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阳节,草长莺飞二月天”。“端”即“初始”“端五”即“初五”。五月正是“午”月,“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产生众多相异的节名,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一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他的爱国情怀被世人所称赞,他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贡献,其个人风格的诗词歌赋被世人接受,一生中每时每刻充斥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二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是纪念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四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另有端午节起源于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月民族图腾祭等说法,各本其源。据闻一多《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故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通过端午促进和谐社会建构、铸造中华民族凝聚力、唤起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五月五,端午节;天高云淡,好风吹;扬起罗带,缀满艾叶;人人尽舞龙舟,欢度佳节。”“五谷丰登,百姓安居”。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种民俗节日,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很好的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对于老百姓而言,它是提供了一个让家人相聚的理由和机会,而端午节是团圆的节日,大家聚到一起增进感情。
首先,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龙舟竞渡、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赛龙舟的起源与屈原的生平和民间传说有关;吃粽子和挂艾叶则是为了纪念屈原和祛病驱邪。赛龙舟、吃粽子、走亲访友、外出游玩不仅使人们亲近自然,身心放松,也使人们增强了亲情、友情,爱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科技发达,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端午节可以使人们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因此,端午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为了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可以举办端午节文化展览、龙舟竞渡比赛、传统美食展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还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渠道,推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端午节。可见,端午节体现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其次,“端午不吃粽子,枉待良辰美景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竞渡、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与中国古代的民俗、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吃粽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民为了纪念屈原而发明的,挂艾叶则是为了祛病驱邪。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各地举办龙舟竞渡比赛、传统美食展、艾叶花环制作、传统歌舞表演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组织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实然,端午节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通过纪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人们的敬祖意识、亲情意识、家庭观念、爱国精神,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再次,“端午送艾,情谊相连”、“端午节到,粽子香甜,人人欢喜,祝福常在”。端午在自然节气上虽曾被视为“恶日”,但中国人却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从而化凶为吉,化恶为善,化丑为美。端午佩饰中的健人、豆娘、艾虎、画额、长命缕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美的事物。屈原的《离骚》和《天问》,而《天问》则是屈原在端午节时所作,通过对天地的探问,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宇宙的敬畏之情。端午节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价值,还有着精神文化价值。人们进行龙舟竞渡、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都蕴含着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价值观念;端午节弘扬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龙舟竞渡中,队员们需要密切合作、默契配合才能赢得比赛。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比赛中,也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现代社会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实力都至关重要;端午节弘扬了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屈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爱国志士,他为民族大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龙舟竞渡和赛龙舟的活动,也需要参与者具备勇气和奋斗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梦想、不断进取,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端午节弘扬了尊重传统、崇尚文化的精神。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尊重传统、崇尚文化的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为了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精神文化价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各地举办主题文化活动、文化讲座、文化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精神文化。还可以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进行文化教育和传承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精神文化,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精神文化。毋容置疑,端午节反映人们依然需要美的生活,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美之心,就会用双手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
是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绿油油的粽子说;喷香的端午,我一定让你好吃!蔚蓝的天空说;美丽的端午,我一定让你好看!飞奔的龙舟说;快乐的端午,我一定让你好玩!”总之,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为了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宣传推广、文化教育、传承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让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缘分,让我遇见你;开心,自从认识你;牵挂,让我想起你;“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端午时光。”杨梅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艾草芳、龙舟忙,追逐幸福勇向上;美好的生活万年长!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愿您:晨有清逸,暮有闲悠,梦随心动,心随梦求!绿绿粽叶裹吉祥,喜庆节日又端阳;清清江水游龙舟,淡淡黄酒解烦忧;喜气祝福好友送,填满真诚情意重。
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粽”送你,愿你“粽”是微笑,“粽”是快乐,“粽”是喜悦,“粽”是好运,“粽”是成功,“粽”是幸福,“粽”是美好。端出幸福,午住快乐;端出吉利,午住如意;端出平安,午住健康;端出好运,午住财富。端午节来临,愿你好运无穷!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金风送爽,中秋月圆。“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 【详细】
月圆人圆梦圆财源事圆心圆意圆
中秋是一年秋季的中期,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叫“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详细】
时序至中元 明月挂中天
中元节即鬼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详细】
神奇银河 大爱“七七”
有人说,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也难怪有“情人”这个粉红色的词句,美丽而娇嫩,浪漫而又温情,让心灵震撼,让众生倾倒,为之双喜为之忧。每年的2月14日,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欧美各国喜爱传统的情人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