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继川 通讯员 陆云宇 文/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经过精心改造后的壮族古民居开始接待游客。

  上林县巷贤镇,农业人口占80%以上,因缺乏特色优势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人均纯收入多年徘徊在3000元上下。

  但上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每年都有两三百万人次游客从巷贤镇眼前“晃”过,带来2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作为上林“南大门”的巷贤镇无疑商机巨大!

  “‘南大门’不是‘难大门’,巷贤完全有条件打造一张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平安美丽的上林靓丽名片,不能错失良机。”一位县领导介绍。两年来,这个镇借助全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全域性旅游示范区的东风,挖掘当地有特色的乡土人文景观,全力推进一批旅游项目,激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3月22日—24日,记者在巷贤镇采访时,切身感受到开展旅游扶贫出现的喜人景象。

  好山好水,笑迎八方游客

  刚刚跨入上林境内,映入眼帘的是“鼓鸣寨养生旅游度假区”招牌。沿着水泥路,驱车进入位于大明山东麓的鼓鸣寨,小雨加雾,能见度也就十几米。迷雾里,但见隐约的山和树木倒影在湖面上,犹如一幅曼妙的水墨画!

  临近中午时,雾气慢慢散去,鼓鸣寨的雏形依稀可见,这是一个依山傍水、三面环山的古村落。百年古屋、万亩八角林、高山草原、古灵湖……风光秀美。

  鼓鸣寨是巷贤镇长联村的一个壮族村落,原名古民庄。目前全庄土夯建筑民居约120座,几乎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修建的。每一座房屋以土筑墙,厚达65厘米左右,冬暖夏凉。青石板垒砌起来的小巷在斑驳土墙掩映下延伸到远方,石阶上覆盖着厚厚的绿色青苔……

  2014年以来,上林县引进开发商把鼓鸣寨打造成养生旅游度假区,总投资6亿元。遵循“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实行保护性开发。眼下,景区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内容包括生态移民新村、生态休闲设施、古村保护与利用、养生公寓、生态农业观光、摄影胜地等。

  “好山好水能赚钱,让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支书方桂红说。据了解,鼓鸣寨旅游开发入选2015年全国500个旅游优选项目。

  当地不断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人文景观,除了鼓鸣寨,还有大庙江生态旅游、南陔革命旧址红色旅游项目。其中,大庙江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已经和开发商签约,南陔革命旧址修缮成功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被定为南宁市党员教育基地,四季花海农庄、笑林普罗旺斯农业观光园、古民菜馆、外婆湾窑烤园等农家乐助推乡村旅游,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两亿多元,“一业兴百业旺”的旅游开发效应逐步显现。

  “长联出名贫穷村,乡村旅游拔穷根。”90多岁的村民苏范用一首山歌唱出自己的喜悦心情。

  内外兼修,景色美村庄美

  景色美了,每个村庄也要美。

  巷贤镇仅去年就整合了各种项目资金8200多万元,投入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危房改造及棚户区改造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专项活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完善长效机制,开展村屯“逢十”集中大整治活动和集镇常态化整治,防止脏乱差反弹,实现“屯屯过关”,实现全镇环境卫生巩固提升。新聘用9名保洁员,购买100余辆保洁车,实行保洁和清运分离,提升清运效率。打造壮乡特色的农村住宅建筑风貌,投入85万元完成木字村莫庄等6个示范村及长联村长沙庄等25个面上村屯的绿化亮化美化,新增村屯绿化面积110亩,木字村莫庄代表上林县迎接自治村屯绿化检查验收,鼓鸣寨、莫庄列入县生态乡村示范带。

  镇党委书记陆奕兵介绍,县委、县政府对巷贤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寄予厚望,指定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和一名副县长负责联系巷贤镇。近两年来,“坐镇”的领导协调和理顺了近20个项目共600多万元,涉及乡村清洁项目、通屯路建设、村委办公楼建设、村文化室和戏台修缮、扶贫产业奖补资金、通屯路桥等。

  今年初,上林县明确将巷贤镇列入“十三五”规划特色旅游名镇创建单位,旅游扶贫迸发无限活力,群众脱贫步伐越来越快。

  旅游带动,一业兴百业旺

  柑橘、杨梅、香蕉、贡蕉、葡萄等时令水果,土鸡、土鸭、香菇、香米等土特产,游客沿着长联至万嘉二级公路都可以买到。

  “旅游业兴起辐射了相关产业,农民从中获得收益。”巷贤镇镇长韦智碧介绍,全镇乘势打造万嘉村一带1200亩四季蜜芒基地、耀河村1500亩香蕉基地、大山村100万尾泥鳅养殖基地、苏仁村石寨庄800亩沃柑果基地、光全村80万羽林下养鸡基地,木字村食用菌基地,强力推进“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

  韦智碧还告诉记者,如今全镇建档立卡的7938户农户近3.1万多人,通过旅游的发展力推特色产业形成,脱贫致富有了奔头。

  好风凭借力。在巷贤镇,由富林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巷贤镇合作社联合体,已吸纳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济实体20多个,成立了巷贤农村经纪人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采购、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备案面积2000多亩,成功打造二级公路沿线长联至万嘉八个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走廊,建成柑橘、杨梅、无土栽培草莓、牛大力、食用菌、铁皮石斛、耀河香蕉、四季蜜芒等特色农产品基地41个,泥鳅养殖、肉牛养殖、林下养鸡特色养殖基地32个。

  据统计,这个镇仅水果面积就从2013年的2280亩发展到现在将近一万亩。2015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1元,比2013年增加1000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