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景碧锋 通讯员陶玉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正在培育的有机稻秧苗  

有机稻育秧大棚  

工人们在使用水稻育秧播种机。  

 

农技人员在调试培土机,这些机械在有机稻种植中经常用到。

  灵川县潭下镇尝试种植的有机大米每斤卖出了25元的价钱,市场上还供不应求。春耕时分,记者走进了潭下镇薛家村,了解这里种植有机水稻的过程及其对传统农业产生的影响。

  两个留学日本的海归,想向国外学习,种植有机水稻

  “薛家村产的有机大米,市场价每斤卖到25元,现在还供不应求。”早在去年,记者就听说灵川潭下镇的有机水稻很有名。如今,桂林市场上的普通大米每斤价钱也就3元多,薛家村的大米为什么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呢?3月30日,记者去潭下镇一探究竟。

  薛家村位于潭下镇西南部,距离镇上有10多里路,以出产水稻而闻名。30日上午,记者到达薛家村的时候,天气回暖,田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农人在忙碌。田野里被用作绿肥的紫云英和油菜花开得遍地都是。

  潭下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薛家村及周边村子的1300多亩地被一家公司承包了,都用来种植有机水稻。

  湿润的气候,田野里盛开的鲜花,让记者感到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田野的尽头,几棵大树下分别有一座玻璃温室和200多平米的板房,这就是该公司的厂棚。

  在温室大棚里,几个工人正在运用机器进行机器化育秧。有人从机器这边投放秧盘,中间投放土肥和种子,另一边就出现了盛放在盘子里混合好的土壤、肥料和种子,然后逐一被运到大棚里面,喷水育秧。

  厂棚及周边,到处都是各类耕作的机械。记者见到了公司的负责人唐毅和宋天舒。两人分别生于1972年和1969年,他们跟记者讲起了种植有机水稻的过程。

  唐毅和宋天舒都是桂林人,前些年都留学日本。他们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使得食品安全等问题极为突出,国人对安全、健康的食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日本的有机农业非常发达,给了他们不少启发。特别是回国后,他们看到农业专家赵亚夫在江苏等地对有机农业的实验和推广很有市场,有机食品很受欢迎,于是,两个人就开始尝试着在桂林种植有机大米。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通俗地说,所谓的有机食品,就是在粮食、蔬菜等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一点农药和化肥等,并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以水稻为例,1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规模种植了水稻,期间就是使用天然的肥料,大约是从上世纪50年代才慢慢开始使用化肥和农药。

  传统的种植方式加现代化的机械管理,让有机水稻每亩可产“万元户”

  经过四处寻找,2012年初,两人在芦笛岩附近的长海机械厂旁租了50亩抛荒10多年的地,开始试着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种植水稻,结果每亩收获稻子300多斤。“这算是成功了,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产量是比较低的,有一部分是被虫子吃掉了。”

  这一次试验的成功,让唐毅和宋天舒俩人更加增强了种植有机水稻的信心。为了寻找一块适合长久发展观光生态农业的基地,两人几乎跑遍了桂林周边的县区,最终选中了灵川潭下镇薛家村的这片地。

  他们最初的设想是建设一个占地5000多亩,集生产、观光、旅游、养老为一体的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然而即便是薛家村的这片地,由于分属不同的农户,每户人家只有几亩田,经过和村民商谈,最终只租到400多亩。2013年初,他们注册成立了公司。

  经过育秧插秧,这片地正式种上了稻子。因为没有使用化肥、也没有用除草剂,稻子长得并不好,禾苗发黄,草都比稻子高。看到这样的场景,村民直嚷嚷:“怎么这么种,这些城里人是疯了!”

  于是,他们开始试着养一些鸭子,把鸭子赶到田里去。鸭子吃草、吃虫子,鸭蹼会把草压倒,但不会伤害到稻子。鸭子在稻田里游动的时候,把趴在稻子上的虫子碰到水里了,也顺便吃掉。鸭子解决不了的草,只能请当地的村民下田拔。

  而清除害虫的方式,他们则选择用辣椒水来驱赶。“这种方式不能杀死虫,只能驱赶走虫子”,目前他们正准备尝试用深翻、石灰杀虫等方式除虫。至于肥料,则是在地里种植一些红花草,或施一些鸡粪等。

  公司的这种种植模式,其实在薛家村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看来并不稀奇。58岁的秦成科说:“用猪牛鸭粪和绿肥施肥,不是我们小时候的种法吗?”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稻鸭共作是传统的治蝗、除草、除虫的有效方法,鸭子还具有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的作用。养鸭所产生的天然肥料,也为稻田补充了养分。然而,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现在已很难见到稻田养鸭的场景了。

  在种植过程中,公司还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进行耕作。如使用水稻播种育秧机播种育秧,提高生产效率。

  2013年,公司租用的农田里,每亩稻子的产量不到400斤,在部分水源充足的田尝试着多种了一季。这样下来,加工成成品米每亩平均400斤,按照市场价25元算,亩产超过了10000元。“种稻子也能种出万元户来?”这下,村民为之惊呼了。

  此外,2013年年末,公司还聘请桂林知名师傅将在稻田饲养的鸭子制成咸水鸭,做成礼盒,每份售价168元(每只鸭约3.5斤重)。公司还委托上海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对产品进行营销。由于鸭子全年不用饲料,加上专业营销,销售状况很好。1亩田里可以养12只鸭,去年,公司光鸭子就卖掉了4000多只。

  营销策划公司还做了一个方案,将一只咸水鸭和两袋米(每袋两公斤),做成一个礼盒销售,每个礼盒售价358元。主要销往上海,桂林本地只占一小部分,销路很好。

  今年1月,公司取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

  公司的成功运作,让薛家村人改变了从前的看法。2014年,公司在薛家村周边的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1300多亩。

  如今,公司的田间地头里,到处是喜鹊、白鹭、燕子、麻雀,田间里还有蛇、青蛙、蜻蜓等,好一派田间景象。

  今年,他们又在临近的九屋镇流转土地1000多亩,准备将这一模式进行复制。

  大规模资本和专业人才的介入,使公司变得专业化,也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模式

  公司的进驻,渐渐改变了薛家村及周边村民多年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1300多亩地,几乎将周围的地租光。村民之所以愿意把地租出去,是因为按照传统的方式种地根本不得钱。有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果水肥充足,薛家村一亩田每年可种两季,按照每亩收稻子850斤算,就是1700斤。这两年市场的水稻收购价是每斤1.35元,刨去投入基本就得千把块钱,还要把人累个半死。如果把田租出去,公司付给村民的租金是每亩地每年500斤谷子,按照当年的国家收购价折算成钱来付给村民。按每斤1.35元来算,每亩可以有近700元收入。这可是直接出租地得的现钱。村民还可以腾出劳力给公司打工,每天最少60元。

  这样,村民从自种自售到直接为公司做工,身份转变为雇佣工人。

  如今,公司有几个股东,目前总投入已达600多万元。他们高薪聘请了一个从江苏来的张先生对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并负责公司业务的运行和拓展。记者私下了解到,这位张姓高管的年薪达到6位数以上。

  大规模资本的进入、专业人才的介入,使公司从产品的生产到加工再到推广和销售,已经实现了专业化、正规化。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有机稻的生产、加工、储存过程都有相应的准确记录,目前国内真正从事有机稻生产的企业并不多,因而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仅仅3年间,他们就从50亩试验田扩张到2000多亩的规模,这个速度是惊人的。

  农村人口的流动,传统种植方式的凋敝,给土地的流转提供了机遇。国家对农业的重视,让大量资本流入农业,这些都为公司创造了机遇。

  有机农业产业化还面临诸多问题

  产品商标的注册,产品需经过国家农业部相关部门的认证,这绝不是一般普通农户所能办到的。也只有经过这一程序,生产的产品才能走向市场,这也决定了其规模化生产种植的必然。但公司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公司承租的土地是与一户户人家签合同流转来的。在桂林的农村,一般每家每户的农田间都有田埂,每块农田间的高度并不都是一样的。公司想把农户流转的土地进行平整,以便更大规模地进行连片化机械作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愿意公司对自己的土地进行平整,这就使得大规模机械化的作业受到阻挠。机械到达不了的地方只能用人工,无形中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基础设施的落后,也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束缚。

  潭下镇位于青狮潭附近,按道理不会缺水,但薛家村位于灌溉渠道的“水尾”,主干渠道放水要经过5个小时左右才能流到公司的田间地头。由于上游主干渠道年久失修,水很多时候根本就流不到薛家村。这就导致公司的水稻因为缺水,部分一年种植两季稻的田地不得不改为种一季旱稻。然而,水利设施的建设,不是一个乡镇、一个部门、一家企业所能办到的。此外,薛家村的变压器只有20万千瓦,不能满足公司使用烘干机,他们只能自己买变压器,或者自己接大网。

  目前,桂林种植的稻子基本以瘦长的粳米为主,而该公司生产的有机稻是圆形的籼米,当地并没有相应的加工企业,种出的谷子必须运到江苏去加工,导致谷糠很多东西都因为成本太高不能运回,被浪费了。

  早在2013年,公司就着手向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水稻高产示范及有机稻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目前仍在办理当中。建设场地批不下来,机器运回来没地方安置。

  作为一家急剧扩张的企业,由于地处乡下,日常的水稻种植中雇佣的大多是当地农民,缺乏熟悉农业的高端管理人才和相关研发人员。在招聘中,又很少有人愿意去乡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管理。人才的匮乏,也是该公司和许多在农村创业的企业共同面临的现实困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