现了对接央企的突破。四是深入推进“南融北接”战略。按照“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向南融入省会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与济南市历下区结成友好县区,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了招商办事处,“融入济南、对接天津”在产业、人才、技术、资源等各个方面已全面破题。 三、强化投资拉动意识,以项目建设促发展。 近几年,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银根两个闸门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抓投资、围绕金融支持搞融资”的项目建设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7亿元,增长28.1%。一是集中力量上大高外项目。在重大项目投向要求上,重点引进和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过亿、税收贡献大的工业项目、能够延伸主导产业链和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项目,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认定的高科技项目、专利产品项目和新产品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项目,集约循环利用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了恒源石化80万吨重油快速裂解、金德山东工业园、索通碳素等55个大项目、好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已竣工投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精心包装好项目。按照“策划一批、改进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筛选论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并不断充实、递补,确保项目库常年保持在100个左右。每年举办两次大型项目推介会,面向各地客商广泛推介,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形成了项目储备、推荐、实施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对已签合同和开工项目,推行县级领导分线工作法,落实县级领导包项目、包企业责任制,努力做到跟踪服务、全程服务。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明确建设任务、进度时限和具体责任人,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建成达产。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建设和竣工投产。 四、强化产业化富民意识,以兴农固县促发展。 只有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县域经济发展才能更加稳固。我们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努力拉伸产业链条,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培龙头、扩基地、壮产业、促增收”的思路,先后引进建设了金锣肉制品、雨润肉鸡宰杀、六和种鸭孵化等畜牧龙头企业,奇力辣椒、德盛源蒜片等蔬菜龙头企业,澳泰纺织、新兴淀粉等粮棉加工龙头企业,全县“龙字号”企业达到140多家。“农字号”企业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生猪、奶牛、蔬菜等十大农产品基地的规模膨胀,建立起了面粉食品、蔬菜深加工、畜牧养殖宰杀等7大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全面推进。目前,全县生猪存栏50万头、奶牛1.5万头、养鸭1500万只、肉鸡2000万只。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公交车、有线电视、自来水、村级文体办公大院“五通”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公交车、通有线电视,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4%,建设村级文体办公大院257个。三是提高农民增收技能。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广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每年转移劳动力10万余人次,创收6亿多元。此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民年收益6000多万元,充分调动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强化三产拉动意识,以商贸活县促发展。 围绕打造济南北部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坚持走商贸兴县之路,全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是启动建设东部商贸区。充分发挥德龙烟铁路、济乐高速、104国道济南段建设所形成的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了东部商贸区。目前,已建成鲁西北汽配城、金家园装饰材料、农资、建材等大型专业市场15处。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依托城区人口的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面向油田、面向居民,对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进行扩规模、提档次。累计投资2.5亿元,改造副食品批发、电动车、蔬菜等专业市场36处、农村集贸市场76处。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3处、乡级超市24处、“农家店”820家。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业。加快建设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打造全省知名的旅游风景区。深入挖掘邢侗文化、祢衡文化、大明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着力建设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大力发展生态游、文化游和农业观光游。近几年,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0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20%。 六、强化以人为本意识,以优良环境促发展。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一是强力打造硬环境。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先后实施了新104国道改线、东外环、南外环等主干道建设工程,构筑起了“十纵十横”的城区道路主框架,在全市率先实现控规全覆盖,建成区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建设完善了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实施了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和安居工程,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07年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省级临邑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九通一平”,入区企业160多家,投资达到100多亿元。二是硬力打造软环境。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优化环境办公室和重点项目办公室等服务协调结构,实行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成为全省3个政务公开示范县之一。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推进平安临邑建设,着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把临邑全力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投资创业的宝地和经济发展的高地。 责任编辑: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