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旅游局课题组
我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加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等有利因素,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事业,实施优先发展旅游重点产业战略,开展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旅游设施、景区建设,还是市场营销、行业管理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初步显示了新兴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一、发展我市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市现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郑成功陵园、五里桥、九日山摩崖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集名人文化、海丝文化、闽南建筑文化于一体,代表了我市旅游产业的主线,特点突出,文化底蕴相当深厚。郑成功史迹、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和五里桥被评为泉州十八景。宗教文化景观众多,分布广泛,为我市一大亮点。凤山游览区、雪峰寺旅游风景区、灵应风景旅游区、天心洞风景区等名闻海内外,其中灵应风景旅游区为国家3A级旅游区,为我市首个国家级称号旅游区和省级森林公园。自然景观现有石井大佰岛、东田黄巢山、霞美泉州花卉城等,具有相当的旅游开发和发展潜力。
2、发展旅游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初步形成。旅游业是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一项朝阳产业,在拉动其它产业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重大作用。国家、省、泉州市都把旅游开发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制定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各县市的旅游发展纳入大泉州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并作为泉州的三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把发展“旅游之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2001年还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重点产业的战略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时尚。总之,内外部环境都对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形成。近几年我市把旅游规划工作列为旅游开发建设工作的重点。1998年开展了全市性旅游资源普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南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我市邀请福建师大旅游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本着“突出特色,勇于创新”的原则,精心编制了《南安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从资源评价、发展条件、开发战略、功能划分、市场推介、商品开发和对策措施等七大方面,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我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加大对重点景区景点的规划力度。现已完成《九日山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诗山凤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洪梅灵应风景旅游区规划》、《山外山生态旅游渡假区规划》、《水头天心洞旅游区规划纲要》、《东田黄巢山旅游规划纲要》等六个景区景点规划,基本上形成了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旅游开发格局。
4、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一是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通过培育和引导,一批行业企业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生力军,在推动我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现有旅行社5家,星级酒店8家,其中四星级标准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家,在建三星级标准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大小小宾馆、酒店还有十几家,旅游服务窗口在泉州地区各县市首屈一指,能够满足旅游高峰时的接待需求。二是部分景区景点得到进一步开发建设。郑成功史迹景观、九日山风景区、灵应风景旅游区、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等景区景点达到一定规模,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二、发展我市旅游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市发展旅游产业虽然具有相当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虽经过三四年来的理顺、协调、整合和推进,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仍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全市性的旅游发展共识,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设施和环境仍存在较大差距。
1、旅游主管部门职能偏小,景区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市旅游局是个事业局,人员少,又因旅游业牵涉的部门包括公安、工商、建委、卫生、文体等部门,在现行体制下,旅游部门在工作协调中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制约着它的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另一方面是景区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乡镇、旅游、文化、宗教等部门在落实《市政府关于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决定》中找不到最佳结合点,缺乏整体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从而制约了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
2、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效果不显著。首先是缺乏足够引起人们重视的旅游宣传主题,即宣传口号,这是宣传促销滞后的一个基本因素;其次是缺乏宣传促销财力背景,虽然在旅游宣传促销中,旅行社、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是主力军,但是全市宣传促销的整体包装还须政府主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均有一大块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而我市因财政困难,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缺口较大;第三是企业自主宣传促销意识薄弱,企业主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本地游市场开发的自信心,对旅游部门整体宣传产生依赖感等,导致了宣传促销后劲不足,促销效果不明显。
3、旅游业发展定位不明,投资吸引力不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市目前仍仅仅是把旅游业定位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与泉州提出的支柱产业定位相差甚远。同时,缺乏发展旅游产业相关规定、旅游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等等,造成了乡镇、旅游等有关部门手脚不敢放开、招商引资力度小的局面。
4、旅游品种较单一,设施配套滞后。虽然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结构多样,文化含量高,但是多数以宗教、文物景观为主,又缺乏整合包装、尚未建立与景区规模相配套的各类旅游服务体系,旅游硬件、软件没跟上,各类旅游产品孤立、分散,不能吸引大量游客,对当地旅行社、外地旅行社无法成为热销卖点,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资源闲置。
5、旅游专业人才缺乏,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我市目前旅游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行社导游人员少,素质偏低,景区景点由于经营效益差,不能配备专业导游,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培育我市旅游产业的思路
发展旅游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既定战略,针对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支柱产业,就必须充分发挥优势,解决关键问题,才能使我市旅游业由点到面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发挥旅游业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带动功能。
1、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旅游品牌和旅游定位的关系。今后我市旅游产业的定位应努力提升一个层次,即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树立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市在旅游品牌的创立方面可以以蔡氏古民居、九日山、郑成功史迹等景点为重点,通过深挖古民居建筑文化,做活静态的九日山和动态的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让郑成功民族英雄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做大做强做活海丝文化、成功文化和古建筑文化三大品牌。二是旅游的内涵和旅游外延的关系。南安与金门仅一水之隔,国家旅游局已经接受福建省提出的海峡两岸旅游区这个概念,因此,与金门之间的旅游大有文章可作。比如可以搞一些连锁开发的东西,充分把郑成功文化和精神广泛延伸到海峡两岸的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广泛拓展客源市场。三是政府行为与招商引资的关系。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以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请专家做一些前期开发项目规划为主。制定优惠政策,良性引导,投小钱引大线,策划具备发展潜力项目后,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广泛的招商引资。四是我市与泉州和乡镇的关系。我市已提升为二类城市,我们的旅游发展也要提升一个层次。我市是泉州的后花园,在宣传推介和具体操作中,要和泉州捆绑在一起,才能有规模效应,但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市政府要调动乡镇的积极性,有些乡镇可以凭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独立发展。市政府要实施政策资金倾斜,一年安排一至两个重点扶持项目,通盘考虑,合理布局。
2、要抓住四个重点。一是实施政府主导。实施政府主导是提高旅游产业地位的关键。只有实施政府主导,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氛围,要充分发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通过反馈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部署工作和计划。二是赋予旅游局更大的管理职能。更改旅游事业局为行政局,增加人员编制,增加办公经费,使其在协调、指导旅游业的管理和开发方面更好地行使职权,发挥名副其实的作用。三是开发要与宣传促销同步进行。光有宣传,没有开发,游客一进入,发现事与愿违,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要以乡镇为主体,旅游局密切配合,邀请专家规划指导,积极设置项目,走好“请进来,走出去”两步棋,出台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开办旅行社、完善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四是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引进旅游大专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选送相关人员到旅游院校参加系统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积极参加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各旅游经营单位要创造“留住人才”的宽松环境,不断提高我市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要实现四个突破。一是景区的开发建设与整合包装要有突破。要在规划的前提下,抓住重要品牌进行深度开发建设与包装,使现有的旅游资源特色提炼升华,把国家A级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郑成功文化、海丝文化、古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产权改革、景点建设、项目开发、线路策划、产品促销等方面进行整合与转化,形成整体合力。二是景区从行政接待型向企业效益型转变要有突破。目前,我市各景区(点)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不清、权限不明现象,景区相当部分精力花在接待各级政府部门,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当地领导疲于应付,挫伤了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理清思路,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景区管理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作,政府实行宏观管理,经营上减少行政干预,这样,有利于融资和招商引资,把我市的景区(点)做大做强。三是旅行社接团要有突破。目前我市各旅行社以组团出游为主,地接团队极少,其主要原因,一是本市景区配套功能不完全,吸引力较差;二是导游人员少,且素质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加强我市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建设步伐,其次是要下功夫提高旅行社管理层和导游人员的素质,形成底气十足、胸有成竹、运作自如的接团机制,招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到南安来旅游,努力营造旅行社和各景区互利互惠的“双赢”氛围。四是旅游商品开发要有突破。目前,具有我市特色旅游商品几乎没有,今后要着重研究具有我市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又有文化内涵,集观赏、实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同时要制订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生产,形成具有“名、优、特、新”的旅游商品形象,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课题指导:戴爱国
课题负责:苏瑞谋
执 笔:陈志俭
来源:南安在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宁明:美景骆越文化宫 文化旅游入画中
宁明骆越文化宫是以骆越文化为内涵,传承骆越文化、延续地方文脉为目的,它是广大游客学习民族历史文化,充分展现宁明骆越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是赋有历史特性、文化特质、时代特征及生活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 【详细】
融水处暑时节梯田美景
处暑时节,地处苗山深处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连片梯田单季稻陆续成熟,黄绿相间,丰收在望,与远处的青山绿水、古老的吊脚楼等景色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图景。8月1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镇滚岑 【详细】
明江两岸风光好 花山大地更妖娆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全力打造最直观、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人文美景——“三山四水十景”文化景观,全面加快打造花山文化旅游品牌和建设广西文化旅游大县的步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