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8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黄占玲 何学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见壮锦许深情

通过壮锦创意产品,她想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人

  于明凤在进行手工织锦。

  85后姑娘于明凤,是广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2012年时,因为工作原因,她在靖西接触到了壮锦文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织锦机织壮锦,这一触碰,她就喜欢上了壮锦。此后,她不断钻研,并先后设计生产了多种文创产品,如花山小人台灯、梳妆的小镜子、笔记本等。接下来,于明凤还打算寻找最传统的原材料,用它们向更多人推广织锦文化。

初遇

变身“织娘”,一切只因她喜欢

  2012年,因为工作需要,于明凤来到了广西靖西织锦厂进行考察,在走访过程中认识了一群“老织娘”。说是“老织娘”,是因为这群织娘都已在这个行业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着丰富的织锦经验。在聊天的过程中,于明凤了解到,织娘们虽然很喜欢壮锦,但她们的孩子却对此不感兴趣,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心里觉得很可惜,觉得这门手艺不该丢。”一直很喜欢做手工的于明凤动了心思:为何自己不试试呢?

  于是,在靖西织锦厂厂长的指导下,于明凤第一次触碰了专门用于制作织锦的机子,这一接触,她便喜欢上了这种传统的手作方式。随后的时间,于明凤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如何使用织锦机,并积极向前辈们请教经验。在了解了制作壮锦的整个过程后,于明凤发现,最难的部分其实不是如何使用织锦机,而是织锦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牵纬、上机、编花本等。

  回到南宁后,于明凤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和钻研织锦,并越发得心应手。

于明凤的手工作品。

钻研

加入创意设计,壮锦因她更美了

在得知于明凤正在学习织壮锦后,广西博物馆给了她很大的支持。没多久,于明凤便被调到了馆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文创产品的研究。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希望于明凤能够利用其织锦的专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发挥出更大作用。“我也很想将壮锦元素融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让大家发现壮锦的别样美。”对于新岗位,于明凤这样表示。

从2017年开始,于明凤开始根据生活的一些灵感,制作了一些含有壮锦元素的小镜子、烟灰盒、笔记本、桌布等。她制作的一种小型双面镜子,外表用壮锦装饰,不管是当成钥匙扣还是放置在包包里做装饰,都显得别具一格,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在所有作品中,让她最满意的,是一款壮锦多功能台灯,这款台灯的灯身远远看过去像一个小人,小人的灵感来源于花山岩壁画上人物,灯罩则是经过改良的壮锦:普通的壮锦材质比较厚不透光,为了让壮锦透光,她让织娘调整了线材和力度,使得灯罩能够透光。作品诞生以后,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肯定。如今,在广西博物馆,大家就能够购买到于明凤自己设计生产的一些文创产品,如梳妆小镜、烟盒等。 

于明凤的手工作品。

推广

她想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在研究壮锦时,于明凤发现,很多古老的壮锦纹饰都已经被遗忘或者失传了,她便想让这些已经“消失”了的图案重现。于是,于明凤开始四处寻找走访、搜集资料,发现一些没见过的壮锦纹饰后,她就用电脑将这些纹饰重新绘制出来,并留底保存。“这些最传统的东西,就是最宝贵的。”于明凤说。

于明凤还了解到,广西最早的壮锦其实大部分是苎麻制的,这种料子制作出来的衣服自然、透气、轻便,但要去哪里寻找这种原材料呢?思来想去,于明凤决定还是从学习种植苎麻开始,只有从本源出发,让壮锦回归最原始的状态,才能结合现代美,展现其最具有特色的一面。

如今,除了设计和生产相关的文创产品外,于明凤还会跟随博物馆,前往学校或者公共文化场所举行一些活动,宣传推广壮锦文化,“不能让大家忘了这种最具广西特色的美,当大家提到广西时,我希望他们能够想起壮锦。”于明凤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更大的空间和场地,让更多喜欢壮锦、对壮锦感兴趣的人能亲手体验到如何织锦。于明凤说,其实像她一样在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年轻人已经在增多,她只是其中一员而已,今后她会继续发挥自身力量,努力推广传统文化。 


于明凤的手工作品。

壮锦多功能台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