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湘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灵渠全貌。 资料图片

  借鉴 提炼“普遍价值”为重中之重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将评选出我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在广西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项目中,作为单独申报项目的灵渠、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工作取得了哪些决定性进展?记者进行了探访。

  与广西毗邻的广东、云南近年均有项目成功申遗,有着丰富的申报经验。去年7月,广西申遗学习考察团专程赴广东省开平碉楼与村落、云南省红河哈呢梯田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取经。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听。考察团感触最深的是:遗产的文化内涵挖掘研究、与国内外同类遗产的对比研究、突出普遍价值研究提炼,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开展环境整治等工作,对成功申遗具有决定性作用。

  随后,由广西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一次次申遗专家咨询座谈会、咨询评估会,让观点交流、共识凝聚,申遗文本一再完善,“突出普遍价值”渐次突显。

  长期以来,广西申遗工作一直强化文物本体保护意识。2006~2013年,多方筹集资金1.12亿元,对灵渠大小天平、泄水天平、陡门、秦堤等主体工程进行防渗加固,并恢复了灵渠铧嘴渠首段。2004年起至今的10年间,对花山岩画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保护勘察研究、编制保护方案等前期工作,其中加固材料试验方案取得显著成果,突破了花山岩画保护关键技术,获国家专利。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安排花山岩画保护、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等专项经费达4720万元,目前正在实施花山岩画本体保护第三期工程。

  “文物本体的有效保护,为深化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申遗办主任黄宇向记者介绍,灵渠研究从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1986年世界水利史大会在兴安召开,提出了“灵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的观点。如今,清华大学灵渠申遗文本编制团队在灵渠历史、工程技术、功能作用、重要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基础上,从申遗角度深入挖掘灵渠历史文化内涵,开展灵渠独特性、突出普遍价值及商贸、信仰、水生态、陡军文化等专门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灵渠符合申遗突出普遍价值6项评价标准中的5项。灵渠的开凿从选址、规划、设计上都反映出古代中国在运渠修建方面的创造性智慧;灵渠是山区越岭运河的首创,是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优秀实践案例;渠线的设计和规划中“弯道代闸”原理是原创性实践;灵渠的陡门设计是现代多级船闸的雏形,开世界运河史之先河。

  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启至今,经历了3个重要的调查、研究和保护阶段。2013年广西组织区内和国内外著名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学者,分12项课题开展了花山岩画文化内涵及独特性研究、国际国内岩画对比研究、花山岩画音乐舞蹈内涵研究等,以多学科结合现代科技运用的综合研究成果为编制申遗文本,提供了更加翔实的依据和佐证。

  据申遗专家初步判断,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符合申遗标准中的3项。比如,其系统的岩画语言及其历史演变,生动地描绘了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面貌,是该区域迄今为止发现的骆越文化遗存中内涵最丰富、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区域祭祀传统最完美的表现。

  推进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围绕申遗文本的编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广西申遗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

  多领域、多形式的研究和考古发掘持续支撑灵渠申遗;有声有色的宣传工作,使灵渠申遗在项目申报地形成广泛共识;《广西壮族自治区灵渠保护办法》于今年3月1日以自治区主席令形式颁布实施,《灵渠总体保护规划》已经自治区评审通过,即将上报国家文物局,《灵渠保护与管理规划》已经桂林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灵渠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项目正抓紧实施。

  不断夯实花山岩画申遗学术基础,利用2013年世界岩画大会平台,多角度宣传介绍花山岩画保护与研究成果,与国际岩画组织、专家建立联系机制,扩大国际交流;2012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左江岩画保护办法》,2013年编制《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使遗产区域内的岩画、遗址等历史遗存得到全面规范保护。

  “对照申遗工作流程,目前灵渠、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两个项目已基本完成相关基础工作,申遗文本也已完成初审,在认真梳理、核对、完善,齐备附件材料后,将于今年3月底报送国家文物局,标志着这两项申遗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覃溥介绍说,两个项目将在4月接受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大考”,广西将在这项世界级的文化工程中坚定信心,踏实工作,为实现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继续努力,按照项目工作清单推进下一步申遗工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