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6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清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大树脚村的苗家人在古树下赶制旅游工艺品,古朴的民风民情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新华网广西频道8月23电(记者陈天湖)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云贵高原东南深处,南盘江缓缓流过。错综复杂、坡陡谷深的地貌,造就了这里素有"地无三丈平,出门便爬坡;上下十余丈,气温大变样"之称。这就是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地方。 

    穿过缭绕的云雾,大树脚村的千年古树展现在我们眼前。古树下,两位苗族姑娘在一位老人的指导下学习刺绣。精美的图案、精致的腰带,在她们的一针一线中完成了。那边,村妇女主任正在用传统的石磨赶制米浆,石磨声声,传来的是苗家人和谐、幸福的欢笑。这一幕幕充满民族气息的生活情景,在隆林到处随处可见。 

    隆林,战国时期属夜郎国。1953年实行民族自治,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这里居住着壮、汉、苗、彝、仡佬等5个民族,人口36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28%,其中壮族占人口的53.28%,汉族占人口20.64%,苗族占24.4%,彝族占1%,仡佬族占0.66%,其他民族占0.04%。 

    隆林的民俗迷人,隆林的民风醉人。 

    是这里的奇山秀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这里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带给无数中外游客更多的眷恋。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情:苗族的跳坡节、蜡染和刺绣,彝族的火把节、赛马节和抹黑脸,仡佬族的尝新节、吃虫节、拜树节及八音等,早已蜚声海内外。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堪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偏苗、白苗、花苗、栽姜苗、清水苗、红头苗、彝族、仡佬族、壮族、高山汉族等,古朴典雅、千姿百态。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隆林后惊叹:"一个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近年来,广西加大了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经济。同时也十分注意保护和抢救挖掘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确保多姿多彩的各民族原生态文化不断延续下去。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各族同胞参与彝族打磨秋的盛大场面(资料照片)。

上午10点,记者看到的广西隆林苗家在享受新一天的生活:一碗炒玉米、一碗菜,一家人的早餐是那样休闲(6月26日摄)。

 

苗族妇女在牧羊路上。

各族妇女在赶集路上。

苗族同胞在举行葬礼的情景。

少数民族妇女在劳动的地头享用午餐,她们依旧保存着身穿民族服装劳动的习惯。

苗族姑娘黄有梅(右)与同伴一起刺绣。

仡佬族八音传人郭秀新(左一)在开心地为村里的年轻人弹唱仡佬族传统乐曲。

 

保尚村的彝族姑娘李向冬在擦洗自己家的农用车。

少数民族妇女一起背着秧苗忙抢插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陈天湖 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