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6日 来源:武宣笔拥天下文化传媒中心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宣县2020年乡村游暨码头村窑食文化美食节活动现场

  1月1日,“山水暖你·壮乡等你”武宣县2020年乡村游暨码头村窑食文化美食节活动迎来如潮游客。人们在大快朵颐那鲜美的窑烤美食时情不自禁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砌土块,烧窑火,品野味这一系列窑文化为什么能得到百姓喜爱并得以迅速传播?它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的呢?

  深挖宝物浮谜底

  2019年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广西30多名考古专家前往武宣县勒马古城遗址,对近700件窑址、瓦片、瓦当以及陶瓷器等文物进行调研。考古项目负责人说,出土的“中溜丞印”铜印章说明,“勒马汉城”是秦桂林郡、汉郁林郡所属的中留(溜)县故城。遗留的瓦片、烧土中发现的“布山”铭文陶片显示,它是郁林郡治所产器物输入到了中溜县的重要证据。

  这些琳琅满目的出土宝贝经专家鉴定,武宣窑文化源自距离现在已有2200多年的秦朝!

  1月3日,在国家考古评选办公室公布的名单中,“武宣勒马秦汉古城有望成为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了热议和刷屏的年度大事。

  其实,在距离勒马秦汉古城上游十多公里的三里乡旧县村,早就发现了唐武德四年(621年)建的武宣县城旧城址。大量出窑的酱釉印花瓷、青黄釉和青花瓷器物残片令人叹为观止。

  再往上溯十公里,在武宣城郊陈家岭黔江边密集着马蹄窑和龙窑。2019年12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宣县库区被淹没文物搬迁和发掘情况汇报》中说,从挖掘的7个宋代专烧碗、碟、钵陶瓷器的窑址来看,陈家岭窑址分布范围广阔、窑址密集,规模震撼。其中在江边坡地上顺地势而建近100米长的龙窑,一次可装烧2万件瓷器。这一青瓷窑场的发掘,填补了武宣陶瓷史上的空白,为丰富广西陶瓷史在中国窑文化的分量具有历史性的现实意义。

  传承发展起新步

  大量瓷器和瓷窑在大藤峡上游武宣黔江一带持续发现,证明了武宣在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就持繁荣景象。到了宋代,在繁华的集市周边建设土窑烧造瓷器。除了生产居室的豪华家饰外,还大量生产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皿。由此反映了武宣的窑文化达到了既有观赏、收藏和艺术价值的高端精品,又有民间工艺瓷器的技术。加上黔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经由岭南通向海洋的一条重要水路通道,中留——中溜——仙城——武宣县一直处在扼守黔江水道关键的位置。武宣成了黔江一带的政治中心,商业繁荣、商贾云集的瓷器生产与集散地;更是广西砖瓦窑业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既然武宣窑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怎样让窑文化DNA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武宣县以挖掘、传播、深耕窑文化为主题,组织作家协会、各种媒体开展了“走进武宣窑文化”采风,寻找身边最美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山水暖你·壮乡等你”乡村游暨码头村窑食文化美食节活动。相关部门也创编了“窑”动抖音赛、“窑”美古渡口、窑美食文化、“窑”滚新年音乐会等一批窑食文化精品节目。贯穿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促使了窑文化深入千家万户。为打造西南地区窑食文化的聚合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桥头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 年 12月27日,继上一年表彰了880个文明示范屯、脱贫示范户、文明示范户后, 县文明委又授予 39 户家庭为武宣县“十星级文明户”。令人感叹的是,仅宋代龙窑的所在地武宣镇陈家岭村获奖的就有4户,而叶德凯、陈重军又是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农户。

  蝉联了文明示范户和“十星级文明户”的农户叶德凯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晓得做窑要‘圆’,烧窑要‘红’。各级党委总结和引导大家积善行德、孝老爱亲,选树道德带头人这叫做人要‘圆’。天长日久那些落后不会富裕的亲邻主动创业奔小康,很多人成为文明公益活动的先行人,这叫生活红红火火。”

  2019年12月31日,全县首批乡镇干部、医院的白衣天使、奉献在三尺讲台的教师、各系统部门的优秀骨干在“创新、担当、实干”“三型”干部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登台演说。结合亲身经历和感受,多层次、多角度向现场300多人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奋斗追梦、低砺前行的事迹。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干部黄钟鹰听了体会颇深:“武宣不断挖掘传承本土窑文化,践行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人文精神,为各项工作提档进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淬炼了一批批艰难险苦冲在前、遇到责任勇担当的党员干部,凝聚了团结拼搏向前的无形力量。”

  精耕细作拓产业

  2019年10月23日,一则公开招标公告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武宣县在七星河黔江河口东启动了大藤峡博物馆建设项目。届时,历史文化、特色景观、历代文物三大展厅用生动的画面,具体的实物,模拟的场景给八方游客带来又一个鲜活的旅游景点。而窑文化,早在勒马秦汉古城,旧县唐城,明代新城就已经以惊现于世的出土文物表达的淋漓至尽,成为震撼广西的文化精品之一。

  与此同时,武宣县致力连点成片地打造窑文化产业。

  码头村,这个位于黔江河畔风光秀丽的村庄,依据窑文化创立的文化产业园早已声名远播。

  2015年,玉马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玉马农庄。游客在桃花园里一边赏花拍照留影,一边急不可耐地等待那香喷喷的窑鸡窑红薯上桌。尽管26个土窑有时还周转不过来,游客摸黑也要开灯吃上一块美味可口的窑鸡,随后颊齿留香地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每到节假日,县人大代表、来宾市三星级农家乐“码头人家”老板陈英贵就忙的不可开交。马蹄型的,龙型的砌窑方法都要亲自指点。从窖身、窑头、窑室、窑尾、火膛,以至于点火的要领,烧火的时间,升温的速度,窑型、窑火对窑制食品的影响都讲的通俗易懂,头头是道。

  “大人小孩动手参加一只鸡从生料到熟食的窑制过程,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家乡的荣誉感,得到一种传承窑文化的艺术享受。”带了几帮朋友来窑鸡的柳州市游客陈秋燕赞不绝口。 配合唱响窑文化“好声音”,武宣县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将窑文化元素融入文化广场、观景长廊、戏台、文化综合楼、旅游标识标牌等系列公共服务设施等小城镇综合整治的细节中。建立了14家农庄,组建了窑文化“农家乐”协会,建成了“窑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窑文化催生了生态种养业的兴旺。码头村民陈小良去年种了3亩的草莓赚了6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种到4亩。由于忙不过来,请了30多个人帮工。大禄村支书大禄村支书王志和兴奋的介绍,全村从单一种蔗延伸到水果采摘、斗鸡斗狗、窑食文化、做壮家粑粑、篝火晚会、露营、企业团队拓展等项目,村民每年增收200多万元。

  金码农庄、河边烧烤、老蔡农庄、码头人家等农家乐在历年的垒窑比赛、“窑”滚音乐会、窑食“百家宴”等系列活动中脱颖而出。生态乡村示范村、绿色村屯、4星级乡村旅游区、文明村等4个广西区级荣誉实至名归。武宣县“码头文化的遗址、特色农业的样板、生态旅游的胜地、千年窑食文化的窗口”呼之欲出。

  武宣,正在通过不懈传承和创新发展,向世界扬起中国独特的窑文化名片。

  陈家岭宋代窑址

  窑美食展示

  窑文化教育基地码头村一角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