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4月07日 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林晚报 2004年12月21日报道: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到桂林旅游大多是冲着“三山两洞一条江”而来。现在,这些主要集中在市区的景区(点)已不再是人们到桂林的唯一选择。  

    以几个重点旅游县为主,由市辖12县共同组成的县域旅游,已从最初一个可有可无的“群众演员”逐渐成长为大桂林旅游圈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并正在与市区旅游平分秋色。  

    终成“大器”  

    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表明,今年1至11月份,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大关,累计达1045.48万人。其中,各县接待游客数达到了411.29万人次。  

    这一数据接近全市接待总量的四成。不过,如果就此说县域旅游想与市区旅游“平起平坐”还有点距离的话,那么它在今年国庆黄金周的表现则足以让人们对它刮目相看。数据表明,国庆黄金周期间,桂林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58万人次,其中县域旅游接待人次达30.69万人次,占到了总接待人数的63%。  

    实际上,县域旅游接待总量超过市区旅游,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已经不是第一回。更值得关注的是,县域旅游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今年1至11月的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58%,增幅超过市区20.7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估计,照这个速度,县域旅游不仅将很快要与市区旅游平分秋色,甚至还将超过市区旅游,在大桂林旅游中唱起“主角”。  

    据了解,桂林市的县域旅游起步晚于市区,大概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只有依托于漓江的阳朔和以灵渠闻名的兴安较为起眼,但也只被看作是市区旅游的一个补充。稍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各县对旅游工作的重视,荔浦、龙胜、资源等县异军突起,县域旅游群星璀灿,伴着市区旅游,被称为“七星伴月”。到本世纪初,县域旅游逐步走向成熟,与市区旅游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现在,这种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可造之“才”  

    桂林的县域旅游能终成大器,首先得益于它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的内在“素质”,即本身是个可造之“才”。  

    阳朔可能是桂林市最早发展县域旅游的县城之一。“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古人这样称赞阳朔。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翠,漓水潆洄,林木葱郁。历史上,许多人曾把阳朔山水单列出来与桂林山水相提并论。现在,这里在旅游统计上虽然划归为县域旅游的范围,但其好山好水实际上就是桂林山水的一部分,阳朔天生就是块发展旅游的“好料”。  

    有人曾感叹:上帝对桂林真是太厚爱了!实际上,把桂林理解为地市合并后包括12县在内的大桂林,这句话仍然非常的适用。“兴安苍古空灵的灵渠是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的珍品,流出一派智巧之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一日三景,变幻莫测。资源质朴自然而显秀逸的资江可与高雅的漓江相媲美,云飘雾涌奇峰林立的八角寨既有云南石林之怪又有西岳华山之险。龙胜矮岭温泉温馨宜人,花坪原始森林神奇诡秘,龙脊梯田如梯登天如塔倚云……”现任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的美学博士袁鼎生教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这样点评过桂林县域的旅游资源。他认为,桂林周边各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质高量巨,且各自的审美特征十分鲜明”。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崛起,必将“大大强化大桂林旅游在广西旅游的核心地位,在中国旅游的突出地位,在世界旅游的重要地位。”  

    现在,袁博士的话正在现实中得到应验。经过各地的开发,桂林县域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已经长大成“才”,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接踵而至。  

    精心“培育”  

    虽说是块发展旅游的“好料”,但县域旅游能够长大成“才”还离不开各县党委、政府的精心“培育”。  

    不必去追溯县域旅游刚开始发展时的艰难,仅仅看看最近两年各地在宣传促销方面所走过的历程,就知道桂林各县为发展旅游而付出了多少。  

    俗话说,好酒也要勤吆喝,但吆喝需要有个好的载体。不少县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办节不失为一个好的载体。2003年初,以生态农业见长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办了个首届桃花节,短短半个月内吸引了10多万游客,一举打响了生态旅游的牌子。  

    今年资源大张旗鼓办了个龙舟赛,随后又一如既往地举办河灯歌节,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接着恭城人又按计划办了柿子节;灵川换了点新意思,“美食节”不见了,“银杏月”登了场,阳朔的渔火节也在12月开幕……节还大多是以前的节,不同的是市场化运作的程度更高了,活动的策划更详细到位了。  

    为兴安人真诚所吸引,国内最大的旅游引资企业、高品质的“乐满地”应运而生;财力有限的龙胜人与上市公司联上了姻,温泉改造投入了差不多1个亿;本来与漓江、刘三姐很有渊源的阳朔,又让自己和张艺谋挂上了钩,《印象·刘三姐》红了,阳朔名气也更大了……  

    县域旅游真是想不成“器”都难了!  

    傍上“贵人”  

    县域旅游终成大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傍上了“贵人”。这个“贵人”就是依托于传统“桂林山水”的市区旅游。  

    传统中“桂林山水甲天”的“桂林山水”,一般被认为是指市区的山水,如“三山两洞一条江”,后来也有人把阳朔等一些县里的山水纳入其中,统称为桂林山水的“老成员”,而龙胜、资源、荔浦等县域旅游资源则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没有进入“甲天下”的山水之列。1998年地市合并后,行政区划上的障碍被扫除,与桂林山水本来就形接意连的县域资源也成了桂林山水系统的新成员,分享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荣耀。  

    但是,桂林市区山水荟萃了大自然的精华,早已名声远播,享誉全球,每年吸引着众多游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成为其中的新成员后,有了大桂林旅游整体形象和市区旅游等“老大哥”的提拔与扶持,县域旅游很快打开了局面,为游人所垂青。一条漓江,每年为阳朔输送的客源超过两百万。而许多到县域旅游的客人,大都是慕桂林之名,先到市区再转到县域的。无论县域旅游的总量有多大,市区旅游都将是大桂林旅游的核心和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县域旅游的崛起虽然离不开桂林山水“老成员”的提携,但作为桂林山水的“新成员”,它们也以自己独具特色的高品质丰富了桂林山水的内涵,使大桂林旅游更具魅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