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的西南部,花山矗立在蜿蜒的左江上。
几千年前壮民族的先民——骆越人画在连绵200多公里峭壁上的那70多处、3000多个人像的岩画。
作为南方岩画最著名的代表,花山壁画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学者们重视,宗教学、民俗学、人文科学、心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学者接踵而至。
在广西的西南部,蜿蜒的左江静静地流淌。这条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壮乡人民,也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的不解之谜。先民沿江而作的岩画,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个。然而,就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时候,图案上的神秘颜料正慢慢褪去,岩画上的岩石正慢慢剥落......
哭泣的花山岩画
从中越边境的凭祥起,经大新、龙州到扶绥,左江流域群山环绕,风景如画。然而,吸引着全世界目光的却是几千年前壮民族的先民——骆越人画在连绵200多公里峭壁上的那70多处、3000多个人像的岩画。这里,就是我国南方岩画最多最密集的地区。
船行驶到距离宁明城区25公里的花山,一面1.5万平方米的山壁上密密麻麻画满了1900多个图案,就如同画廊一般尽情展示着古人创造的奇迹。国家重点文物花山岩画以其画像内容的丰富和规模的宏大成为左江崖画最典型的代表。
作为壮民族祖先留给后人的壮丽画卷,在给人们展示它的雄伟神奇之时,花山岩画同时也在承受“病痛”的折磨。
十年前,为研究图案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答旦曾经到过花山,而今重游花山感慨万分:“现在花山的图案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清晰了,人为的、自然的剥落也较为严重。”
记者在现场看到,游人能够得着的石壁上,已经被抚摸得光滑无痕了。石壁上的图案不少已成鳞状,随时有脱落的可能。据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统计,花山岩画的脱落面积已经超过了500平方米,鳞状剥离的图案占整个岩画的二分之一。
在石壁上,不少图案被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覆盖住。一行行的白色沉淀物就象花山岩画在流泪......
读不完的千古谜团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队长蓝日勇介绍,花山岩画上所描绘的人体、动物、工具、武器等1900多个形象,内容丰富,属世界唯一仅有。图案充分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壮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堪称战国到汉代壮族的一部历史书卷。解读图案蕴涵的千古谜团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不完的课题。
参与花山岩画研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工程师黄槐武说,岩画历经数千年风雨而没有消失的原因已经找出,诸红色颜料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铁,还有动物血、骨胶之类。在作画颜料的研究上,专家们的意见得到了统一。但这只是花山壁画蕴涵着的千古谜团仅仅被解开的冰山一角。
随着探索的进一步深入,专家们发现,在这座艺术的宝库里,更多的是储藏着鲜红色的问号:颜料是如何调制出来的?图案是如何绘制上去的?图案的用意如何?......对先民的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等等问题所作的几十年的研究,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得出令大家信服的解释。花山简直就是一张美丽又痛苦的考卷。
花山岩画上所描绘的动物、工具、武器等1900多个形象,内容丰富,属世界唯一仅有。
如此神秘而珍贵的文物,就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一一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时候,花山壁画的“病痛”引起了我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花山的痛成了专家忧
花山岩画的“病痛”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实际上广西有关部门早已启动了花山壁画的保护工程。然而由于花山岩画独特的涂绘作画方式,保护工作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为了避免保护过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研究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文物部门较薄弱的科研力量和匮乏的研究经费无法保证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9月2日,由中科院院士袁道先等9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在实地考察宁明花山壁画病害情况后,面对已经被病害折磨得失去本来面目、片状剥落严重、逐渐濒临消失的花山壁画,心急如焚,不约而同发出呼吁:对花山壁画,当务之急是赶快实施抢救工作。
71岁高龄的袁道先院士撑着防滑棍沿崎岖山路登上花山顶部,—路查看山上的裂缝、植被,并用舌头去舔已经覆盖了壁画的可疑白色颗粒,试图从生物、大气、水质作用等几方面分析病害原因,并提出1979年他来花山采集水样时分析结果,跟今天他拿到的资料上的水样分析报告结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钾、钠、氯、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都在增加,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说明这些年来花山岩壁画周围的环境正在恶化。
广西文物工作队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的《宁明花山壁画风化机理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花山壁画面临的4大类病害是:岩画岩石块体崩落、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它们同时存在又互为因果。专家们肯定了课题的研究,同时提出了极有针对性的建议。袁道先院士认为,裂隙水、大气等因素都是病害的原因,所以加紧对各项环境的监测非常重要,可以从各种数据变化中找到原因。
高级工程师冯水滨建议,应该将岩画上各个出水洞用反光材料标识清楚,可以实施局部堵水,并加紧抢救因渗水而开裂的缝隙,延缓病害发生。葛修润院士从近年来花山病害的加剧看到人类活动对壁画存在的负面影响,提出—定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为了呵护这“脆弱”的千年古迹,近几年,当地政府也花大力气去对花山岩画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整改。
花山壁画开始“服药”了
值得庆幸的是,9月5日,花山岩画保护专家从宁明传来好消息:一种用于治理花山壁画石块剥落和去除岩画颗粒状沉淀物的新型材料最近被专家研制成功,并于近日在花山进行了现场试验。
据西北大学博士郭宏介绍,片状剥离是花山岩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壁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这种即将剥离的岩石剥片进行粘合加固。这些粘合加固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是抗潮湿环境和在潮湿的岩壁上能够固化粘贴。
在花山岩画现场,专家采用特殊的注射器将粘合剂灌入岩石裂缝,这种粘合剂经过半个小时后,达到了良好的固化效果。
据悉,这种材料的成功试验在世界文物界还是首次。这种由我国专家自行研制出来的粘合材料既不影响文物的外观,而且还具有伸缩性和可逆性,在若干年修补材料老化后还可以取出重换。这种粘合材料已经解决了性能上的主要问题,试验需要改进的方面将不再困难,很快这种粘合剂将应用到各类岩画的保护上。
此外,由于花山岩壁有很多渗水点,使岩画上形成了大量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这种沉淀物物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扩大和蔓延侵蚀岩画。为此,专家们还进行了一种名为EDTA材料的试验,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材料可以有效软化附着在壁画表面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
由于岩画治理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花山岩画病害治理涉及多种学科,解决了岩画剥落和白色碳酸钙沉淀物附着这两大难题后,下一步专家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渗水和粉尘覆盖等问题上。
虽然拯救花山岩画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毕竟还是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让人们看到了保护花山岩画的希望。花山岩画——我们期待你的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宁明:美景骆越文化宫 文化旅游入画中
宁明骆越文化宫是以骆越文化为内涵,传承骆越文化、延续地方文脉为目的,它是广大游客学习民族历史文化,充分展现宁明骆越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是赋有历史特性、文化特质、时代特征及生活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 【详细】
融水处暑时节梯田美景
处暑时节,地处苗山深处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连片梯田单季稻陆续成熟,黄绿相间,丰收在望,与远处的青山绿水、古老的吊脚楼等景色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图景。8月1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镇滚岑 【详细】
明江两岸风光好 花山大地更妖娆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全力打造最直观、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人文美景——“三山四水十景”文化景观,全面加快打造花山文化旅游品牌和建设广西文化旅游大县的步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