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防城区扶隆乡那果村那相组的一块农田里,农民廖锦军开始熟练地使用机械犁地,准备种些应季的蔬菜。见到有人到来,他放下了手中的活儿,羞涩地把手往衣服上抹了抹。
“不好意思,手有点脏。”握住廖锦军的手,记者能感觉到他手心里的那一块块老茧,离他劳作地不远的地方是当地村民建起的一幢幢楼房,也包括他自己那一层高的平房。
那果村是扶隆乡4个贫困村之一,了解到当地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扶隆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们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如果不是要供养三个在防城上高中的孩子,廖锦军的房子也许盖的和其他村民的一样高。不过也正是因为种菜,才能供得了孩子们上学。
“您种菜多长时间了”
“二十几年了。”
“都种什么菜呢”
“生菜、青椒、丝瓜都有。”
“那菜都卖到哪里去”
“扶隆圩,那勤那边也有。在那相不只是我在种菜,还有其他人也在种。你看你身后的那些房子,都是种菜赚的钱盖起来的,收入增加后又买了几辆运菜的三轮摩托车。”
在那相一带,和廖锦军一样以种菜为业的菜农就有7户,每户都有3到5亩不等的菜地。种植有大白菜、豌豆、木薯、木瓜、甘蔗、橘子等果蔬。主要供应扶隆、那勤市场,保障了扶隆乡蔬菜日常供应需求。那相一带的果蔬种植业是扶隆乡在那果村推行“书记工程”中的一部分,今后这里将被打造成为扶隆乡的果蔬基地。
对于廖锦军一家而言,每年种菜收入的三四万元支持了家里的生活和孩子上学的费用。他告诉记者,刚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的时候,菜农们用肩膀将一篮又一篮的蔬菜担到圩上的市场上售卖。从那相组走到外面公路要经过一条小河,由于当时没有桥,每逢雨季到来,大家要么选择冒险涉水过河,要么就眼睁睁地在家里看着从地里弄上来的菜慢慢烂掉。
2014年,防城区扶贫办与村民们共同集资修建了现在横跨两岸的桥梁。如今,廖锦军和菜农们骑着自家的三轮摩托车从村里到圩里运菜来去自如,销量也不断增加。在那相,让当地百姓欣喜的还有正在进行硬化的村屯道路,记者看到村里一个就地取材的特色鱼池已经修建完毕。
扶隆乡从2015年开始将那果村那相组打造成为生态乡村示范点,在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等方面投入资金9万多元,目前各项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未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那相将是一副“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画面。
责任编辑:sp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