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志雄 苏长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不久前,南宁市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做客新华会客厅,当天的访谈主题是旅游发展。当提及上半年邕宁区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跻身“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行列时,她不由回想起当时激烈的比拼场景,心情仍显得非常激动。

  数月前,“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备选县缺额递补竞争演讲在南宁市举行,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代表邕宁区发表竞争演讲,她如数家珍地向现场“考官”陈述了邕宁申报特色旅游名县的独特优势,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争创特色旅游名县的信心和决心,赢得了在场40多位专家评委的高度好评。最后,邕宁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南宁市争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

  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惊心动魄”的经历,正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中发生的精彩一幕。在2013年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自治区提出通过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来推动广西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跨越。几年来,创建工作激发了广西旅游发展活力,形成了旅游发展合力,彰显了特色旅游魅力,最终,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荒之力”,推动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广西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得天独厚。一方面,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区之一,拥有喀斯特地貌、滨海、岛屿、湖泊、山脉、森林、湿地、温泉等独特的资源。另一方面,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以壮、瑶、苗、侗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显然还没有得到应有发挥,旅游精品不够多,旅游品牌不够响,旅游活力和竞争力不够强。如何加快旅游跨越发展,实现广西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的历史性跨越?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再好的旅游项目,搞的地方多了,也会黯然失色。”在2013年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强调指出,要把广西丰富的民族内涵、多彩的民族风情与神奇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交相辉映形成独特靓丽的旅游风景线。要加快促进民族特色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使广西旅游业发展更有特色、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打造特色旅游成为广西旅游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自治区主席陈武提出,要通过创新与创造的方式,把广西旅游资源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用3-5年时间,分期分批创建20个特色旅游名县(市),打造特色精品线路,建立比较完整的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和品牌体系。

  “广西旅游,最好的资源在县域,最富潜力的增长点在县域,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县域。因此,我们把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完善区域旅游布局、加快旅游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广西旅发委负责人表示。

  说干就干,广西立即启动“创特”工作。自治区成立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简称“创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若干支持和激励政策》《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管理办法》《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评定标准与评分细则》,为“创特”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具体的实施规则。

  与此同时,广西还建立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对待创建县,不简单地以GDP增速论英雄,而是实行差别化考核,侧重考核旅游发展指标。“主要考察旅游业占比、旅游总收入增速、旅游业对居民增收的贡献率等,这样解除了创建县的后顾之忧,树立了重视‘创特’的鲜明导向。”自治区“创特”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说。

  在实践中,广西大胆创新,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和备选县实施缺额递补竞争机制,建立动态排行榜,成熟一个,评定一个,不搞终身制,每两年复核一次,有进有出。通过创新机制,形成各县踊跃参与、激烈比拼的喜人场面,激活了县域旅游业发展的“一池活水”。

  “众人拾柴”,形成合力

  “当前广西旅游市场主体仍不发达、市场机制仍不完善,加快发展旅游业仍需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绝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创特”工作启动后,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了推动特色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自治区领导率先垂范抓“创特”。几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全区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建设推进暨旅游投融资工作会议、全区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推进现场会等,部署和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自治区领导彭清华、陈武、蓝天立等领导多次到创建县指导工作,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自治区层面加大对“创特”的激励投入。每年对每个创建县(市、区)安排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其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对成功获得“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的县(市、区),还一次性给予2000万元奖励。

  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强大推力。几年来,“创特”成了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一向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部门,如财政、国土、住建、林业等部门,加大了对“创特”项目用地、项目资金、生态保护等支持力度。连以往“来往”不多的部门也开始关注“创特”。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帮助举办“创特”专题培训班,自治区民委协助培育民族旅游节庆品牌;自治区公安厅支持推动出入境旅游签证便利化……

  各市纷纷行动推动“创特”发展。各地级市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创建工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县的旅游总体规划、旅游用地和资金投入等给予扶持。据介绍,南宁、桂林、北海、贵港等市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县项目建设,柳州、河池、贺州、来宾等市则着重对创建县实行差别化考核,不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

  创建县踊跃投入掀起“创特”高潮。全区20个创建县纷纷出台政策,整合资源,为特色旅游发展营造优质的环境。各县积极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加速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仅在2015年,20个创建县共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达10.78亿元,在建投资额超5亿元的旅游项目50个,总投资730亿元。如上林县主抓“三湖一寨”等重大项目建设,2015年就完成年度投资10亿多元。

  “特色各具”,彰显魅力

  汗水浇开“特色花”,争奇斗艳魅力显。三年来,各地在特色旅游名县创建过程中,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炼独具个性的旅游主题,形成一批风格迥异的旅游品牌。

  坐拥漓江、西街、遇龙河等著名景点的阳朔,一向是旅游大县。但阳朔参与“创特”后,并没有躺着吃老本,而是精心打造新的旅游品牌,谋求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生态优化是阳朔“创特”的核心工程。这些年来,阳朔投入10多亿元,大力实施漓江生态保护工程、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工程,着力培育“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丽生态。几年下来,阳朔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空气质量达标率超过90%,优质生态成为阳朔最大的特色。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旺了阳朔的乡村休闲旅游。全县共形成十里画廊、百里新村、千亩茶园、万顷金橘等特色乡村旅游观光点28个,乡村观光采摘园点130多个,发展了一批颇具个性的乡村旅游品牌。

  宜人的环境,美丽的乡村,吸引了很多原本住在城里的外国游客。有趣的是,这些老外来到乡下就不愿走了,部分人甚至从游客变为旅游经营者。荷兰的卡斯特与妻子在阳朔镇矮山门村办起格格树旅店,南非的建筑师Ian Hamlinton在白沙镇办起了“秘密花园”客栈,韩国的金亮焕在兴坪镇开办了小商品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阳朔,融入了当地生活,他们给阳朔的乡村旅游染上了奇妙的国际化色彩。

  通过努力,阳朔顺利获得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成功打响“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新品牌。

  与此同时,全区“创特”迎来百花怒放的春天。三江侗族自治县突出“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侗族风情,融水苗族自治县凸显“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苗族特色,金秀瑶族自治县主打“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的瑶族韵味,东兴市打造“上山下海又出国”的边关风光,宜州市打出“三姐故里,歌海宜州”的旅游亮点,涠洲岛提出“美丽涠洲,度假天堂”的旅游理念,上林县力推“壮族老家,养生上林”的旅游诉求,桂平市打响“华南佛都,天国故里,天下奇城”的旅游品牌……

  通过创建活动,全区还涌现了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据介绍,2015年,全区新增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11个,累计达到19个。此外,截至2015年底,创建县还成功获评了28个广西特色旅游名镇名村。

  “全员加速”,成果给力

  2015年12月,经过严格考核,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评定验收工作全部结束,阳朔、兴安、东兴、龙胜、金秀、凭祥等六县(市)先后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区特色县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创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全区旅游特色挖掘与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旅游品牌品质提升,还能进一步催生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推动全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自治区旅发委主任甘霖说。

  事实证明,几年来,创建县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据统计,2015年20个创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694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9.33%;旅游总消费达625.82亿元,同比增长43.97%,两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区旅游经济指标同期增速。

  同时,各创建县旅游消费占GDP比重、旅游税收、旅游从业人员显著增长。在旅游消费占GDP比重方面,阳朔县、凭祥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超过了50%,阳朔县更是高达71.7%,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角。在旅游就业方面,三江、阳朔、龙胜、东兴、桂平等县(市)的人数均超过2万,阳朔县更是达到了10万,超过了城镇就业人口的50%,旅游带动就业的作用十分明显。

  创建县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广西大多数“创特”参与县地处边远地区、大石山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一向落后。旅游开发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倍增。

  金秀长垌乡古占屯是有名的贫困村。近两年来,该屯趁着“创特”东风开发旅游,新建表演场地,推出独具特色的民族表演艺术,赢得游客的青睐。2015年,该屯旅游消费达472万元,人均旅游收入超过7000元。

  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评完后,原来划定的20个创建县和13个备选县出现缺额。为此,2016年3月底,广西旅发委在南宁举行了“创特”创建县和备选县竞争演讲会,由申报县的书记或县长登台发表竞争演讲,全面介绍申报县的条件、政策、投入以及“创特”思路。在两天的时间里,总计有23个县参与紧张的比拼,其中10个县竞争3个创建县名额,另外13个县竞争3个备选县名额。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所代表的邕宁区就是在这次比拼中脱颖而出的。

  “‘创特’就像一根具有魔力的指挥棒,吸引了全区有旅游资源禀赋的县争先恐后参与其中,形成了‘全员加速’发展旅游的喜人局面。”业内人士评价说,“这一政府主导的旅游创新发展的‘广西模式’,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