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历史,不难发现这里不但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且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一个与湖南永州、广西贺州交界的瑶族乡,十多年来无边际纠纷,瑶汉等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这些都得益于该乡积极抓好民族文化传承,用良好的民族文化带动全乡社会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该乡始终坚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只有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让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条底线不动摇。
三江的瑶族文化应该追索到大德年间,“大德二年千家垌,瑶家迁徙出垌来。大田大地带不走,带来元宵喜炮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财得财,老人求寿,寿比南山,青年求多,多比连山……”这一段歌谣,是三江乡石口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瑶歌。每年的正月十四,对于这里的瑶民来说都是一个盛会。当天,石口村附近村寨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梳洗打扮一番,穿上最光鲜的行头,聚集在村里跳羊角舞、抢花炮。而这一习俗,迄今已流传了700年。其中,羊角舞、抢花炮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名单内。石口屯也成为了广西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两项“非遗”的自然村。
近年来,三江乡党委、政府认真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以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全乡民族团结健康发展。海拔800多米的三江乡,这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辖区内居住着瑶、汉等多民族。走进三江各村寨,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具有浓重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目前这个只有万余人的瑶族小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花炮节外还有羊角舞。这些年来,为繁荣当地民族文化,该乡把民族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今的三江,民间艺人,瑶族歌舞,山歌协会等诸多组织,正在积极传承瑶族文化,一大批民族文化艺人悄然走进机关、学校,默默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羊角舞传承人 经常应学校要求为学生传授羊角舞表演技巧。现在各学校每周都有羊角舞课,其目的就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
这些年来,通过抓学习培训,组织外出演出等形式,积极保护和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人和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并在全乡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乡文化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引导10个村委会举行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支持村组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活动,并加强指导和管理。如今,全乡各村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义工协会、山歌协会、青年志愿者、民族文化传承小组、民族舞蹈队,常年活跃在大山深处,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年来,该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瑶汉等多民族和谐相处,共谋社会发展人居安定。
与此同时,该乡在传承民族文化同时,把瑶族文化特别是荣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羊角舞”带进校园,每周各小学都要开设“羊角舞”课,一代一代加以传承。在农村瑶族文化歌舞“舞”出了新风尚,10多支瑶族歌舞队载歌载舞,唱响了民族团结,山歌普法更让社会安定。 (周品秋 陈念忠)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恭城县:小碗“爽神汤”做成非遗产业
“桂林山水甲天下,恭城油茶格外香”。恭城油茶是当地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传统饮食,被誉为“爽神汤”。 【详细】
恭城县: 建立“河长+检察长”机制 为水生态保驾护航
6月28日,恭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河长办主任江选文与该县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戴拥军签定《关于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标志着该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正式建立,为恭城水生态保驾护航。 【详细】
恭城县:一村一特色 村村有实效
6月18-19日,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片区)交流活动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来自柳州、河池、贺州、桂林等地各县(市、区)的140多位嘉宾,参观了该县门等村、庄埠村、桥头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点。 【详细】
端午粽香浓 党群情谊深
“端午粽飘香,浓浓党群情”。6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东寨村白马屯篮球场内人声鼎沸、欢声笑语,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这是该县水利局与联系村——莲花镇东寨村党员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同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