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16日 来源:来宾政府网 作者:来宾市旅游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来宾旅游翻开历史新画卷》回顾了来宾建市以来旅游业发展的创业历程和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这篇文章作为来宾建市两周年的贺礼。同时,也以此飨一直以来关心关怀来宾旅游成长的各界人士。 

  高目标、高起点、高要求,我市旅游业呈现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曾几何时,说起来宾市旅游业,在人们心目中还是陌生的。经过两年的努力,以来宾为核心区的“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 形成了强势的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2003年元月24日来宾市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铺开了来宾旅游发展的崭新画卷。   
    △ “三圣”景区、“三奇”文化、“来宾——神奇大瑶山”旅游形象“盖头初掀”就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来宾在公众心中已成为山水绝美、内涵丰富、民风浓郁的代名词。  
    △2003年9月我市的 “三圣”旅游区被自治区定为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建设的12大精品旅游景区之一,同时自治区旅游局又确立了“在广西中部重点突出以来宾‘三圣’旅游区开发”的战略思路。  
  △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将 “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列为全区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旅游区之一,作为广西抢占全国、世界旅游制高点的旅游精品之一,这标志着来宾市的旅游已正式列入全区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并置于重要的地位。  
   △2004年1月,自治区旅游局将我市列为全区构建的一条黄金旅游带中,即桂林——柳州——来宾——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同时,自治区旅游局还将我市列为重点建设的旅游城市。  
   △2004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02年的71.3万人激增至165.58万人,旅游总收入由1.61亿元涨至5.6亿元,占GDP比重由0.9%上升至4.05%。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趋凸显。  

   空白画布抹重彩    来宾旅游焕生机 

  
2002年12月28日,柳州地区撤地建市。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原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鹿寨县并入柳州市。来宾市所辖的金秀、象州、武宣、忻城虽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旅游发展滞后,旅游软硬环境较差,知名度低,旅游效益低下。2002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仅为71.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0.13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1.6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6.8万美元,占来宾市GDP的0.9%。全市仅有旅行社2家,星级宾馆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仅250人。  
   随着建市进程步伐的加快,旅游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虽然遭受了“非典”影响,但各项旅游指标均有大幅增长: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2.36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23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9.3万美元,旅游总收入3.66亿元,社会投资旅游业达1.02亿元。2004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165.38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202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2.2万美元,旅游总收入5.6亿元,占GDP的4.05%。  
   假日经济火爆,效果明显。2004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五一”、 “十一” 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分别达9.17万人次和12.1万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2346万元和1961万元;其中“十一” 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221%、212%,增长幅度居全区十四个地市首位。  
   截止到2004年底,我市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19家,其中旅行社8家,星级宾馆3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62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3726人,全市(含县、市、区)共有旅游接待床位11000张;筹措到的旅游发展资金增至近百万元。 
 
  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 实现来宾旅游跨越式发展 

  
2003年4月10日,距离来宾市成立仅4个月的时间,在来宾市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少康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即提出“突出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无疑为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锤下“强音”。  
   2003年4月,全市开展了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旨在以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好形势下,在这样一个全民都在谋发展、搞建设的氛围中,我市旅游发展的第一步迈出了。  
   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我市旅游业发展所面临形势分析,确定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突出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将旅游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五个统筹”紧密结合起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着出路,而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建立在对资源的充分认识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此,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参与指导下,展开了全市旅游资源的摸底调查,并组织了几次旅游发展研讨会,使我们对全市的旅游资源有了重新认识,看到了我市发展旅游的优势,理清了发展思路。基于突出重点,建设旅游精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这一必然选择,确定了超常规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区域性整合提升战略,实现旅游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提高产品的吸引力,以金秀“三圣”旅游景区为龙头,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新品牌、一条黄金带、四条特色旅游线路、七大旅游精品景区”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以“生态民俗文化”为主题,打造“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的整合开发,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举的前提下,努力把旅游业发展为来宾市一大支柱产业,为来宾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求真务实  措施得力  抓住机遇出成效
  
  
——抓领导,切实贯彻和落实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重大发展问题。市委书记覃瑞祥、市长张少康于2003年5月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汇报会议,覃书记在会上强调,全市的旅游要发展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并决定立即成立由市长张少康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黄必贵、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莫恭明担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规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17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来宾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协调组织全市旅游发展,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两年来,覃书记和作为组长的张市长多次下景区(点)视察指导工作,两位副组长更是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为我市旅游发展工作的稳步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正是有了这样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使得我市旅游发展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旅游局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新来宾市成立不到一年间就召开了8次规模较大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会议,对来宾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做出了非常深入透彻的研讨,不仅为来宾旅游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确定了根本性战略纲领,而且为来宾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在人员配置、领导力量、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给予旅游工作以大力的倾斜与支持。  
   所辖各旅游重点县在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及推动下,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情高涨,皆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都将旅游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强有力的旅游发展思路,加大了对旅游的投入及旅游招商的力度,各县(市、区)都呈现出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抓成果,争取我市在全区的产业地位。为突现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使我市的旅游发展列入全区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市领导、市旅游局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旅游主管部门汇报工作,阐述我市明晰的旅游发展思路及对旅游发展采取的有力措施和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引起了自治区政府及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3年9月我市的 “三圣”旅游区被自治区定为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建设的12大精品旅游景区之一,同时自治区旅游局又确立了“在广西中部重点突出以来宾‘三圣’旅游区开发”的战略思路。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将以我市旅游资源特色命名的“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列入了全区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旅游区的序列中。“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的地域范围涵盖了全市及柳州、河池两市的部分县、市,以我市的旅游资源特色命名,它的确立不仅给来宾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且将对全区实施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区域性整合提升战略,打造具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  
     ——抓重点,舞活龙头,以此带动全面发展。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的组长、副组长多次亲自组织各有关部门深入实地进行详细的旅游资源考察及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以大瑶山旅游景区的开发作为龙头,整合象州、武宣、忻城、兴宾区等县(市、区)的旅游资源,确定我市旅游业今后重点要围绕“神奇大瑶山”建设“圣山、圣水、圣都”三圣景区,深入挖掘“奇人、奇药、奇俗”三奇文化,打造全国“黄金旅游”品牌,通过开发龙头,形成精品,以此带动我市其它县(市、区)旅游景区的开发,同时通过龙头效益的幅射带动作用,拉动来宾市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两年来,通过抓好“三圣”景区的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建设工作,加快金秀县旅游交通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以及旅游宾馆的建设步伐,做好金秀县城瑶族特色的城建规划、建设、完善等工作,突出重点,舞活金秀这一旅游龙头县,从而带动我市其他精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  
     ——抓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得到不断加强。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抓好旅游资源整合包装和开发建设,便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不断完善传统旅游景区(点)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提升品位。二是加大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围绕建设“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打造“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新品牌这个目标,以金秀县为龙头,以“三圣”为重点,以点带面,加大我市精品景区建设力度。目前,“三圣”景区已全面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据统计,正在建设当中的景区开发项目有5个,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有3个,已落实投资业主并签定了投资合同的有2个,正在进行项目洽谈的有5个,全市景区景点建设呈现出热火朝天景象。  
     ——抓政策支持,出台促进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2004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来宾市委、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并对旅游规划、旅游投入、旅游企业的发展、宣传促销、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及城市建设、旅游教育和管理、旅游商品及旅游工作的领导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决定》的出台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抓规划,对旅游资源实行科学整合,单独策划,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先行,作为一个新设立的市,旅游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掌握的实际情况和有效信息,在普遍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领导、专家、部门相结合,科学决策,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整合。目前,《来宾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其子规——《金秀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已通过中期评审。  
     两年来,还编制完成《象州县花池山温泉度假村详细规划》、《圣堂山生态旅游小区详细规划》、《金秀红壶圣水旅游区详细规划》等景区项目规划10个。同时,还配合区旅游局开展了“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来宾区域的概念性规划;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对“世界瑶都”项目进行了创意、理论及外观策划。  
     ——抓引资,通过拓宽招商手段,实行旅游开发多元化。在充分做好招商引资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旅游招商项目,编制好规划项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立健全旅游招商项目库。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推介我市的旅游招商项目,仅2004年已签约的旅游项目就有8个,达成意向投资资金2.2亿元以上。其中,总投资达1亿元的“三圣”之一的“圣都”——“世界瑶都”景区已签订了投资意向合同。  
   ——抓效应,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快速树立“来宾——神奇大瑶山”旅游品牌形象。改变以往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实施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的放矢,统一向外展示推介,快速在公众心目中树立来宾旅游新形象。为突出宣传来宾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各地的特色,除采用画册、旅游风光VCD、参加促销会等传统手段宣传外,通过各类报纸、杂志、电视媒体,在高速公路沿线悬挂广告牌等的宣传手段,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摄影大赛等宣传方式来展示来宾旅游形象。2004年“五一”前夕,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莫恭明亲自挂帅的来宾旅游推介团赴南宁、柳州两地举办旅游推介会,从而打响来宾旅游业开展全面宣传促销“第一炮”;随后的5月份,我市的旅游宣传还走出国门――到东盟各大旅游客源国进行促销,来宾“神奇大瑶山”旅游形象第一次得以在海外亮相。2003年,我市具有开拓性地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站――来宾旅游在线,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优势进行网上“吆喝”,以此增强大众对来宾旅游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旅游局还聘请较有实力的专业策划公司编制了“神奇大瑶山”来宾市旅游整体形象及2005—2006年传播策划方案,为我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进行总体策划,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为今后两年我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工作奠定基础,编制文本已于11月通过专家评审。  
   ——抓合作,搭建起区域旅游合作的平台,以期实现共赢目的。在“优势互补、效益最大”原则指引下合作,合作产生共赢,共赢造就多赢。充分利用“南博会”及两广、桂湘签订《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有利时机,拓展广东旅游市场,加强与广东、湖南、贵州、重庆及区内旅游发展先进市的区域发展与合作。2004年10月,与广东省肇庆市达成了旅游合作共识;11月与玉林市旅游部门和企业达成了整合两市旅游资源,从2005年起互送客源10万人次的协议;11月28日,在湖南省怀化市签署了“湘桂黔渝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关于加强旅游合作的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湘桂黔渝毗邻地区现代黄金旅游圈”的形成。为进一步巩固区域合作关系,来宾旅游在线还与上述各地旅游网站进行了链接。  
     ——抓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发展旅游企业。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引导正当而充分的竞争就成为推动我市旅游的健康发展,树立我市旅游的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旅游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两年来,我市未发生一起旅游安全事故,黄金周均实现“零投诉”。  
   高起点,高要求,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办各类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企业规模。目前我市旅游事业单位已发展到19家,其中旅行社8家(国内社),星级宾馆3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其它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8家。  
     ——抓队伍,坚持工作手段的创新,在创新机制、转变职能、人才建设三个方面有作为。机构健全、人员充实,是开展旅游工作的必要保证。市旅游局正式成立时仅有行政编制7名,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给市旅游局增设了二层机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并新增了1个行政编制及3个事业编制,同时决定将原来宾县旅游局人员全部上划,充实市旅游局机关人员。  
     认真组织开展好理论学习,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市旅游局以全市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为契机,开展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机关工作作风的整顿工作,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成为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通过对《行政行可法》的培训学习,提高依法行政及依法维权的素质。   
     加快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针对全市旅游从业人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通过举办各类理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两年来,共开办了10个班次,培训人次达1200多人。还与市职业中学开办了旅游专业中专班,开辟了我市旅游人才的培训教育基地。      
   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是加快结构调整、狠抓薄弱环节,使整个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年。“旅游促进发展”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结论,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并成为第三产业中具有先导性和关联度高、带动功能强的主要产业,在繁荣区域经济、扩大社会需求、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业作为来宾市潜在的一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在来宾市经济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市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根据基本思路,以独具魄力的胆识,宽广的视野,高层次的眼光,独到的创新思想,科学的前瞻性,大手笔的动作,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打造全国“黄金旅游”品牌,从广西中部崛起,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