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带颜色古朴好看。桂林晚报 记者姚茂贤 文/摄
从出生时的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奔向父母的怀抱,从牙牙学语,到孩提时渐渐记事。家住铁西小区的姚先生一家都没有离开过一条婴儿背带的陪伴。去年,89岁的老父亲还在世时,家里的第四代已经上了幼儿园。三代人被包裹在这条背带中长大,延续着一家四代人的幸福亲情。
几天前,记者来到铁西小区的姚先生家中,他从衣柜的最底层拿出了这条缝满补丁的背带。用来捆缚在身前的带子已经脱了线,但仍十分牢固,背带上半部分是如同做旧牛仔裤一般的颜色,绣着几朵淡淡的荷花,下半部分有一半是常见的大红色,用喜庆的花朵点缀着,另一半则用一块品红色的布缝上了一大片补丁。
姚先生一家姐弟四人,大姐是1955年出生,今年已经62岁了。从大姐出生时起,这条背带就陪伴着家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姚先生记得有一次,自己在家中整理衣柜,看到这条已经破败不堪的婴儿背带,嫌占地方,便准备拿出去扔掉,被老父亲看到后大声喝止了。父亲告诉姚先生,这是比他年纪还大的宝贝,要一直好好保存着。
姚先生在家中排行老二,和大姐相差了六岁,1961年出生的他在还未懂事时就被姐姐背着,同老母亲一起到山上去干农活。“父亲告诉我,那时候天寒地冻,家里没人不能烧柴火,孩子太小了,出门也要带着。”姚先生说,等到三弟出生后,姐姐就用这条背过他的背带,背上背着三弟,一只手牵着他,一只手拿着篮子,跟在母亲屁股后边捡挖出来的红薯。“一家人就这一条背带,等到老四出生,也是在这条背带上长大的。”
一晃二十余年过去,姚先生成家立业,这条背带随着父母亲一起,来到了自己家中。1989年女儿出生后,姚先生看到零售商店里已经有了工厂生产的新式背带,便想买回家,却被母亲阻止了,“那时母亲还在世,女儿是她一手拉扯到能走路会说话。”姚先生回忆起去世了5年的母亲,眼眶微微泛红。“妈妈说工厂生产的东西质量不好,容易坏,又不干净,于是背了一家四个长辈的背带又驮上了我女儿。”
姚先生回忆,那时家中条件拮据,背带放了许多年,已经腐朽了不少,母亲从箱底里掏出来后,找了几块布,大晚上的就着昏暗的灯光缝缝补补,硬是把浑身都是破洞的背带缝得又结实又好看。“不止是背带,还有女儿的尿布、包被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用完了洗好晾干再用。”姚先生说。
转眼又是二十年过去,女儿长大了,远嫁到了山西。2012年暑假,女儿女婿回家度假时,外孙出生,80多岁的老父亲笑开了花。“那时家里人都忘了这条背带,还是老父亲提出来,说一定要用这条背带背一背。”姚先生说,尽管时光飞逝,现代化的婴幼儿产品越来越多,也抵不过这条老背带延续下来的亲情。
今年外孙就要满五岁了,早过了需要用背带背的年纪,不过姚先生还是打算让女儿背着他去拍些照。“这是我们一家人延续幸福的传家宝。”姚先生说,他会将这条背带传下去,等后辈长大,指着背带上的补丁讲讲过去的事,忆苦思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马山县三甲屯:壮家风貌 农耕原乡
走进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只见青山环绕、小桥流水、田野飘香,古朴的壮家古民居点缀其间,展现出一幅古朴的乡村生态图。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三甲屯在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中注意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地域特色的新农村。 【详细】
宁明:“争做廉内助·树清廉家风”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当天,该县纪委、县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县80多名科级女领导干部开展“争做廉内助.树清廉家风”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亲情监督预防特殊作用,从源头上构筑起一道预防和抵制家 【详细】
平桂百岁老人探秘:小村3位百岁老人 长寿秘诀是好家风
俗话说 “人活七十古来稀”,但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应该说“七十不足奇,百岁才叫稀”。在平桂管理区沙田镇沙田村圩脚下屯就有3个尚健在的百岁老人,他们分别是106岁的廖三妹、102岁的陈生文和101岁的李亚庚。一个仅有900人的千年古村竟有健在百岁老人3人,80岁以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