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1月19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现将《巴马瑶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巴马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
                                              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7月13日 


     
巴马瑶族自治县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 施 方 案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兴县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9号)精神和河池市实施通道经济的战略部署,围绕《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决策、自治区和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按照我县既定的“33347”工作思路和《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突破口,广借外力,实施资源品牌型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和通道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和资源品牌型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经过1-3个五年规划的努力,最终构建形成“一带两河三区四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使我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指标在全区处于中上水平,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 目标要求
    从2005年起,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过实施1-3个五年发展规划,县域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以工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框架形成;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业、林果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发展壮大,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城乡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10年: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16亿元,年均增长13.18%;人均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146元上升到6349元;财政收入1.5亿元。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1个产值5亿元、税收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和5个产值达1亿元、税收达500万以上的骨干企业。
    ----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域城镇化水平上升到32%,提高10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部分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森林覆盖率60%。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8000元、3000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分别达22.5平方米、18平方米;所有村委会驻地和500人以上的100个屯通四级砂路。
    到2020年: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8亿元;形成一批支柱企业,资源品牌型特色产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县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出县往省会南宁有高速公路,与周边县县城有二级公路连接,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80%乡镇政府驻地通二级路、60%村委会驻地通四级油路、50人以上的屯修通公路、1000个100人以上大屯内道路实现硬化并建有社区服务室,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万元(相当于3000美元),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2.5万元;每年有1000名左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城镇居民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建成20个小康文明示范村。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整体素质、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二)布局要求
    按照我县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特点,在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构建“一带两河三区四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巴马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带”,即巴马-田阳、巴马-东兰、巴马-凤山、巴马-平果 “十”字形出县大通道经济带,依托右江河谷经济区,着重推进“十”字形出县大通道沿线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建设通道文明示范带,使之成为巴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两河”即结合珠江流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形成盘阳河、灵歧河特色经济区。盘阳河特色经济区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巴马、甲篆、西山、平洞、凤凰、东山和那社7个乡镇,县城区重点发展工商业,甲篆乡、巴马镇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渔业和旅游业,那社乡重点发展油茶、八角等特色林果业,平洞、东山、凤凰等3个乡以山羊、麻鸡饲养和笋竹、核桃种植为主。灵歧河特色经济区包括那桃、百林、燕洞、所略、局桑5个乡,那桃、百林、燕洞等3个乡重点发展林果、香猪等种养业,所略、局桑等2个乡以发展油茶、八角等经济林果为主。
    “三区”即练乡矿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兰长寿食品加工区和城西木材集中加工区。
     “四特色”即培植形成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业、林果业、工业和旅游业。即以电矿结合为先导,发展资源品牌型硅、钛深加工业;以资源品牌型特色长寿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加快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渔业和资源品牌型特色林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长寿旅游资源开发与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资源品牌型特色旅游业。
     三、重点项目建设安排
    根据《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县计划要建设的项目分两大类共180项,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11项、资源品牌型特色产业项目69项,概算总投资约154亿元。这180项建设项目情况及具体负责单位具体列表附后。(见附表一)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实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延续性和有效有序性,自治县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县党委书记徐 贵、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罗光勤担任,副组长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员由有关县直机关单位和各乡镇正职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办公室,由罗桂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县城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公路建设、特色旅游业开发、特色工业开发、特色农牧业开发、特色林果业开发、小城镇开发等8个项目建设协调组。(领导小组及其下设8个协调组人员组成和具体工作职责另外具体行文)
    (二)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1、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8个项目建设协调组、重点建设项目业务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责,以推动县域经济有序有效地发展。
    (1)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组织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可行性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审定及组织实施;负责组织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不切实际的规划指标和做法予以调整更正;负责组织对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的督查、验收及评比表彰等工作。
    (2)县域经济发展8个项目建设协调组的职责:
    ①县城开发建设协调组的职责:按照县城建设规划要求,想方设法组织资金推进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搞好县城周围荒山、荒坡及街道绿化,优化城区环境,提高县城文化品位,突出长寿之乡、香猪之乡和革命老区的特色;组织力量整合县城区土地资源,依法办理城区建设用地手续,用好用活现有建设用地。
    ②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协调组的职责:进一步完善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住“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大好机遇,督促招商引资相关业务部门抓好我县项目库的建设和优势产业项目的推介工作;建立并督促“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办公室”、“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办公室”,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招商引资“办证大厅”的职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好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③公路建设协调组的职责:按照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督促指导交通部门做好交通项目材料的组织撰写和呈报工作,努力争取资金完成我县现有县、乡、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完善我县县、乡、村路网建设。
    ④特色旅游业开发协调组的职责:继续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搞好我县现有的“百魔洞”、“百鸟岩”以及长寿人文、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开放增效工作;完善全县旅游规划,确定旅游线路,搞好旅游景点的策划;抓好网上旅游信息传播和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⑤特色工业开发协调组的职责:抓好矿产品开发与深加工、优势农林牧渔产品深加工;督促指导民营企业发展;抓好网上信息发布与招商等工作;扩大和加快工业加工区的建设。
    ⑥特色农牧业开发协调组的职责:利用退耕还林政策重点搞好油茶低产品种改造并使全县油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稳定全县糖蔗种植面积,在品种改造上下功夫,加强田间管理,努力提高单产;抓好八角、核桃、蚕桑种植;抓好香猪养殖,提高香猪饲养量;抓好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工作。
    ⑦特色林果业协调组的职责:指导林业部门做好我县的林果业产业开发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⑧小城镇开发协调组的职责:指导那桃、燕洞、甲篆、凤凰、西山、所略等6个乡做好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提高小城镇建设品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
    (3)重点建设项目业务部门的职责: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协同计划部门做好涉及本部门的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项目上报的程序要求,负责本部门重点建设项目的上报材料组织撰写及向上呈报,对上报项目积极跟踪,努力争取项目立项和争取资金,以确保项目得以实施;负责组织实施上级部门和本级政府确定的项目。
    (4)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协同计划部门做好涉及本乡镇的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负责参与组织实施涉及本乡镇的交通、能源、农产品和矿产品加工、小城镇、小康文明示范村和示范屯等重点项目建设;负责组织本乡镇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项目开发实施,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完成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年度指标任务,确保本乡镇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结合实际,广借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按照县域经济规划的目标要求,发展劳务经济,壮大民营经济,每年度引进一个以上的生产加工项目(每年度引进项目的硬性指标任务以县招商局结合各乡镇实际而作出的任务方案为准)。
    2、实行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制。联系乡镇的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负责按照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指导、帮助所联系乡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完成所联系乡镇各项规划建设任务,具体联系一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屯,确保所联系村、屯各项建设有序实施,在全乡镇起标榜示范作用。
    3、实行县直部门和乡镇直单位挂钩联系行政村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制。联系行政村的县直部门和乡镇直单位,负责按照所联系乡镇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参与组织实施联系村基础设施项目和完成经济建设各项指标任务,确保联系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实现质的转变,切实改变联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县直部门和乡镇直单位副科级以上的在职领导干部每人具体联系本单位所联系行政村的一个自然屯,确保所联系自然屯各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全村起示范性作用。(县直部门联系乡镇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见附表二,另有行文通知)
    4、实行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1)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涉及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相关的县直部门第一责任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相关县直部门必须按照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按程序、想办法,努力争取项目立项,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对在项目立项、资金争取等工作中因无作为和工作不力,导致应争取到位的项目和资金不到位的,追究相应责任人员的责任,该免职的免职,该降级任用的降级任用。(2)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签订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状。各乡镇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照《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本乡镇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乡镇规划除了县统一规划的重点设施建设外,着重倾斜于小城镇建设、小康文明示范村和示范屯建设、农村新增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工作。县直部门和乡镇直单位所联系行政村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任务以乡镇规划行政村的任务指标为准,单位联系行政村和副科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联系自然屯的情况由各乡镇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报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作为单位年度评优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5、实行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全程督查制。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成立由县委办、县府办督查室人员以及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展及质量、效益进行不定期督查,将实际督查结果在全县内公布,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督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形成文字材料呈报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
    6、实行风险抵押金制,严格奖罚。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实行风险抵押金制,联系乡镇的自治县四家班子成员正处级每人2000元,副处级1500元,联系乡镇行政村的县直部门、乡镇直单位领导正科级每人1000元,副科级每人500元。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评优表彰每年一次,对完成年度县域经济工作指标任务的乡镇、县直部门结合三个文明建设情况评定一至三人个等级予以奖励(奖励办法结合年度工作具体行文另定)。对完成年度县域经济工作指标任务的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按对应所交纳风险抵押金的基数翻1倍予以奖励,原抵押金留存作为次年风险抵押金;对于不完成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指标任务的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其所交风险抵押金不退回,次年风险抵押金如数照交,并在全县内予以通报。
    (三)优化环境,抢抓机遇,广借外力,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
    1、努力抓好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
    (1)公共硬环境建设。按规划要求,加强对县级公路、乡级、村级路网的升级改造以及通信设施、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企业加工园区等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县的公共设施条件,优化我县的投资硬环境。
    (2)软环境建设。
    第一,进一步落实特殊优惠政策,推行重点企业特别优待制度。外来投资重点企业,经核准发给《特别优待证》,持有该证的企业除了享受《巴马瑶族自治县鼓励投资兴办企业的若干政策规定》中的优惠待遇外,还可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特别优待。
    第二,简化审批程序,实行限时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凡符合产业政策的外来投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章程等文件,直接送县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办公室,由县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办公室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分别送县计划局或县经贸局审批。各有审批权的单位必须认真清理本单位的审批项目,对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严格按国家、自治区有关简化审批项目的法规和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在本部门审批的一般项目须在收到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建设用地手续须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特别复杂的项目手续除用地手续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外,其他手续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超越本部门审批权限的项目审批,除部分用地手续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整好材料转上级部门审批外,其他部门要在5个工作日内整好材料转报上级部门审批。对不予受理的投资申请要明确说明理由。
    第三,设立“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办公室”、“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办公室”。“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办公室”负责对外来投资者在企业申报立项、办理证照、生产经营等方面需办理的手续提供一条龙服务。“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外来投资者的投诉,对外来客商反映强烈的地方保护、执法不公、久拖不决以及行政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的投诉案件,限期责成受诉单位处理。
    第四,实行招商引资工作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中的首问负责人,即指到我县投资的外来客商在办理业务、洽谈投资合作事宜和来电来函咨询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的问题时,所接触到的本县第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在接待外来客商时,外来客商提出办理的事项属于首问负责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如提出办理的事项不属于首问负责人的职责范围,首问负责人也必须将客商引见具体业务单位工作人员或将情况转告具体业务单位及工作人员。首问负责人因回避、拖拉怠慢,以致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失误,要相应追究责任。
    第五,继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设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一批本地有资源,产品有销路,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经初步论证和评估后,纳入县招商引资项目库。为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招商引资奠定基础,真正达到开发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目标。
第六,抓好政府信息平台的开发利用工作。努力开发信息资源,为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招商部门要及时捕捉国际国内的投资信息、产业转移信息、产品市场信息、人才技术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泛地向外界发布我县的招商信息,为实现网上招商提供条件。
第七,狠抓全民招商意识的培养,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经营、我保护,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努力打造安全可靠的投资创业环境。
    2、抢抓机遇,广借外力,不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常年在南宁举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济关系战略的实施,“泛珠三角”合作的推进等等,为促进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果,把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与开发本地优势资源结合起来,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要达到80%左右。重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以租赁、承包代替改制的做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采取采购、兼并、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两年内完成县域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乡镇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投资领域和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所有领域,都向民间投资开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等投资领域;加快民营经济向具有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实现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约化。
    4、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按照三分之一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三分之一易地安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三分之一原籍留守搞农业综合开发的“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思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实行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并重,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努力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推进农村劳动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转移就业,扩大向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规模,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城乡居民平等就业。以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为中心,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管理,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农民离土离乡、落户城镇。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四)加大人才支持,强化科技支撑。
    在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农民技术培训体系,使农村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把职业技术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经批准承担劳务职业技术培训的机构,财政视财力情况对培训人员给予一定补助。拓宽引资渠道,鼓励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服务县域经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加快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围绕特色产业,依托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公共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科技示范基地。重点支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健全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体系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支持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科技人员通过项目承包、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技术入股等形式,为企业和农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五) 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充分利用县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补助建设资金、中央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办法,支持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加大对小康示范村、屯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把农村特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五保村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
    支持各种金融机构在我县城乡发展分支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比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推广小额农贷、联保贷款等信贷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探索中小企业以适销库存产品、适用原材料和可靠的应收款作为贷款抵押的办法,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
    在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领域推行“投资—运营—回收”(BOT)投资方式。加快市政设施的收费改革,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捆绑申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债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鼓励市政公用企业结合公司制改革,以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六)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加大对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加快用地审批速度。
    城镇尤其是县城、重点镇周边国有农、林场的土地,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于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在自愿、有偿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依法进行使用权流转,享有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同等权益。允许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兴办企业。妥善解决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就业、住房等问题,从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60%,可作为建设项目折抵指标。因旧村改造、迁村并点新增的耕地和旧城改造腾出的土地,可作为建设项目用地或土地置换的周转用地。实行产业化经营的畜禽饲养地、农业设施用地和养殖水面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修建必要的非永久性附属设施。列入县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可享受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有关优惠政策,并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工业集中加工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依法有偿使用农民集体土地,允许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投资入股兴办企业。
    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征用土地的,享受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有关优惠政策。实行工业用地地价补贴办法,允许从经营性项目用地出让收益中,按5%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工业集中区项目用地地价补贴。工业项目可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经批准可缓交或分期交纳。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的项目用地,涉及农地转用和征用土地审批的,只需申办转用和征用手续由国土部门组织材料直接向上级国土部门申报。国土部门对用地单位上报的建设用地报件,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
    (七)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
    要把推进城镇化摆在突出的位置,依托河池、百色两个自治区确定的中心城市带动,凭借长寿品牌优势,以县城区和二、三级公路沿线的甲篆、凤凰、那桃、燕洞、西山、所略等6个乡乡府驻地为重点,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以企业为主力军,以发展非农产业为主体,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构建世界长寿旅游城镇群,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聚集加快小城镇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2%以上,除县城外,建成5个以上年生产总值超1亿元、财政收入超500万元、镇区人口超5000人、功能较为完善的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继续努力培植四大特色支柱产业
    1、培植资源品牌型特色工业。
    以资源品牌型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优势矿产资源型工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县城矿产品集中加工区和长寿食品加工区,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也要因地制宜,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在县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优先发展电矿结合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立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使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比重20%以上,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1)加快水电资源开发,走电矿结合新路子。在建设良湾、百雄山、同杠、所略四级、盘中滩左岸等中小型水电站的同时,建设百色至巴马和大化至巴马各500KV线路及其变配电系统,推进电矿结合、电冶结合,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到2010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0MVA左右、全县供电容量达200MVA,电矿结合工业产值达10亿元以上。
    (2)做强做大1家年产值超5亿元、5家年产值超1亿元的工业企业,引导培育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1)金石公司化工用硅生产规模扩大到7万吨,年产值6亿元;2)完善建邦油茶产业化项目,实现年产精炼茶油1万吨、产值1亿元目标;3)引资扩建民安矿泉水厂,年产矿泉水10万吨,产值1亿元;4)实施赐福矿泉水厂产权重组和扩建工程,达到年产10万吨目标、产值1亿元;5)结合茶油产业化开发,扶持万力山茶籽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茶麸1万吨、产值1.8亿元;6)利用林木资源扶持建设复合板材厂,年产装饰板材200万平方米、细木工线条1000万米、方材1万立方米、蔗渣高密度纤维板10万平方米,产值1亿元。
    (3)培育发展2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增强县域工业发展活力。1)扩建巴马绿色长寿食品公司,年加工香猪20万头、产值3000万元;2)扩建巴马原林香猪开发公司,年加工香猪20万头、产值3000万元;3)扩建巴马绿野长寿食品公司,年产长寿系列食品2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4)实施鸿运钛磨粉厂技术改造,使其年采选能力达到4万吨、产值3200万元;5)建成捷丰选矿厂,年产钛合金焊材辅料2万吨、产值2000万元;6)扩建金马金属材料厂,年产氟钛酸系列产品1万吨,产值5000万元;7)扩建神麒矿粉厂,年产滑石矿4万吨,产值2000万元;8)扶持万冠石材公司,年产高级装饰用大理石板材20万平方米、花岗岩或辉绿岩板材100万平方米,石工艺品100万件、年产值9000万元;9)实施巴马广厦水泥公司技术改造,使产能达22万吨/年、产值5280万元;10)扩建万岗红酒业公司,年产保健酒4000吨、产值7200万元;11)建设罐头食品厂,年产香猪等系列罐头及快餐食品1万吨,处理鲜笋1万吨、产值5000万元;12)建设果品综合加工厂,年处理果品2万吨、产值5000万元;13)建成百合矿业公司高钛渣厂,年产酸溶性高钛渣3万吨,产值9600万元;14)结合氨化养肥牛,建设秸杆生物蛋白颗粒饲料厂,年产秸杆生物蛋白颗粒饲料10万吨、产值8000万元;15)结合竹子产业化开发,建设民族竹器厂,年产竹器50万套,产值5000万元;16)扶持巴马丰浩公司发展县外原料蔗基地,实现年产糖4万吨目标、产值9200万元;17)改造巴马新友铁合金厂扩建工程,使其生产能力达6000吨/年、产值5000万元;18)完善巴马水利电业有限公司供电网络,使其供电容量达100MVA、产值3000万元;19)引资建设秸杆生物蛋白颗粒饲料厂,年产饲料10万吨、产值3000万元;20)结合发展高淀粉红薯种植,加强丰达淀粉酒精公司经营管理,使其年产淀粉4000吨、酒精3500吨、产值2250万元。
    (4)结合小城镇建设,完善县城3个工业集中加工区,吸引和聚集优势产业。借助县域区较为完善的设施服务功能,加快练乡矿产集中加工区、六兰长寿食品集中加工区和城西木材集中加工区建设,打造开放型工业发展平台,聚集优势产业,形成工业集聚、资源汇集、技术密集的新型工业区。以练乡矿产集中加工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以钛、硅、滑石等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到2010年,区域内硅冶炼能力达10万吨/年,钛系列产品达5万吨。以六兰长寿食品集中加工区为依托,发展培育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基地,到2010年加工区内香猪加工能力达40万头、长寿系列食品2万吨、精炼茶油1万吨、饮料酒5000吨的目标。以城西木材集中加工区建设为平台,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年加工木材达3万立方米。
    2、培植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业。依托出县通道和通乡、村公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构建10大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形成特色、规模和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百里长廊”,到2010年实现产值3.5亿元。⑴沿巴马—田阳、东兰、凤山、平果“十”字形170公里二级公路,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年产蔬菜3万吨,年产值3000万元;⑵继续扶持甘蔗种植,使高糖糖料蔗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糖蔗20万吨、产值3000万元;⑶扶持发展香猪养殖,年出栏商品香猪80万头,其中扶持3000户、年出栏50万头(年出栏500头以上200户、年出栏200头以上500户、年出栏100头以上2300户)、产值8000万元;⑷扶持发展黑山羊养殖,年出栏山羊16万只,其中扶持养殖大户2000户、年出栏10万只(年出栏100只以上100户、年出栏50只以上400户、年出栏20只以上1500户)、产值2400万元;⑸建立麻鸡养殖基地,年出笼150万羽,其中扶持养殖大户200户、年出笼50万羽(年出笼1万羽以上10户、年出笼5000羽以上30户、年出笼1000羽以上160户)、产值3000万元;⑹依托水电站库区资源,库边种草、库中养鹅,建立肥鹅养殖基地,年出笼50万只、产值3000万元;⑺利用山地牧草资源和丰富的秸杆资源,建立氨化育肥牛基地,年饲养10万头、出栏3万头、产值3600万元;⑻种桑面积达2万亩、养蚕8万张、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⑼以赐福湖为核心,拉网养殖无公害水产品5000亩,年产水产品4000吨、产值2000万元;(10)建立高效淀粉红薯基地,规模2万亩,年产鲜薯10万吨,年产值2800万元。
    3、培植资源品牌型特色林果业。
    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培植资源品牌型特色林果业,形成4大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到2010年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⑴实施速丰桉种植基地建设,使总面积达2万亩,实现产值1000万元;⑵在土山地区新种植马尾松8万亩,使总面积达15万亩,实现产值4000万元;⑶续建油茶基地,实施低产改造17万亩、新种植18万亩,使总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⑷实施板栗低产改造1万亩、新种植2万亩,使总面积达5万亩,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
    4、培植壮大资源品牌型特色旅游业。
    巴马处在“桂西北黄金旅游热线”的一个交叉点上,巴马长寿旅游资源是世界级资源,周边有南丹的白裤瑶族风情、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大化的七百弄喀斯特地质地貌(世界级)、凤山三门海、东兰的革命遗址、乐业的天坑群(世界级)等景区景点。巴马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主动承接周边旅游市场的辐射,依托南宁、河池、百色旅客集散市场,建设以长寿探秘、疗养度假、民族风情、山水生态旅游、水库电站人文景区游为主线,融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要以实施盘阳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长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出县二级公路的建成为开发我县旅游资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我们要围绕“打长寿牌、走生态路、努力开拓三大市场(静养度假、长寿食品、长寿科研市场)”的开发思路,通过开发商务旅游、休闲疗养、度假等旅游新产品,打造鲜明的特色区域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精品项目,建立与周边旅游区不同的特色旅游区。到2010年,在重点加快盘阳河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启动交乐、好龙天坑和弄友原始森林等资源开发,建设长寿圣地公司长寿疗养度假基地、赐福湖水上静养度假基地和甲篆盘阳河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基地,建立相对完备的旅游接待与服务体系,实现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4000万元目标。

主题词:经济工作  方案  通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