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集萃 >> 第五界亚洲水牛大会 >> 专家论坛

王加启:完善奶业标准推进奶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06-4-16 9:58:25 来源: 作者:
     中国奶业,是被业界称为朝阳产业的一个行业。它的兴衰和发展状况如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关系到我国亿万国民的健康乃至安全。然而,近一个时期,一些企业使用复原乳生产加工液态奶,在产品标志上误导消费,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打击了农牧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引起我国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与格外关注。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9月发出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通知》明确规定,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自2005年10月15日起,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农业部随即采取措施,于2005年9月3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939-2005《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见本刊第33页),为检测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的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我国复原乳检测方面的空白,突破了监管违禁添加复原乳和不正确标识复原乳的技术瓶颈。为了落实国办《通知》精神,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和推进奶业健康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农业行业标准的作用,本刊记者武兆瑞、李艳专门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加启,并请其就标准产生的背景、复原乳的研究和检测以及奶业发展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国奶业发展迅速但问题突出

    记者:你好。据我们了解,你对奶业问题颇有研究。你除了担任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外,还身兼农业部畜牧业科技质量工作咨询专家组组长、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奶牛场GAP认证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你作为《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的主要起草人,请介绍一下标准起草的背景情况。
    王加启:先谈谈奶业生产的有关情况。我国奶业,1999年以前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还是科研部门都很重视奶业的发展。但那时由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牛奶还是个“侈奢品”,市场有限。1999年以后,我国奶业进入一个相对快速发展时期。从1999-2004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从7kg增加到18.4kg,增长了1.5倍多,其增速在国际上也算是非常快的。这个增长有两个重要的意义:(1)表明我国国民的消费到了新的增长点,与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同步的。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牛奶消费量是更能反映国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灵敏指标,而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恰恰印证了这一点。(2)在我国,奶业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真正成为独立的产业,而不再是副业;牛奶已开始成为消费的必需品,也不再是可有可无了。即使在2004年人均牛奶消费量18.4kg时,我们与国际人均牛奶消费量97 kg的水平相比,还不及其1/5。可见,我国奶业的发展大有潜力。
    然而,也正在各方面都比较乐观地估计我国奶业发展前景的时候,2005年我国奶业却出现了卖奶难、倒牛奶及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了政府部门和业界人士的思考。目前看来,2005年我国奶业出现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进口奶粉的冲击。2004年我国进口奶粉14.5万t,按照我们现在的统计,进口的奶粉量相当于生产120万t还原奶。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不养牛也可以喝牛奶,结果是中国人的牛奶消费上去了,中国奶产业却要掉下来。(2)我国原料奶的质量亟待提高。目前,我国原料奶营养成分偏低,比发达国家低15%以上。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用10kg牛奶生产1 kg奶酪,我国用15 kg牛奶也不一定能生产1kg奶酪。所以,2004年我国虽然生产了2230万t牛奶,但实际的质量却大打折扣,这给加工业也带来了问题。原料奶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加工业生产不出优质奶制品,并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3)奶业的产业链还未形成。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没有建立起稳定合理的利益关系,加工业和养殖业这样的利益共同体,分开了就会两败俱伤。

    国办《通知》是奶业发展的1号文件

    记者:国办发布《通知》对我国奶业生产和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你如何评价《通知》的发布?
    王加启:在我国奶业生产和发展面临危急的时刻,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标识管理,这对我国奶业是个战略转折点,它从技术上阻止了对奶业的冲击。可以说,国务院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这个《通知》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奶业发展的1号文件,我觉得不为过。国际上复原乳标识是一个惯例,这个《通知》符合国际贸易公平公正的原则。复原乳的标注,确保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复原乳的标注,为奶业市场创造了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维护了广大奶农的利益;复原乳的标注,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手段,有利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国办《通知》下达以后,各方面反应不一,总体是积极的,也有一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主要是怕《通知》是一纸空文。农业部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储备,制定了行业标准NY/T939-2005《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保证了《通知》的进一步落实。从目前情况看,已经收到一定的效果,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对复原乳作了标注。经我们调研发现,河北省永清农户牛奶的价格已经从每千克1.8元升到了1.9元,奶牛场的牛奶价格已经从每千克2.0元升高到2.2元,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反映。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通知》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发布《通知》仅仅是第一步,我们应该准备第二步。我认为,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有两个:(1)必须把提高原料奶质量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即使《通知》精神落实了,我国的原料奶质量如果不提高,奶业市场仍会陷入混乱。因为加工企业收不到质量合格的牛奶,就生产不出优质的奶制品,消费者就不可能建立起极大的消费信心。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原料奶质量是提高我国奶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对此,必须引起政府、企业和奶农的足够重视。(2)政府应正确地引导消费,培育市场。我国牛奶的人均消费尽管达到了18.4kg,但是奶业发展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广州等大城市,而还有一大批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牛奶消费量依然很低。我们曾到长沙、银川、哈尔滨、石家庄等地调研,这些省会城市小学、中学的学生早餐大部分是1瓶矿泉水和1个馒头。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满足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基本需要,这也是奶业发展应尽的义务。因此,政府应该做一些公益的事业,把广大青少年作为关注重点,下大力气疏通消费的渠道,奶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总之,一个是质量,一个是市场,这两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复原乳对民族奶业发展生死攸关

    记者:复原乳的问题如此引起政府和业界各方的关注,请问复原乳对我国奶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加启:在液态奶中大量使用进口奶粉,是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特有现象,对这一问题应对正确,奶业就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印度,1961年牛奶产量就达到1984万t,随后10年受复原乳冲击,到1970年奶产量才2018万t。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印度全力以赴,通过成立国家奶业发展局(NDDB)促进本国奶产业的发展,完全消除了复原乳的影响。到21世纪初的2003年,印度牛奶产量就达到8840万t,跃居世界第一,牛奶产量在30年间的年均递增速度高达13%,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9%,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印度应对复原乳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相反,对复原乳的问题若应对不当,奶产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泰国,1984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不足2kg,随后政府及其总理大力推动“全民喝奶计划”,到1997年人均奶类消费达到18kg,但是自给率仅30%~40%,主要依赖复原乳,结果是奶消费虽然上去了,奶产业却没有发展起来。泰国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
    目前,我国面临的复原乳压力十分严峻。2005年我先后去辽宁阜新、宁夏贺兰等地调研奶业情况,亲眼目睹老百姓卖奶难的各种场面,这主要是企业唯利是图造成的结果。加工企业用奶粉生产复原乳,操作方便、风险低,所以收奶时常常以质量不合格、有异味等手段压质压价,拖欠奶款,甚至拒收;更为严重的结果是,复原乳完全割断了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共同提高原料奶质量的责任关系,直接违反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精神。2005年,媒体报道有9个省市出现倒奶现象,全国奶牛养殖效益普遍下降。可见,复原乳的影响已经不是个别企业或局部问题,而是事关民族奶业全局的战略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此,我建议:
    (一)周密部署,加强复原乳专项检测工作。复原乳检测的技术性很强,国内检测单位大都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而且还要面对来自企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对检测工作要尽可能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检测复原乳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和推动奶业发展,所以最好把复原乳专项检测工作与推动优质原料奶生产结合起来,纳入行业统一管理。
    (二)加强针对复原乳和原料乳的检测中心建设。目前我国已有的乳品检测机构,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常规乳品检测体系,应对复原乳、原料乳等新问题的能力薄弱,限制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力度。建议农业部在维持原有乳品检测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复原乳、原料乳等新问题,在检测机构建设经费中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以中国农科院的工作为基础,尽快新建独立的第三方复原乳、原料乳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政府应对复原乳、原料乳等重大问题提供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撑。我们要像印度成立国家奶业发展局那样,不但要有效阻止进口奶粉的冲击,而且更要能够明显提高我国的原料奶质量,增强民族奶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部署复原乳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应对能力。阻止复原乳对奶业的冲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我们急需研究构建鉴定复原乳和保护奶业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这方面需要开展大量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要集中财力加强针对进口奶粉的科研工作,研究进口奶粉的特性,为鉴别进口奶粉提供技术指导,最终建立控制奶粉大量进口的技术体系。

   复原乳的研究和检测需要全国同行的努力

    记者:以你为主要起草人的农业行业标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已由农业部发布,请你就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等有关问题谈些个人的意见或建议。
    王加启:在攸关我国奶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务之急是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办《通知》精神,把复原乳检验监测工作尽快启动起来,并依据检测结果对企业进行监管,同时国家应该把复原乳研究和检测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任务加以部署,常抓不懈。   
    关于标准的制定,王加启研究员强调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标准的研制与宣贯。任何一个标准都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研究阶段。标准是科研成果的积累和升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奶业课题组是国家奶业科研方面的主力军,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潜心研究牛奶质量的问题,在制定NY/T939标准时运用了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科研成果。二是制定阶段。标准的制定不仅仅是我们研制单位的力量,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全国的同行都为此倾注了心血,特别是关心、热爱、支持奶业发展的同行,包括上海、天津的同行都不远千里寄资料、打电话、提建议,对标准的制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标准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对标准的制定,同样功不可没;农业部主管领导也在标准制定的方向把握上给予了重要的指示,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因此,这个标准的制定,是凝聚了领导、全国奶业同行专家和研制人员的共同力量。在此,我们也借贵刊向他们表示感激。三是宣贯阶段。作为一个技术标准必须宣传贯彻,希望国家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的宣贯,尤其是对检测人员的培训特别重要,以保证其把标准用好。(2)关于标准体系的建立。应该说我们要解决的复原乳问题是一个技术体系的问题,而这个标准的制定仅仅是解决我国复原乳技术体系的一个环节、一个手段。我们应该科学地运用标准,而不能指望它去解决所有问题。奶业标准应该自成体系,我们应该在奶业标准的制定方面加大力度。国家现有的一些标准体系是横向的,是按传统的行政模式建立的标准,对行政工作很方便,但是不符合产业链规矩,不利于产业的发展。(3)注重标准研究和科研积累,加大奶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标准不更新不完善就会落后。

   奶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记者: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奶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率不到3%,而发达国家是20%,英国高达40%。请问有关奶业的发展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王加启:确实如此。正如你们所说,我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在前面谈到2005年我国奶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受进口奶粉的冲击。究其缘由,除了企业的趋利性及市场高利润的诱发等因素外,还有:(1)从管理角度讲,由于目前我国政出多门,进口属于海关,牛奶加工属于轻工,生产属于农业,没有哪个部门能独立果断地去处理问题,导致应对迟缓,因此,政府职能的重叠和不清导致政策把握及管理上出现问题;(2)从关税上讲,我国丧失了限制奶粉进口的手段,我国现在奶粉的关税是15%左右,在全世界是最低的,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奶粉的关税则在100%以上;(3)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以弥补关税的不足。例如日本在谈判时答应对中国的大米放开关税,但从技术壁垒上讲,对大米的技术检测指标从43个增加到143个,即在降低关税的同时,已经准备好了控制进口的技术手段。而我国奶业却准备不足,关税降了,技术没跟上,导致奶业市场的混乱。关于我国奶业的发展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奶业总体发展有空间、有需求。奶业的发展主要有3个显著特点:(1)长期性。我们不能指望用一两年就发展起这个产业,我认为10~30年才能发展起来,这一点从印度奶业发展的模式来看已被证实。(2)均衡性。是指奶业各个产业链的环节的利益要均衡。这里最重要的是指养殖者和加工者的利益要均衡,否则奶业还是发展不起来。目前在奶业发展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对以上两点把握不好,总想一蹴而就,短期内就看到效益。加工企业更是趋利性强,没有考虑利益的均衡性,采取掠夺式的营销方式。(3)低风险性。是指奶业在畜牧业中是低风险的行业。欧洲奶业发展如此长的时间已经饱和了,但它仍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的需求及产品的更新等不断有发展空间。因此说,我国奶业更应有发展空间,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二)奶业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是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基于从提高我国老年及青少年的国民素质的情况考虑,国家必须重视奶业的发展,国际上这方面的例子不少。如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自己的国民说,大家宁愿挨饿,学校的学生必须保证1天1杯牛奶。牛奶被认为是生活必需品,是一种公益产品。人均牛奶消费量上不来,人均健康素质肯定要下去。因此,奶业是政府必须关注的公益事业,应下大力抓好。
    (三)奶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竞争力。我国奶业发展效益上不来,其根本原因是科技不到位。举例说,在发达国家,料奶的比例是1:3~4,而我国只有1:2,投入多产出少,效益怎么能上来。还有一方面就是单产,我国成年奶牛的平均单产为3646kg,而国际平均水平是5000kg,发达国家则在8000kg以上,以色列超过1万kg。也就是我们养两头牛的产奶量,发达国家养1头牛即可。这就不是物质投入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只有科技进步才能最终提高奶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