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广西武宣县三里镇东岭村村民在蒸米饼。当日是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新华社发(陈冬梅 摄)
2月3日,在广西南宁市水街的一家传统粽子店,工人在用冬叶包裹猪肉、板栗、绿豆等和成的馅料,制作粽子。当日是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南宁人有过年吃“年粽”的习俗,寓意“年年中”,粽子店的生意格外红火。 新华社发(喻湘泉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舌尖上的诱惑:细数东南亚各国的“国菜”
沙嗲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几乎在印尼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沙嗲,它已成为印尼的国菜。巴东菜以油炸为主,并配上各种香料,特别是辣椒,口味火辣。 【详细】
南宁电视问政聚焦舌尖上的安全
4月26日晚,由南宁市委、政府主办的2015年“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第二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节目开播。本期电视问政聚焦市民关注的食品安全、蔬菜农药残留、消毒餐具安全等问题,现场被问政单位为江南区人民政府、南宁市农委会、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宁市卫 【详细】
罗秀米粉: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米粉,南方地区最普通不过的食物,这个大米加工制成的产物食用量仅次于米饭。米粉品种众多,就广西而言,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各有特色。在桂东南地区,罗秀米粉堪称“中国一绝”,“皇家贡品”、“米粉秋千”、“米粉之乡”等一连串耀眼的光环是罗秀镇的名 【详细】
舌尖上的广西未来更具魅力 看你老家是什么"之乡"
一说起广西,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桂林山水”和“刘三姐”,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广西大地上还拥有“中国衣架之都”和“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等神奇的土地,而这些称号都是来自广西的各个特色县的农业经济产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