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凌夏德  浏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亟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镇化的正确方向是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既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试以德保县为例,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的视角,对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几点思考。

  一、深刻认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布局,按照新时代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的城镇化,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县城人口占城镇化人口比重大。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随着就业、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城镇化相对集中,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县城流入。据教育部门统计,德保县2024年春季学期城区学校(幼儿园)乡(镇)籍生源占比分别为:城区幼儿园总人数6836人,城关镇以外的幼儿占38.27%;城区小学总人数14427人,城关镇之外的本县籍学生占63.24%;城区初中总人数8092人,城关镇之外的本县籍学生占74.78%。县城区义务教育学生城关镇之外的农村籍学生平均占76.02%。加上高中教育,涌入城区读书的学生(幼儿)家庭,有的在县城购房,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则租房。按1+N(指陪读家属)计算,预计带动3万左右的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

  第二,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三,县城建设是推动“国内循环”的重要引擎。推进城镇化既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重要支撑。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第四,县城建设是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使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二、正视德保“三大短板”,找准“四大特色”

  要在城市发展中找准赛道,发现不足,扬长避短。

  (一)正视德保县城当前的“三大短板”

  一是基础设施需要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畅通对外连接通道,这是物质基础。要从粗放型到精致型转变,必须正视我县县城当前基础落后,设施设备陈旧破损,城内景区粗糙,缺乏特色。

  二是地域文化不够浓厚。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镇化建设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厚植传统文化底蕴。德保的历史文脉在哪里?必须从德保明清时期历史名人岑天保、清代“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赵翼等做好文章。

  三是人气持续热度不够。德保每年举行红枫旅游观赏月活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很多景区门可罗雀,甚至说惨不忍睹。疫后经济复苏,德保旅游业有所回暖,可是城区的人气持续热度不足。隆重风光的活动仪式过后,人气骤降,直至冰点。需要开发“德保四季游”新文旅业态项目,克服昙花一现现象。春季,赏花+游乐,让游客体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鉴河花”;夏季,在县城周边景点开展研学游+露营;秋季,开展红枫观赏月+篮球赛;冬季,民俗非遗巡展+美食。

  (二)找准德保“四大特色”

  新型城镇化重点是在发展县城。县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单元”,要结合地域实际“一县一策”分类推进。德保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把特色做优,亮点做活。

  一是山水禀赋的德保特色。十里鉴河穿城而过,常年水质优良,碧水如蓝。春天,河边桃花绽放,灼灼妖娆,人头攒动,影影绰绰。落英缤纷时,逝水葬花,让无数沉浸者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夏日,杨柳依依,枫杨树挺拔,茂林修竹处,AAAA级芳山文体公园,歌舞升腾。鉴水之滨,云山独秀,古庙青灯,钟声袅袅,神奇幽境。芳山毓秀,深林密菁,草树佳卉,松涛阵阵,百鸟啾啾。我们必须把云山鉴水的独特优势融入城镇化建设的肌理和血脉之中,城景融合,自然景观与现代化城市相得益彰。

  二是基础设施中的德保特色。赋予特色的地域命名,让标志性的符号深入人心,让来过的或者听过的都记得“德保”。

  三是产业发展中的德保特色。德保矮马是国家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是一个能够撬动一座城市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必须坚持做大做强矮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文化发展中的德保特色。挖掘历史文化、矮马文化、红枫文化、篮球文化、美食文化,以“五大文化品牌”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三、德保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以大德保的历史观抓好谋划

  1.一张蓝图科学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按照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

  2.不断拓展生态空间。《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文化成天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苍赋予德保遗世独立的资源禀赋。中国只有一个德保,世界也只有一个德保。纵观百色12个县(市、区),乃至放在广西县级城市,没有哪座城市像德保县城一样,人文、山水高度契合,水乳交融。城中的云山的清秀挺拔,芳山有“锄云种月”“芳山夜笛”的文化底蕴和魅力,鉴河有青蓝色的水和依依垂柳,自古以来是的德保著名景点,吸引众多游客。

  3.开发县城特色产业。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县城是关键的链接点,人流集散中心。

  一是促进城市核心区休闲度假产业。不断增强城市魅力,让“过客”变成“留客”、“流量”变成“留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新型城镇化要力戒粗而不精,大而无形,形而无质,质而无感,感而无效。要建好几个有形有感有效的景点。

  二是促进优势产业壮大。高质量做大做强矮马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县委第十五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德保矮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促进矮马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消费、特色民宿等产业。拓展亲子体验、社会实践、主题营地、户外运动等研学旅游活动。

  (二)提升“四个方面”城市品牌建设

  1.提升城区干道“更名改姓”。要让来客记住德保,必须下足功夫,既要从大处着眼打造声势,又要从细微处着手,强化精品意识,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记住德保。首先要更名四条大道。

  一是把云梯高速路口到“德胜路”改为“天保大道”。“天保”是“德保”的前身。“天保”是德保周边县市区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原名叫“岑天保”,是明代镇安土府(洪武二年府治地迁至今德保)第一任土知府。他的施政理念是“保境息民,恪恭奉上,筑城垣,薄赋轻徭……”岑天保是一个勇武善战的地方土官。据说明洪武27年(1392年),在上甲(古时指今马隘镇一带)发生叛乱,乱党抢夺人家土地,掳掠农民财物,贻害百姓,抗拒纳税,攻击土府。岑天保亲自率领土兵前往镇压,在如今马隘镇贤恩村一座山上垒城驻守,与土匪周旋激战,岑天保和战马不幸摔下悬崖死亡。清乾隆四年(1739年),当时广西巡抚杨超曾疏请镇安府治地添设天保附郭县,受乾隆皇帝钦批:“钦定佳名,并铸给印信关防,以昭信守。”此后“天保”为县名。城东云梯高速路出口至城东路、德胜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造成长达约4公里的“天保大道”,大道两边树立岑天保骑着矮马征战的塑像。让游客体验初到“仙佛未经吾独往”“天留奇景词客赏”的秘境德保,注定得到苍天保佑、马上平安的祈福。

  二是把城南高速路口至牛圩街路口的“进城大道”改成“矮马大道”,并把牛圩街路口经职业学校、德保初中,至城东环城路,改为“矮马大道东”。从高速路口到环城路三四公里,两边悬挂形态各异的萌宠矮马头像。“矮马”是德保地标的特产,驰名中外,“矮马大道”既符合城市的方位布局,也能更好增强德保的发展自信,彰显地方特色。

  三是把云梯路口经火车站至汉龙桥改为“火车站大道”,总长近三公里。火车是现代交通的标志,火车站一带是县城东北部一大片区域的核心,原来道路的规划、基础已基本形成,进一步改造提升即可。

  四是把汉龙桥至马隘华银铝路口(百矿公司)改为“铝业大道”,约三公里。广西华银铝业是德保建国以后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是现代化工业的航母,带动了铝材、新能源材料等配套企业,形成了具有市场优势的延链、强链产业,把德保由“四五千万”财政小县带进了“十亿级”的财政大县“俱乐部”。铝业的发展带动了北部城区框架的拓展,扩大城市规模。命名“铝业大道”意义重大。

  在“两纵两横”的基础上,完善各个路段的命名,进一步凸显德保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德保发展历程,努力营造响亮的大德保。

  2.提升鉴河风景经典打造。风光旖旎的鉴河穿城而过,给城市增添了灵动而韵致的气息。早些年,鉴河两岸种了不少桃花,桃花流水很有诗意,每年花开时候,吸引众多游客观赏。要扩大种植桃花规模,在鉴河两岸原有的基础上,还在腾蛟公园、田螺山公园,广种桃花,并且套种花期不同,观赏期更长的樱花,还在公园里建有供游客小憩的“桃花庵”(草庐),形成十里樱桃风景带,春节前后吸引众多游客休闲游。

  3.提升主题公园高标准建设。2023年以来,德保县城陆续建有莲花公园、田螺山公园、腾蛟公园,然而这里建设相对粗糙,管理不到位,垃圾散乱成堆。要吸引游客周末或节假日前往户外游,需要对步道进行比较精致的装饰,镶以卵石或雕琢。处理好累卵般的危石,消除安全隐患。人之所及处,多种风景大树,修整天然草坪,清除杂草和荆条,多置长椅、圆桌、短凳。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大保洁力度,给游客提供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同时,利用其区位优势或原有资源,做好主题公园建设。比如莲花公园与云山景区及古镇安府相连,可以融入镇安府文化主题建设;腾蛟公园利用其原来部队营房、哨所、靶场等原有建筑或场地,加以投入改造,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建设;田螺山公园利用周边楼盘和住宅小区的特点,进行休闲主题建设。

  4.提升文体公园时尚配备。健全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所、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升文体公园建设水平,打造绿色便捷的居民健身新载体。

  (三)精心打造“五张文化”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

  1.精心打造镇安历史文化。赵翼是中国清史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臣。赵翼及镇安府的历史文化就是德保的文脉。利用他的影响力,无限放大带动德保的文化效应。把芳山文化公园改为赵翼文化公园。包括芳山、九曲桥、体育馆、三馆合一等场馆。

  一是在芳山北麓建造赵翼诗林。内容从《清史稿》《檐曝杂记》《论诗》《瓯北诗话》《百粤神韵》等有关赵翼诗句、名句摘选,以及收录历代到镇安府任职的官员反映德保风物的著名诗句。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仙佛未经吾独往”“天留奇景词客赏”“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了头”“领得山中趣,横琴坐远风”等等。

  二是在芳山文体公园开设穿越时空的“芳山夜笛”歌会。“芳山夜笛”是德保以前的一个景点,乾隆十九年镇安府事傅埾在芳山上建有龙神庙,民国八年开设为“芳山夜笛”景点。每个周末定期举办德保本土原创音乐展播。创设“芳山夜笛”及镇安古诗句中“横琴坐远风”的浪漫艺术氛围。利用好公园里的舞台定期举办壮族山歌比赛,因势利导群众自发的圩日对歌传统,结合春节、三月三、端午、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红枫观赏月等,围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矮马文化、移风易俗等主题,举办山歌比赛,确保月月有歌赛,季季有歌会,让城区的群众生活在歌的海洋里。

  三是建设镇安文化陈列馆。统筹利用“三馆合一”的场馆,特别是博物馆,建有镇安文化陈列馆。陈列物品除了历史遗存外,还要复制赵翼升堂场景、人物塑像、办公器物。有赵翼治吏的秤谷秤(穿孔的六十斤秤),有打虎机(钓老虎)设施,以及赵翼微服私访的轿子、万民伞等等。

  2.精心打造德保矮马文化。坚持矮马文化产业新业态开发。持续出国门,游中甲,进公园,上央视。引进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利用AI技术,大数据宣传德保矮马,要创新培育矮马新品种,把它培育成萌宠型、迷你型、袖珍型、游乐型,全国唯一德保矮马基地。利用广西连接东盟的市场优势,把“矮马”变成东盟博览会的“国宝”、吉祥物、国宝。开发“矮马保保”玩偶、水杯、挂件、抱枕、毛巾等矮马IP系列文创产品,让广大群众把矮马文化带回家。同时把文创产品带进城区各大酒店,使用矮马元素装饰各酒店客房、餐厅、电梯、长廊等,营造浓厚的矮马文化氛围。

  3.精心打造德保红枫文化。每年除了举办秋冬季的红枫观赏月活动,要开拓新的消费业态,修好通往核心景区公路,吸引游客到红枫林露营。夏季,还要利用红枫湖的天然森林氧吧和矮马王国景区,开发研学夏令营、露营等度假休闲游,白日尽享湖光山色之美,夜听天籁之音,观千变万化的宇宙星象,沉浸式体验天人合一的境界。支持云山诗社每年红枫观赏月活动期间举办“红枫诗会——(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四县市诗友联谊会德保站”活动,全力提升红枫文化内涵。

  4.精心打造德保篮球文化。“村超”“村BA”等体育产业的消费拉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不容忽视。十多年前,德保村级篮球联赛是全国首创,近年来,贵州崛起“村BA”。我们要采取地域错位的策略,利用2024年德保矮马篮球队在全国、全区赛场取得好名次,缔造德保篮球历史巅峰的影响,趁热提升打响“德保篮球”品牌。秋季,利用红枫旅游文化观赏月,开发文体结合。德保素有“篮球之乡”之美誉,无篮球不热闹。要保持人气热度,必须举办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比如高奖金的邀请赛、村超赛,直接带动人气爆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举办如“巴斯博格”杯等全国高水平的野球大赛。

  5.精心打造德保美食文化。利用鉴河边的爱群购物商业圈、财富广场美食街等人流集中、人气爆棚地段,打造好“德保之夜”消费品牌。德保美食不乏佼佼者,比如德保蛤蚧保健酒、德保猪血肠、足荣手工米粉、龙光大糯糍粑、三角粽、五色糯米饭、巴头三角麦饼、都安炸馍,以及很多传统美食。同时积极引进能够吸引游客的各地美食。让味蕾把游客从“一日游”变成“多日游”。在附近的腾飞广场开设大型游乐场,让游客甘其食、乐其玩,皆得所愿。此外,在春节前后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巡展,吸引广大游客,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庞春妮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