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发展生态畜牧产业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为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近年来,田林县委、田林县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的“大扶贫”重点产业抓好抓实。 【详细】
江州区创新举措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江州区在开展“美丽江州”乡村建设活动中,精心组织,创新举措,“四动”并驱,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建设新格局。截至目前,新增绿化面积32235平方米,新增硬化道路238公里,新增饮水设施5处(套),召开技术培训会次数47次,派驻工作队151人 【详细】
良庆区:产业扶贫开发“生态乡村”建设显合力
近年来,良庆区南晓镇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发展林下生态养鸡作为产业扶贫开发与生态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详细】
江州区生态乡村建设成效好
去年以来,江州区坚持“依托城市、发挥优势、壮大江州、服务城市”理念,全面推进开展“美丽江州”乡村建设活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详细】
马山县加方乡:建设生态乡村 惠及村屯百姓
马山县加方乡距县城42公里,地处大石山区、国家级贫困县,自然环境恶劣。“三里无平川,出门便是山,山路弯又弯,半天难行十里路”。分布有林地、石漠化土地、裸地等,森林覆盖率受周边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石漠化土地、裸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加方乡以建设生态乡村惠及 【详细】
上林县创新方法促乡村建设
2015年以来,上林县巷贤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三大建设,坚持把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把“生态乡村”建设作为现代新农村建设主要抓手,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详细】
田阳县生态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田阳县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系列活动,2015年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社会公示,近日,田阳县申报的7个村获“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15个村通过百色市级生态村验收。 【详细】
两江镇一事一议建生态乡村
“现在建好了灯光球场和小公园,我们石板江村环境变好了,大家以后有休闲去处了。”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信果村委石板江村的李树红高兴地说。
【详细】
南丹县加快“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纪实
隆冬时节,行走在南丹县城乡,处处新景。绿化树立于宽阔整洁的街道两旁,与修葺一新的小菜园、小花坛交相辉映;健身园、游乐场、休闲凉亭星罗棋布,与内涵丰富的文化墙相得益彰。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朴实的南丹人如数家珍,惬意开心的笑容,是对该县“生态乡村”建设的最 【详细】
大化开展石漠化治理打造生态美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加强石漠化地区治理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生态美丽新大化。
【详细】
“美丽鹿寨”生态乡村建设特别报道之道路硬起来民生大改善
今年,鹿寨县启动“美丽鹿寨”道路硬化专项活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力争全县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畅率达100%,村际联网道路技术等级显著提高;建立较完善的城乡客运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客车通达率,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5 【详细】
百合镇:创新清洁机制 层层落实责任
今年以来,横县百合镇致力于“生态乡村”建设,创新提出“三个一”机制,即每月一次全镇检查评比、每月一次总结和奖惩、每月开展一次自查和培训,把压力层层传递到镇干部、村干部、经联社干部以及保洁员,持续巩固“生态乡村”建设成果。
每月组织一次全镇检查评 【详细】
“美丽鹿寨”生态乡村建设特别报道之既有“绿色面子”更有“民生里子”
过去的农村,给人的印象是破旧的平房,没有绿化。如今的鹿寨,这样的记忆正在被颠覆,当行走在乡间,你仿佛镶嵌于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美丽画卷中。 【详细】
江州区深入推进“美丽江州”乡村建设活动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按照自治区、崇左市的工作部署,江州区始终将乡村建设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做好统筹谋划,加强组织协调,立足江州区的实际和特色,坚持制度创新、举措创新、思路创新,高效、深入推进“美丽江州”乡村建设活动,成效显著 【详细】
南丹筹资1165万元开展“三化”推动生态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南丹县充分整合“一事一议”、林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和积极争取区、市的资金支持,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筹措“三化”建设资金1165.65万元,通过重点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扎实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详细】
[隆安县]生态乡村生活美 村民生活开启“新模式”
白墙灰瓦的新民居,生机盎然的小菜园……走进隆安县城厢镇良兴村中腮屯,仿佛看见一幅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画面。趁着“生态乡村”建设的东风,该屯积极升级改造,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已经开启了“新模式”。
【详细】
武鸣觉卢屯生态建设呈新貌:村前白鹭飞 屋后果满枝
村道洁净,两旁铺设红色地砖;楼房竖立,外墙与蓝天共色赏心悦目;房前屋后,硕果累累满树飘香;村前池塘,鸭子闲游白鹭飞过。这一派美景出自武鸣县觉卢屯。该屯积极参与生态乡村建设,整个村庄焕发容颜。 【详细】
横县石井村成垃圾分类处理“样板村”
早在2013年,横县校椅镇石井村便建成横县首个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推行“三级四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农户、经联社、村委三级分筛垃圾,厨余垃圾类、可燃烧类、可回收类、有毒有害类分门别类处理。 【详细】
宾阳县大桥镇:一事一议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以来,宾阳县大桥镇围绕着“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当中的“道路硬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等“三化”建设,积极发挥“一事一议”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该镇从群众最需解决的问题着手,极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激发了群众建设生态乡村 【详细】
富川:建设生态乡村 留住绿水青山
如今,走进富川瑶乡山村,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幢幢别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花香草绿之中,一个个秀美的小村庄脱颖而出……这是该县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详细】
那坡:推进“三化”活动 改善乡村宜居环境
2014年12月以来,那坡县利用创建广西园林县城和广西卫生县城的契机,推进“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等专项建设活动,着力改善提升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详细】
钟山县创新“三自一补”模式有效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自“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钟山县以“空心村”整治为突破口,创新推行“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的“三自一补”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按照村屯整洁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四化”要求建设生态乡村,使一个个百年老村实现了华丽变身。 【详细】
武鸣县:推进“三化” 改善环境
武鸣县府城镇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化’、立面改造‘乡土化’、卫生保洁‘常态化’”,持续巩固“清洁乡村”建设成果,使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详细】
平果:生态带活休闲游 铝都新增绿名片
近年来,平果县以生态乡村建设为契机,助推农业休闲旅游。云桂高铁开通在即,该县将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把旅游观光农业长廊和风光旅游景点共同打造成南宁、百色这两座城市的休闲公园,为“南国铝都”再添一张名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