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0日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游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东经107度零37秒,北纬22度15分42秒,一座海拨345米的山峰临江而立,山壁陡峭如削,山体下方8000多平米的天然“画板”上布满了111组神秘图画,1900多个粗犷而又令人扑朔迷离的千年崖画历经千年依然红艳如初。

  花山岩画作于何时、岩画的内容和作画方法如何?自1954年以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他们对花山岩画提出了不少见解,然而这些见解至今仍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无法定论。加上当地许多有关花山民间故事、传说,更增加了她的神奇色彩。

  2004年12月11日,我来到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面对花山试图解开自古以来留下来的三大迷团。乘船顺明江而下,冬日的明江并不因季节的变换而显得秃黄,两岸夹道的凤尾竹迎风轻摆,若不是不时吹来的略带干涩的风,你根本无法想到在北国已是万里雪飘。

  45分钟的游程后,我来到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在江心遥望花山。船长是当地的壮家汉子,他介绍道,壮语称花山为‘岜莱’,也就是“画得花花绿绿的山”,而并不是人们望文生义得出的“开满鲜花的山”。“花山”是壮译汉所得。

  岩画分布在花山西侧和南侧临江崖壁上的下半部,画面长达172米,高约50米,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现遗存各种图像1900多个,都为朱红色,包括人、马、兽、铜鼓、刀剑、羊角钮钟、船、道路等。构成岩画的像均为曲肘腿的半蹲式,有正、侧身两种,有的可以清楚地分出男女。有的腰配环手刀、骑兽(类狗),大小不一,造形古朴粗犷。小者高仅30余厘米,大者高可达3米,整个画面各种图像组成111组神秘的图画,以其画面之壮观甚称左江乃至世界崖壁画的杰出代表。它与明江沿岸的珠山岩画、高山岩画、达佞岩画等组成了一条壁画长廊。

  50年代以来,曾有过种种说法,上自春秋,下至清末,其间每个朝代都有人推测过。据了解,近几年来,学术界看法比较接近,大都推断在秦汉前后,而以战国至东汉之说受到多数学者赞同。根据岩画所画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长剑等物器,就是战国至东汉时期的产物,从全国范围内的出土文物来看,亦为岩画断代提供了佐证,其次北大考古系通过碳14年代测定法对花山压在岩画上下的钟乳石等九个样品进行测定,得到作画年代范围在距今2400年、2130年左右,即战国至西汉时期。

  花山岩画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画,绘制的意图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确切地解释岩画的含义。

  宁明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介绍,过去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战争图,有的认为是西原族祝捷庆功图;有的认为是从绘画向象征文字过渡的一种语言符号;有的认为是拜水神的祭祀图(或镇压水妖)。近几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原始宗教的仪式有关,是当时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形象记录。还有巫术文化说,祭祀水神说,祖先崇拜说,青蛙崇拜说。此外,也有的学者认为是表现胜利的庆典或远征前的誓师以及农民战争的宣传画等等。众说纷纭,猜测而已。

  在当时生产工具仍相当落后、原始的情况下,聚居在这里的络越族人是怎样在如此高峻陡峭的岩壁上绘制如此巨幅“画卷”呢?而且画图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仍不褪色,用的什么颜料?作画方法过去有如下几种推测:

  (1)自上而下悬吊法;

  (2)自下而上攀援法;

  (3)直接构搭木(竹)架法;

  (4)高水位浮船法等。

  据了解,根据实地勘察,专家们认为以第三种较为可信。作画颜料经久不褪,学者们也曾颇费思索,经有关专家采集样品进行元素定性分析,颜料土要成分右铁、铝、硅等,是以三氧化二铁为主的铁系列天然矿物质,又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岩画的颜料层中有蛋白质类水解物的存在,蛋白质类水解物当是动物脂肪,动物血和骨胶之类才能形成的水解产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