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奏新曲苗山铺新绿
——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传承
芦笙打同年 。
杆洞乡百鸟衣节 。通讯员龙涛摄
十三坡会斗马场观者如潮 。
芒蒿舞 。
美女坡会留个影 。
古老坡会绽放青春 ,连绵青山间笙歌不绝 ,今年尤其热闹 ,音 画传得 更远——猴年春节期间 ,来自祖国大陆和港澳台的30位摄影家分两次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各乡镇参加不同的坡会 ,领略苗山的淳朴民风民俗 ,共同见证苗乡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见证了大苗山的新变化。
古老坡会绽放青春
“我以前也曾经参加过一些少数民族的活动。苗族的声乐、芦笙、舞蹈、服饰、同年宴等结合在一起,非常有特色,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游客来观赏。”2月17日,在香粉乡雨卜村参加“打同年”活动的广东《清远日报》副总编、清远市文联副主席杨格亮这样说。
融水苗族有个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正月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而从正月初三到农历十七则是集体活动娱乐的时间。期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举家出动,四处赶坡。
到了农历十八,各村寨的芦笙便封存起来直到秋收完毕。这种风俗使得融水苗族坡会大多集中在正月初三到十七这段时间,其间接连不断的坡会形成一条完整的坡会链,当地人根据坡会举办的日期排序命名,从“三坡”到“十七坡”,这就是融水苗族独特的坡会群形成的基础。
2006年5月20日,融水县申报的苗族系列坡会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每天在不同的乡镇举办一个坡会,是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消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文化形态体现在歌、舞、乐当中,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水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吴俊钦介绍,苗族系列坡会群作为一个独特的节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聚会活动的契机,更让山民们在互相赶坡中实现展示才华、谈情说爱、交友叙旧、传递信息、交流技术、交易商贸等愿望,展现出这个地区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审美情趣,它凝聚了民族的共同情感,显现出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据介绍,今年融水县的各坡会,呈现了参加群众多、外来游客多、宣传报道多等特点。一些坡会,如安太十三坡举办的时候,柳州市、融水县不少游客前往参加活动,由于车辆多,一度造成交通堵塞,活动现场更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吹笙踩堂,游客引颈观赏,欢乐满坡。
“同年”打出新农村
今年春节期间,融水县芦笙协会的成员们来到香粉乡雨卜村“打同年”。去年,在各方帮助下,雨卜村的道路和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融水县芦笙协会会长凤绍明介绍,融水县芦笙协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每年都要组织会员到一个村寨与群众“打同年”。2000年以后,融水县创新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凡是当选为下一年“打同年”的村寨,都能得到县里文化、交通等多部门“牵手”支持,让乡村基础建设将得以大幅改善。
变化最明显的是良寨乡归坪村高 基屯。高基屯当选为2014年县芦笙协会“打同年”村寨,2013年,在县芦笙协会的牵线搭桥下,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资助550多万元,扶持高基屯建设了公路和巷道硬化、停车场、寨门、灯光球场、芦笙柱、天热防火池、宣传栏、广电器材、屯级公路维修、水井维修、公厕等项目,高基屯的村容村貌由此焕然一新。
“现在申请县芦笙协会来‘打同年 ’的村子都排到了2022年。”在凤绍明看来,这新版的“打同年”不光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更成了桥梁和纽带,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
“系列坡会”和“打同年”等活动持续高温,将融水县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吴俊钦说,外出打工潮曾一度让坡会“冷清”下来,而坡会群包含的芦笙制作技艺等文化的传承也受到冲击。为了避免出现民族民俗文化的断层,融水县加大旅游资金投入,建立民族文化保护人才档案,成立芦笙、斗马、苗歌等协会。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举办每年一度的“芦笙斗马节”,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如今,融水县拥有芦笙队512支、业余文艺队121个、山歌队98个,全县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共79人,他们都签订了责任状,担起了传承文化的重任。
近年来,融水县围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建设,打造“一山一水一城一节”,将坡会群文化、芦笙斗马文化等融入当地旅游实现战略发展,旅游事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2015年融水县接待国内游客389.06万人次,旅 游总收入27.59亿元,旅游社会总收入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旅游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而在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壮大。
凤绍明表示,如今的融水,村村寨寨吹芦笙,“屯级”坡会复活了。
坡会以芦笙踩堂为主,参加活动的芦笙少则十几堂,多的几十堂。每堂有芦笙几十把,甚至上百把。现在,小号芦笙、多管芦笙不仅可以吹奏传统的芦笙曲,还可以吹奏现代歌曲,再加上新编排的踩堂舞,让坡会散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现在,曾经存在的芦笙制作、吹奏后继乏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此外,从坡会走出来的乡镇芦笙队,也先后赴外地甚至越南、缅甸等国外旅游区进行营业性表演。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虽然当前融水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风生水起,但大好形势中仍存在严峻问题。
吴俊钦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对封闭的苗族居住地与外界频繁接触。因经济落后导致的自卑心理、崇外思想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容易让人尤其是年轻人本土文化意识淡漠。
此外,在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之下,苗山生产生活方式悄然改变,村民集体性参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热情逐渐减少。如何处理好区域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如何保存好民族、民俗文化原有的内涵和规律,是绕不开的问题。村民致富之后,会追求干净、安静、安全的居住环境,怎样保持古朴村貌,避免红砖水泥楼破坏吊脚楼群的和谐,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发力。
市文化新闻与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曾飞云介绍,每年春节期间,自治区和我市的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和苗族同胞一起“赶坡”。通过每年的跟踪调研和检查,对非遗传承人的资质做再认证和考察指导,对非遗传承的成效进行评估。
曾飞云说,要在发展中保护,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去年,国家出台了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我市也紧接着形成了相关工作意见,其中则有“加强贫困地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等建议。“相信在苗族系列坡会群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之下,其自身建设和发展都会越来越好。”日报记者董明梁晶晶日报通讯员覃天阳报道摄影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水学校统一配送食材
三个举措保证了6万多名学子吃上安全的饭菜。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部门日前统计显示,去年春秋两季学期,当地300多所学校的食材供应均没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详细】
柳州苗族酸鱼融水斗马等 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州市2月24日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6个项目入列。 【详细】
[融水县]7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定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委派专家组到融水,对该县“苗山金边禾花鲤”及“苗寨凤花鸡”这两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以及融水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保护区”进行材料审核与现场评定。 【详细】
融水县7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定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委派专家组到融水,对该县“苗山金边禾花鲤”及“苗寨凤花鸡”这两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以及融水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保护区”进行材料审核与现场评定。 【详细】
[融水县]“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综述
“十二五”期间,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转变,产业结构预计由2010年的27.95:44.21:27.84调整为2015年的19.51:44.51:35.58,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明显提高。在经济结构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