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宁国用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洞头乡洞头村彩林屯建设的消防露天水池
 
  ▲安太乡林洞村培科屯消防器材室
 

  宁国用 文/图

  “烧了一个寨,毁了一片林,苦了几代人。”那是过去融水苗寨同胞面对火烧连营的无奈。

  今年春节,随着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实施,融水大部分村屯的消防自救系统逐步完善,火烧连营的惨剧不再重演。

  2008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已有28.3万群众告别了困扰千百年的村寨防火问题,开始过上平安和谐的新生活。

  1“睡在柴火上”

  仅2000年至2008年,居住在木质结构房子里的融水少数民族村寨年均发生火灾10次,年均烧毁208户,年均经济损失336万元。

  歌舞飘起来,新房建起来……春节前,走进安太乡林洞村培科屯,不少苗族同胞正抢装新房,或赶着演练芦笙舞,一派喜迎新春的动人场景。

  “过去,生怕起火灾,大伙过个年都不安稳”,眼前的新貌,让60岁的何瑞秋老人十分感慨,特别是1961年年底的那场大火,一下子200多户就没了,13名老人和小孩不幸被大火吞噬……

  事实上,何瑞秋老人的伤痛回忆,是融水少数民族同胞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梦魇。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融水20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约35万苗、侗等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木质结构的房子里,他们连片而建,依山聚居,被称为“睡在柴火上”。

  一旦起火,极易连片遭殃,几 十年经营的家园瞬间化为灰烬,很多群众一夜返贫。

  据统计,仅2000年至2008年,融水少数民族村寨年均发生火灾10次,年均烧毁208户,年均经济损失336万元。

  2008年起,我区启动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列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把融水作为一个根治村寨火灾典型来抓。

  在牵头单位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相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下,融水采取有力措施,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克服了山高路陡、搬运难、水源缺乏等困难,掀起了村寨防火的大会战。

  2008年至2011年,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融水村寨防火改造资金4.4亿元,分两期分别对全县50户以上的457个自然村、30至50户的320个自然村进行了防火改造,惠及28.3万群众。

  2 “4+1”工程筑起坚固“防火墙”

  近3年间,50户以上村寨没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防火改造后,白天出去做工放心,晚上睡觉安心!”

  防火改造采取大会战的方式,通过“4+1”改造工程,即电改、灶改、水改、寨改和房改,筑起一堵坚固的“防火墙”,有效解决了村寨用火用电隐患、无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无防火隔离带等老大难问题,应急扑救能力显著提高。

  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融水50户以上村寨没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

  2010年10月19日中午,拱洞乡拱洞村下寨屯中部失火。乡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很快就组织2000多人赶到现场扑救,大家利用“4+1”改造后配备的消防器材,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控制住了大火。村民说,“防火改造后,白天出去做工放心,晚上睡觉安心!”

  村寨防火改造,不仅减少了村寨的火灾隐患,还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以前,村里都是山路、泥巴路,收了庄稼得一步一步地挑,如今,平坦的消防通道和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农产品还能运到县城里去卖!”林洞村培正屯的吴敬英说,明年她打算扩大茶叶、八角树和杉木的种植,拓宽经济收入渠道。

  融水镇长赖苗寨,凭借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坚持村寨防火改造、新农村建设、民俗生态旅游三位一体建设,成为贝江AAAA级景区的重要景点,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村寨防火改造中,融水坚持整体规划与分类实施相统一,按照一事一议的方法,引导村屯抓好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的规划与实施,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将危房改造与寨改、村寨整治、乡村旅游相结合,在完善防火设施的同时,建设整齐美观的生产生活环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融水苗族自治区县县委常委、县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韦海晋说,2008年以来,全县完成电改7.1864万户,灶改7.1864万户,开辟防火道1075条,新建消防水池和露天水池845座,新建维修50户以上村屯道路、桥梁、滚水坝250条,农村基础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村寨防火实现长效化

  村村寨寨组织起义务消防队,目前有义务消防队477支、7155名队员,有消防器材室甚至火灾预警报警系统。

  在安太乡林洞村培科屯,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消防演练正在实施:绑水带、接水管、用水枪……8名壮小伙,个个动作麻利,娴熟的自防自救技能,丝毫不比专业消防人员逊色。

  这是培科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务消防队。据韦海晋介绍,像这样的义务消防队,目前融水已有477支共7155名队员。政府还投入2079.22万元为各乡镇和村屯配备了一批消防器材。同时,通过分片、分期或轮训的方式,对乡镇和村屯的器材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检查员和义务消防队员等进行培训。

  在培科屯消防器材室,手抬机动泵、消防水带、油锯、战斗服等一应俱全,墙上还挂有《消防器材管理维护制度》、《值班制度》、《隐患排查制度》等管理制度。屯长何昌强说,这些制度,不只针对消防人员,其他村民都要严格遵守。

  培科屯不但组建起消防队,还在政府的支持下,装置了一个先进的火灾预警报警系统。何昌强介绍,他们在村屯的制高点、中部装了4个警铃,一旦发生火险,村民可以用石头砸碎报警器,火险信息便通过报警系统同时传送到屯里的消防队员、村干部和乡、县、市领导的手机里。“一般3分钟左右,义务消防队员能赶到现场施救。”

  为加强后续管理,融水从体制、制度层面强化防火改造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村寨防火工作管理局,乡、村也相应成立消防安全领导机构;村村寨寨组建起义务消防队,同时设立消防专干、消防安全责任人、巡寨喊寨员、安全检查员、器材设施保管(养)员等岗位;制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落实村规民约;实行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定期开展隐患检查及工作落实的考评工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