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15日 来源:来宾党建 作者:李干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宣县二塘镇眉山村的村民在自家蔗地里忙着砍果蔗。手捧着沉甸甸、黑油油的果蔗,收获着一年的希望,村民的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村民甘尧明把砍好、捆好的果蔗搬到路边,等下就要运往县城销售。“销售是不成问题的。”小甘喜形于色地说。正忙着,他腰间的手机响了,“喂,你是哪个?哦,何师傅嘛,我已砍好果蔗正等你来运呢。什么?你的车胎爆了。别急,我帮你在村里找车(后推车),拉5吨不成问题。我在蔗地等你。”小甘喜滋滋地告诉笔者,这两年,县城的何师傅每年都跟他订单3至5吨果蔗,一转手轻松赚钱。对如何管理果蔗,他滔滔不绝地介绍“农经”:“关键是要注意科学用水,重施农机肥(牲畜的粪便及花生麸等)、甘蔗复合肥,抓好杀虫环节。这样种出的果蔗成熟后,皮薄、蔗肉厚、汁多且甜,深受顾客的青睐。春节期间,销售价格看好,每公斤批发价为1.2元,市场零售价为每公斤1.4元。”他家种有1.2亩果蔗,产量达5吨,纯收入1.2万元。家中建起了“甘蔗楼”,家用电器一应具全。

  在该村村委,谈到村里发展果蔗生产,党支书甘安良如数家珍,他说,近年来,村委结合村情,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根据村里的水田土质肥,适宜种植果蔗的特点,发动群众种果蔗。去年,果蔗扩种到100亩,总产量达50吨,收入10万元。村里种果蔗年收入上万元的农户有8家。说着,他带笔者上村委楼上远眺村庄,他指着一栋栋“果蔗搂”眉飞色舞地说:“全村400多户,1600多人口,如何在人均仅有1.5分的田里做助农增收文章,寻找经济亮点,最终我们选择带领群众种植果蔗致富这条路。”

  据甘支书介绍,现在该村有9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甘蔗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先后安装了电话,接通了闭路电视,收看到30套电视节目。60%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村里兴建了水泥公路。对于村里的变化,他内心的自毫溢于言表。从看到的和听到的,笔者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眉山村的变化不正是武宣农村的一个缩影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