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8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罗日杰 景奉才 罗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4年1.0788亿元、2005年1.4202亿元、2006年1-9月1.4028亿元,同比增长66.58%,预计全年可达1.5亿元以上。“深藏不露”的南丹县大厂镇,以财政收入连续3年“三级跳”、连续3年超亿元、连续3年人均超万元的“三连冠”,一举扬名,出人头地。

  自治区财政厅一位知情人士回答记者询问时说:“在广西众多的乡镇中,目前大厂财政收入可谓首屈一指”。

  有人说:“大厂的财政,是从废矿渣里‘榨’出来的”。

  此话没错。

  地处桂西北大山深处的大厂镇,遍地是矿。但矿是国家的资源,地方开采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

  会“玩”的大厂人不让尿憋死,此路不通另辟蹊径。

  大厂是个历史悠久的大矿区,历年采选、冶炼后废弃低于标准的低度尾砂矿和矿渣,堆积如山。

  该镇领导慧眼识珠,认定那些沉睡在深山峡谷的废矿渣里有“金砖”,决定渣里“淘金”。

  变废为宝,就要深加工;而深加工就要资金和技术。但资金和技术是“拦路虎”。

  该镇就来个“只求所在,不论所有”的决策:只要照章纳税,所上项目属于矿渣综合回收、尾矿深加工,环境不受污染和依法经营的,不管来自何方人士、以什么方式投资办厂,大厂一概双手欢迎,竭诚服务,用地无偿,水电保证……

  丰富的矿渣资源和宽松的环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带着巨资和高、精、尖科技,先后从河南、广东、湖南、贵州和区内沿海地区来到大厂安营扎寨,在方圆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区区小镇境内,创办了33家年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的选厂和冶炼厂。这些企业不惜重金,购买先进设备,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矿冶专家,运用高科技,把那些被视为“边角废料”弃置多年的尾砂矿和矿渣,“吃干榨尽”,挤出“金子”来。

  距离大厂镇政府约3公里的山窝里,有一个 “尾子库”,储存着几百万立方黑乎乎的“尾子”(当地人称尾砂矿和矿渣为“尾子”)。据说此库由3家企业共同投资建筑,作用有二:一是拦截选矿企业排泄出来的“尾子”,留待回收;二是避免废矿渣流失污染环境。

  像这样大小不一的“尾子库”,在大厂少说也有三四十座

  “我们公司每年就是从这些‘尾子库’里‘淘’出2000多万元票子。”从河南到大厂投资兴办的荥阳繁盛矿业有限公司办公室邱主任总是满面笑容:“去年公司上缴税金258万元;今年再投资200多万元进行技改,仅开工3个月就已上缴税金300多万元。这应功归大厂的领导和群众,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机会。”

  大厂镇党委和政府却另有说法:“来大厂投资创办的厂矿企业,都是大厂财政的台柱。‘锅里有碗里才有’。企业‘发’了,财政才能‘水涨船高’。”

  该镇从上到下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企业,凡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事,全力办好;凡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坚决制止。该镇在千方百计保证企业满负荷运转的同时,鼓励、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强做大尾矿深加工产业。

  吉朗矿冶公司原来在大厂“只冶不炼”,年冶锌焙砂不过2500吨和3万吨硫酸。去年该公司新上一条先进的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已提炼锌锭2万吨、铟20多吨,增加产值5.6亿元,上缴税金近千万元。

  “像吉朗矿冶公司每年纳税超过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镇现在已有8家。这在3年前简直不敢想象。”该镇财政所长周怀军心里最清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