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集萃
>>
第五界亚洲水牛大会
>>
专家论坛
中国水牛科学研究新进展(节选)
发布时间:2006-4-20 来源: 作者:梁贤威 杨炳壮 张秀芳 覃广胜 邹彩霞
水牛营养的研究
我国对水牛营养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方面仍然处在空白状态。近年来,广西水牛研究所在水牛的粗饲料利用、饲养试验和不同生长阶段水牛的能量代谢规律做了一些试验,取得了一些进展。文秋燕等(2000年)利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成年水牛测定了象草、玉米(带苞腊熟)、甘蔗叶、微贮甘蔗叶、稻草、氨化甘蔗叶、菠萝皮、青贮玉米、中精料等饲料的体内消化率,为水牛的粗饲料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关意寅等(2001年)利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在不补饲和补饲糖蜜——尿素舔砖情况下,稻草、甘蔗叶、玉米秸秆在水牛瘤胃中停留48小时后的降解率,结果表明,补饲糖蜜——尿素舔砖可使稻草、甘蔗叶、玉米秸秆的干物质降解率比不补饲时分别提高10.3%、9.8%、9.2%(P<0.05),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提高11.2%、9.9%、8.6%(P<0.05),粗蛋白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说明,补饲糖蜜——尿素舔砖能提高秸秆的瘤胃降解率,对提高粗饲料的利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在水牛能量研究方面,开展了泌乳水牛日粮能量转化和不同阶段的生长水牛绝食代谢的研究,为今后制定水牛饲养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秋燕等(2003年)利用间接测热法测定了泌乳水牛在站立的正常生产状态下整体产热量(HP),当日粮能量16.39兆焦/千克,粗蛋白15.03%时,泌乳水牛生产代谢率热量为559.05KJ W。由此得出,HP与代谢体重直线相关关系:HP=65394.81-18.17W (r=0.59、P<0.05)。杨炳壮等(2005年)采用传统开路式牛用呼吸面具对12、18和24月龄乳肉兼用水牛绝食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18和24月龄乳肉兼用水牛绝食产热(FHP)分别为332.826KJ/KgW.d、328.056 KJ/KgW.d和304.284KJ/KgW.d,蛋白分解产热占总产热量分别为17.99%、17.3%和17.98%;乳肉兼用生长水牛维持净能需要量:NEm_=402.152KJ/W.d;绝食代谢与体重指数关系为:FHP(KJ/KgW.日)=877.864W,n=15,r=0.7075;乳肉兼用生长水牛代谢体重为W。
水牛繁殖技术的研究
水牛繁殖与黄牛比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发情不明显,表现出静默发情,不易确立适宜的配种时间,致使配种受胎率低,严重影响了水牛繁殖性能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学者围绕水牛繁殖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谭世俭等(1987年)对广西本地水牛耳背皮下埋植十八甲基炔酮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测定其处理前后血浆孕酮,17一B雌二醇含量变化规律,为水牛实施同期发情提高理论依据。张益辉等(1994年)用国产氯前列烯醇对36头摩拉水牛杂交水牛,进行激素诱导同期发情和配种受胎率(在自然状态下本地水牛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分别为17.50%和12.50%,杂交水牛分别为23.8%和16.38%)。杨绍鹏等(1996年)在农村自然放牧条例下,对144头杂交水牛按年龄、胎次、膘情和生理状态(带仔和不带仔)分组,用氯前列烯醇(肌注含2mg)结合促排卵素3号(肌注200μ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现水牛受胎率与年龄、胎次、膘情、生理状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水牛受胎率提供了科学参考。蒋如明等(2003年)研究对比了PGc、CIDR、PGc + PMSG和CIDR+PGc,对295头本地母水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同时对处理后发情的母水牛分别在第一次输精时肌注hCG、LRHA并以不注射的作对照,本试验4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在发情率上经产牛(84.47%)显著高于处女牛(55.91%)(P<0.05);但受胎率(45.61%∶38.46%)无显著差异(P>0.05)。
水牛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
我国于90年代初开展水牛超数排卵收集胚胎和胚胎移植研究,开始采用手术法回收胚胎,以后改用非手术法回收胚胎研究。陈明棠等(2002年)用FSH+PGf超排处理摩拉水牛3头,共有黄体24个,平均每头8个,回收胚胎4枚,平均每头回收1.33枚。
在水牛体外受精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始于1990年。1993年广西农业大学利用完全体外化生产国内首例试管水牛(蒋和生,1994)。以后,很多省也开展研究。近年来,广西水牛研究所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黄右军等(2003年)报道:以每头次2枚体外胚胎(鲜胚或冻胚)移植受体母牛45头计84头次,结果如下:鲜胚移植受胎率36.2%(25/69),产下21头试管水牛,冻胚移植受胎率20.0%(3/15),产下3头冻胚试管水牛,共生产24头试管水牛,全部成活。其中3头冻胚试管水牛,2例试管双胞胎和1例采用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共生的双胞胎。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试管水牛群。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71.6%, 52.4%, 27.4%。
黄右军等(2004年)利用B型超声波活体采卵仪,对42头河流型良种水牛(3—17岁)进行了活体采卵试验研究,共采卵96头次,平均每头次获卵母细胞5.34枚,其中可用卵母细胞3.18枚。采集的可用卵母细胞以TcM一199和SOF}两种系统培养,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占授精卵母细胞)分别为45.2%;30.6%和70.8%;18.8%。用单鲜胚移植受体母牛8头,妊娠2头,移植受胎率25.O%。
最近几年,我国在水牛克隆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杨素芳等(2000年)利用体外成熟(IvM)27—28小时的水牛卵母细胞进行了孤雌激活方法的研究;石德顺等(2001年)、杨素芳等(2004年)对影响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各种因素(如供体细胞的培养处理方法、供体核种类、卵母细胞成熟时问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研究;陆凤花等(2005年)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一整套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程序,并产下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水牛。
近年来,对水牛性别控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广西大学卢克焕教授初步建立了流式细胞仪分离水牛x.Y精子的方法和程序,x精子分离平均准确率在90%以上,并于2006年2月13曰顺利地产下了世界首例经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的雌性试管水牛双犊。
乳中化学成分和乳制品加工研究
水牛奶营养成分丰富,甚称奶中之精品。杨熙平等(1991年)对广西本地、摩拉、尼里/拉菲及其杂种等水牛奶中的7项化学成分、5项乳脂特性、18个氨基酸、7个维生素、8个微量元素和8项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发现,水牛奶是一种质量较好的优质牛奶,固体物质、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维生素c和钙含量丰富,物理特性正常,具有独特的风味。
在水牛奶乳制品加工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曾庆坤等(2001年)用水牛奶和山楂浓缩汁为主要原料,研制了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工艺,井对影响产品口味和稳定性的各种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曾庆坤等(2001年)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水牛奶和胡萝素浓缩汁等为主要原料,生产了双歧酸奶。赵家明等(2004年)研究了水牛奶的酸度、浓度、温度和凝固时间对水牛乳饼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为主效因子,其次为浓度、温度和凝固时间;最佳组合是pH值6.O,温度83℃,浓度21%,时间4分钟。王士长等(2005年)采用Ig热变性动力学研究了水牛免疫乳中IgG热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