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专电(张雪花)位于南疆边陲的广西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一直是偏远落后、老少边穷的代名词。正如歌仙刘三姐所唱的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而今,经过50年的自强不息、科学发展,广西这个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昔日西南边陲 今朝风生水起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沿海、沿边、沿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它东邻广东,西连云南,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与越南毗邻,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也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回望历史的脚步,这样的地理位置似乎并没有给昔日这块史称“八桂”的土地带来多少福祉。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这里长期被视为穷乡僻壤。“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这里特殊地貌的描述,或连绵或独秀的大山,成就八桂美丽风光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生产生活奠了一个落后的底子。而千里边境线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当地的顺口溜诙谐自嘲:全国都解放,我们在打仗;全国忙开放,我们在站岗;全国奔小康,我们喝米汤。1958年广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13元。
正在加紧建设的广西钦州市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基地(11月13日摄)。11国搭台,18亿人唱戏,60亿人喝彩。在广西南宁永久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让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心连得更近,手牵得更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今年年初国家批准设立、还不满一周岁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以旺盛的生机、昂扬的姿态务实推进。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上世纪80年代北海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一举措如同清鲜的风,打开了广西人的视野。或许正是从那时起,他们日渐意识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优势,一种改变面貌的渴望悄然成长。 随后,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八桂大地开始了“战天斗地”改变面貌的系列大会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抗旱、兴边富民……从壮乡的村村寨寨到北部湾的山山水水,一切都天翻地覆今非昔比。羊城晚报记者樊克宁曾在上世纪70年代在防城港那良镇下乡当知青,谈起三十年间的变化,樊克宁感慨地说,当时从那良镇到桂林,要走半夜山路再倒好几次车,辗转三四天才能到达,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变化太大了。 近年来,广西提出优先发展交通,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如今吃完早餐从南宁出发,到越南办事吃午饭,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目前广西正加快建设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沿海组合港和南宁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变“神经末梢”为“国际枢纽”已成为广西上下的共识。 要加快发展首先要扩大开放。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东盟视角打开了广西对外开放新窗口,成为带动广西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明确把北部湾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同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赋予北部湾经济区最开放、最优惠的支持政策…… 昔日边陲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造“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迈向“沿海发展新一极”成为广西人的新目标新追求。 发挥区位优势,对接东盟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北部湾开放开发,成为整个广西及所辖市的滚滚浪潮。首府南宁提出全面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着力打造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金融中心;素有“岭南都会”美誉的玉林则搭上了东盟博览会的“顺风车”,以中小企业为主角的“玉博会”,成为玉林主动授受中国--东盟博览会辐射的重大举措;贵港以港为媒,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的内河港口优势,推进江海联动,主动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钦州提出建设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高标准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和现代化集装箱码头…… 八桂大地,风生水起,千帆竞发。 “我今有了好茶饭,也有山歌敬亲人” 与风潮涌动的开放发展之势相比,老百姓日子的变化更显得亲切实在。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一位蔗农在扛运黑皮果蔗(2008年1月17日摄)。从边境建设大会战到东巴凤建设大会战,从大石山区大会战到桂西五县建设大会战,从兴边富民大会战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依靠从中央政府的支持到各兄弟省区政府的援助,走出了一条从扶贫救助到实现共赢的发展道路。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 29岁的盘芬是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白牛村人,6年前嫁到这个村,如今这个6口之家种植30多亩水果,以脐橙为主,七八万元的年收入使盘芬家的小日子过得殷实滋润。说起刚嫁过来的情形,盘芬说,那时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住的基本上也都是瓦房,现在道路修好了,小洋楼也住上了,还发展了“猪--沼(气)--果”、“猪--鸭--鱼” 生态特色农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07年白牛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唐旺旗颇有信心地说,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会超过1万元。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十分适合柑、橙、柚、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水果生产。被自治区誉为“生态富民示范村”的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以发展“月柿产业+农家游”的主导模式,走上了致富大道,一栋栋掩映在青山与柿园间的小别墅,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南疆农村的景象。据了解,广西全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20元增加到2007年的3224元,翻了4.7番,年均增长12.0%;农村贫困人口也由1978年的2100万人减少到了2007年的68.9万人。 与过去相比,广西农民的荷包鼓涨了许多,可花的钱却在很多方面少了许多。富川葛坡镇马槽村村民何科强对此感受颇深。几年前即患上腰间盘突出的何科强,因无钱治病一直拖着,直到今年才做了手术。他说,这要得益于新农合,参加新农合每人一年才交10元钱,而我光这次住院就报销了2705元。何科强只是贺州乃至广西广大参合农民的一个缩影。目前贺州市新农合已覆盖五县(区)所有农村,农民参合率达85.54%。 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之一翼王石达开的故乡--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坐落着贵港市第一所寄宿制民族小学。这所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区的学校,学生以壮族孩子为主。这里的学生除了“两免”,每年还可获国家补助500元。回想起当年借用供销社房屋教学,四处劝家长让孩子回校读书的情形,校长覃殷祖感慨良深。2007年,广西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0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33%。 柳州下辖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融安县属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8年秋柳州市决定对融安、融水、三江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学生免费提供午餐,市县财政各承担85%和15%,由此走出了一条“控辍保学”、 巩固“两基”的新路子。 梧州市地处西江、浔江、桂江三江交汇处,是全国首批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深受洪水肆虐之害。据了解,仅1994年梧州因洪灾损失40个亿,受灾人口更是达到76万人次。骑楼是梧州的特色建筑,家住梧州市西江二路的李国楹说,骑楼的二层一般有个特别的设置叫水门,是为方便洪水浸街时出门搭船或就地购物用的。李国楹说1996年发洪水时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水涨到26米多高,电台隔时广播水涨情况,居民要坐船出去买菜,沿街店铺全被浸泡……从1998年开始,梧州市投资6.5亿多元人民币建成了8.73公里长的河西防洪堤和3.7公里长的河东防洪堤,成功抵御了2005年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同时也结束了梧州年年被水淹的历史。 在城市,在乡村,憧憬美好新生活的人们欢欣鼓舞。今天的广西人“不仅有了好茶饭,也有山歌敬亲人。” 科学发展守护南疆 “绿色画卷” 不少人认为,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难以两全。广西工业名城柳州,以自己的努力与实绩成功破解了“工业与环保矛盾说”。 作为一座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柳州的重化工产业占到了整个工业的70%以上,以前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三废”排放量大,柳州一度饱受环境“创伤”之苦。为了扭转态势更洗去“酸雨之都”的恶名,柳州打响了营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保卫战。今年7月柳州市更确定了“三个同步”的发展战略,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如今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眉清目秀、气定神闲的柳州。2006年10月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 旅游盛名之下的桂林,更是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作为不懈追求。为了缓解建成区内山水与人文环境的压力,桂林做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规划。如今,旅游与文化结合的典范《印象·刘三姐》已成为桂林乃至广西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北海的环保故事与“否决令”相关。日前有消息称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否决了市政府关于环境污染整治的专项报告。而在其后召开的政府整改会上,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不无“委屈”地表示:北海的空气质量连年名列全国前茅,人大常委会的否决,不是因为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不只在北海,在北部湾经济区及至整个广西,人们普遍感受到这种对环境“更高的要求”。 2008年9月广西提出科学发展三年规划,对未来三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战略部署。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当地人却不无自豪地说“广西处处是桂林”,看起来这份自信不无根据。 责任编辑:hpy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