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打水斗、捕鱼、过独木桥……
武鸣马头镇“壮族四月四”好热闹
小水斗比赛。
捉泥鳅、打水斗、捕鱼、过独木桥……5月18日,众多民间趣味竞技比赛在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中心广场开演,让上万名群众和游客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乐趣。据悉,昨天是农历四月初四,也是武鸣马头镇一带独具特色的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当地各个村屯都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以此祈祷播种时节能有个好天气。当地政府便以此为契机,举办了“壮族四月四”祈丰暨骆越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今年的活动,吸引了上万游客前往观看并参与其中。
民俗活动中的水斗比赛分为大水斗比赛和小水斗比赛。大水斗类似一个巨型的勺子,绑住绳子悬在固定的支架上,借助摇摆绳子产生的惯性,将池子里的水舀到水缸里,水缸满即为胜利。这一比赛模拟的正是壮族先民在干旱季节从低洼处舀水灌溉农田的场景,它考验的不仅是人的体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巨型水斗几乎不听指挥,半天也打不上一碗水。
而小水斗则需要借助两人搭配合作,用四根绳子将小水斗里舀上来的水送到水缸里。这些比赛所用的道具和操作模式均来源于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因此,让当地群众倍感接地气。不少从南宁赶来参加活动的游客也参与其中,觉得又新奇又好玩,玩得不亦乐乎。
过独木桥比赛也是笑点不断的趣味比赛,最受现场群众和游客的喜爱。一男一女分别手提着鸭子和大鱼从独木桥两端前行,在桥中间相遇,要求在独木桥上顺利完成让路,跌落水中则为失败。现场游客对这一项目参与热情极高,在独木桥上男女“狭路相逢”,周边围观群众的不断起哄,有不少人经不住影响,纷纷从桥上落水,引得看客哈哈大笑,增添欢乐无数。
水上过独木桥。
知多点
马头镇四月初四祈丰节
农历四月播秧季节开始前,马头镇各村屯都要举行祭祀祖母神的仪式,祈求祖神降雨、保佑稻谷丰收,并在祭祀后举行歌圩。后来这一民俗演变为节日,即祈丰节。在农历四月初三开始唱戏祭神,邀请亲朋好友聚宴对歌,此时附近村屯青年男女结群赶歌圩,以山歌对唱传达男女情爱,歌圩通宵达旦,聚宴对歌活动延续到四月初四,这就是马头镇“壮族四月四”歌圩的来历。四月初四节日主要的活动有:杀猪待客、敬牛洗牛、公祭社王庙和龙母庙、举行“多锅”宴。
其中敬牛洗牛尤为独特,在壮族古骆越文化中,牛的一生都是勤劳的,而且是人类的忠实朋友。给它洗澡、喂草首先是感谢牛一年来辛苦的劳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了“四月四”后农忙开始了,牛又要开始一年的农忙。这一天,要清扫牛棚,给牛洗刷身体;牛儿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举行敬牛仪式的时候,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马祝福。“多锅”宴聚宴规模可有“百人宴”甚至“千人宴”,是村屯举办重大公共活动时的一个隆重的聚餐习俗。
大水斗比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一见壮锦许深情 80后姑娘用创意传播传统文化
85后姑娘于明凤,是广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2012年时,因为工作原因,她在靖西接触到了壮锦文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织锦机织壮锦,这一触碰,她就喜欢上了壮锦。此后,她不断钻研,并先后设计生产了多种文创产品,如花山小人台灯、梳 【详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广西特色名村的通知
2017年以来,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广西特色名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达到预期成效。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验收,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等部门组织复核 【详细】
“壮族三月三”唱响文旅消费品牌
刚刚过去的“壮族三月三”假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一场场风情浓郁的文化盛宴在八桂大地上演。这不但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美丽广西新风貌、彰显了文化自信,更凸显全区各地各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下,全力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 【详细】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亮点纷呈 乐了游客富了民
“壮族三月三”假期,广西共接待游客1635万多人次,旅游总消费126多亿元,这组数据不仅反映出我区假期旅游市场的“火爆”,还体现了我区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的能力和水平。 【详细】
武鸣县:歌圩名片强力吸金 签约10个项目 投资总额达345亿元
“‘一带一路’路长远,几十国家一线牵;丝绸之路通四海,架起富民连心桥。”2018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简称“武鸣歌圩”)期间,来自全区53名歌王相聚武鸣灵水,在碧波荡漾的河畔飙歌斗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投资120亿元、占地2500亩的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