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胡学究 杨昌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讯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地处龙胜—温泉黄金旅游线上,总人口1.3万多人,居住着侗、壮、苗、瑶、汉等多个民族,其中红瑶人口占一半以上,这里的红瑶常居青山绿水之间,长年享受大自然氧吧,有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俗风情,这里的红瑶妇女更有不蚀的生态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勤劳智慧的双手。虽然所处国家级贫困县,她们不离不弃,围绕青山绿水,依托自然优势,创新特色旅游,找准脱贫致富门路,编织自己的“幸福梦”。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即,笔者带着探密之心走进泗水这个多彩民族之乡,走进红遍半边天的红瑶妇女。

  白面瑶寨作为该县泗水乡生态乡村旅游区的北大门重要景区,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特色旅游名村、广西AAA景区和国家级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该寨紧连着国家AAAA级景区——龙胜温泉度假区,依山傍水、巍峨绵延、烟雾缭绕,是一个十分古老的瑶寨,苍苔斑驳的古树、古碑、古井、古石柱,古质古扑,寨边枫木参天,锦天绣地。这里还是红军长征时红三军团住过的村寨,有书写“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红军绝对保护瑶民”标语的“红军岩”为证。近年来,白面特有的古瑶寨、多彩的民族风情、永恒的红色文化和山间的云梯景观等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该乡还先后打造了细门瑶寨、三门瑶寨、周家民族风情园等几个红瑶特色旅游村寨。

  步入中年的“寨花”龙回娟说:“年轻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一块风水宝地,竟然外出务工受人气,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

  随着该县对旅游业的重视,对古村寨的保护利用,对尚处在贫困线下群众的扶持,她动员外出务工的瑶嫂瑶妹们回到家乡守住青山绿水办起乡村特色旅游,一台歌舞、一杯油茶、一场民族文化展示和一席开口的农家宴成为了她们每天的生活,更成为她们可观的收入来源。

  享受国家新政策,用上时代新名词。白面瑶寨通过少数民族村寨改造和旅游扶贫项目的推动使村容寨貌焕然一新。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进老板在寨边开发100亩菊花基地,更使游客眼前增亮,即美化了村庄,更守住了生态。现在的白面瑶寨年游客接待数已达8万多人次。

  红瑶是中国瑶族中的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也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在泗水的红瑶寨,随处可见身穿桃红色上衣和百褶裙、围黑色围裙、头搭黑色头帕、额前梳起拳头般大小发髻的瑶族阿嫂阿妹。红瑶妇女都擅长针绣、织绣,她们不需要先描图,而是依照底布经纬中的“布孔”来构思刺绣图案,叫“数布眼”。红瑶姑娘从12岁开始学针绣,学到工艺精湛时就悄悄地为自己准备嫁衣。绣嫁衣更要精工细作,胸部和背部都绣上并蒂莲花、双飞蝴蝶、衣襟镶着花边,图案十分精巧。裙子是伞式百褶裙,那花纹或绣或蜡染而成,黑底中点缀绿色透出既古朴又显生活的气息。红瑶服饰上的传统图案“老虎爪”更是专家学者们探析红瑶服饰中的内涵及其结构形式的迷宫。

  潘内村的瑶妹粟唐英前几年有幸代表广西到北京参加少数民族服饰展示,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让人透不过气。”

  在天安门广场,绚丽的红瑶服饰与大红的五星国旗交相辉映,无数的记者和参观着围着她要求合影留念,还为她“是什么民族、来自什么地方……”

  红瑶服饰现在已不光是瑶妹的嫁妆,更是当地的一种特色旅游文化,成为了当地一种特色的旅游商品,做工好的一套红瑶服饰可卖出上万元的好价钱。

  红衣节是红瑶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老寨花”粟长妹说:“红衣节已有几百年历史,过节时妇女们都穿上红衣服,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包粽子,聚在一起唱山歌、跳舞。”

  现在,红衣节也成为一种当地特色民族旅游文化推介的重要载体。节日期间,红瑶系列歌舞意趣盎然,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推竹杠、大象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让游客乐而忘返。细门村一梅瑶家农家乐的老板娘说:“一届红衣节下来,让瑶嫂瑶妹们即累弯个腰,更胀鼓了腰包。”

  2015年,该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称号,泗水乡也成功打造了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瑶嫂瑶妹们施展的空间将更广阔,将会编织出更大更真的“幸福梦”。(胡学究 杨昌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