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德保县都安乡窑庄屯文昌山上眺望,清澈明净的窑庄河静静地在村前流淌,一条宽阔笔直的公路穿屯而过,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砖瓦房、平房被绿树环绕,一条条硬化的进村到户道路平坦整洁……昔日贫穷落后的窑庄屯,已不再是当年的旧模样,旖旎的田园风光又不乏现代气息。
“改革春风暖宇间,城乡处处换容颜;绿树葱茏满山绣,高楼栉比起山前。”在窑庄屯文昌山公园的一块石碑上,刻着村民歌颂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新变化的诗歌。
“窑庄屯的变化,得益于文化建设的促进。”同行的乡宣委莫镇铭介绍说,这个文昌山诗碑园有10座亭台楼阁,11块诗栏刻写300多首诗,内容涉及歌颂改革开放、赞美家乡的美景等,是一个爱国教育、文化交流的好场所。
“在窑庄,群众比的不是谁家的房子盖得高、上档次,而是比哪家出的大学生多,哪家的孩子多才多艺。”村干部告诉我们,屯里有个业余壮剧团,由几名退休教师负责召集组织开展活动,经常与本县及靖西县的业余文艺团体进行演出交流。在上级的支持下,屯里建起了文化综合楼、社区服务中心等,经常举办篮球比赛、山歌比赛、壮剧汇演等活动。
文化建设提升了山里人的素质。多年来,在县里的引导和扶持下,窑庄屯大力发展水果、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968元。
“经济发展了,农民的腰包鼓了,如果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还停留在原来的‘农村版’,那就拖小康建设的后腿了。党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也要紧跟时代,建设美丽窑庄屯。”屯长梁才展说,早几年前,窑庄屯就通过民主商议,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卫生监督小组,督促村民自觉将房前屋后、屯中道路和村前河道的杂草、垃圾清理干净,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固定的集体活动日,组织全屯群众集中修缮水渠、村道、垃圾池。今年,窑庄屯新安装了6个垃圾回收箱,户户门前有垃圾桶,并将3名村民保洁员每月工资由原来的250元提高到1500元,要求保洁员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自治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我们改善生活环境的干劲更足了!”梁才展说。(陈仁宝)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德保县]项目建设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强力引擎
足荣工业集中区石材园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东、城南进城大道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以来,德保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项目促投资、以项目兴产业,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预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13%。 【详细】
[德保县]一季度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
“德保的吉星岩太神奇了,是我们以往看过的众多岩洞中最漂亮的一个,就像是‘石景博物馆’,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和科幻奇境中。”这是近日500多名来自山东的游客游览了德保吉星岩后达成的共识。 【详细】
[德保县]实施“六大会战”助农增收
“20多位村民把家安在鸡棚,专心发展林下养殖,去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4月7日,在德保县燕峒乡林下养鸡集中区,村民李维亮说,这片山坡共有200多亩,稍平整些的空地都被村民“抢”建鸡棚了,已建起30个鸡棚。据了解,该县今年实施“烤烟、甘蔗、水果、蔬菜、田七和林 【详细】
[德保县]扎实走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路子
德保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围绕促农增收主题,深入实施水果、甘蔗、烤烟、蔬菜、田七、林下养鸡农业产业“六大会战”富民工程,力争今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减贫人口达到12%以上。 【详细】
[德保县]“小农水”项目受益总灌溉面积2万亩
“今年有了‘小农水’项目,灌田不用再看老天爷脸色了。”春耕时节,德保县那甲乡餐甲村的村民们不再像往年一样为灌溉发愁了。原来,德保县通过一系列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打通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收获实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