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记者走进南丹县城关镇关上村下水屯看到,白墙、灰瓦、铜鼓、绣球、飞檐、清水砖墙裙……一栋栋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居民楼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半山腰,小桥、水车、亭阁点缀其间,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随着微风摆动,如同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村口周氏农家旅馆旁,老板周稳和妻子正忙着给客人做饭,几个月大的婴儿正躺在摇篮里甜睡。周稳称,自去年底村里风貌改造完成后,游客逐渐增多,生意也日益红火,虽然和外出打工相比,收入还有差距,但能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心里感到更踏实,他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2012年以来,南丹县抢抓机遇,按照“创建一批名镇、打造一批名村、建设一批名屯”思路,立足村镇基础,强化典型示范,率先在全市开展乡村风貌改造。截至目前,已实施项目77个,包括车河工贸强镇、里湖特色旅游名镇、六宜高速公路南丹段沿线、南丹至八步二级公路沿线村屯风貌改造,以及11个乡镇共22个村屯特色名村创建试点。通过实施村屯道路、房屋立面改造、垃圾处理设施、农贸市场改造、乡村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使6万多名农村群众受益。
城关镇下水屯是南丹县打造的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示范点,经过打造,村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创建中,下水屯完成48户房屋立面改造,主要采用壮族传统建筑手法,彰显江南水乡特色,打造俊美乡村,提升景区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全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建成25亩生态油葵观光园和柑橘观光果园。此外,该屯还结合“美丽南丹·清洁乡村”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清洁乡村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清洁家园。如今的下水屯,天蓝、地绿、水清,真可谓是“山青水绿伴靓屋,红花青果满庭香”,一幅生态的农村美景呈现在眼前,成为靓丽的旅游风景区。
在开展“美丽南丹·创建名村”过程中,该县充分利用地形环境特点,注重人文地理,因势利导,深挖南丹千年土司历史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提取传统建筑形式元素和空间布局模式,保留具有特色的地方建筑,打造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名村名片。如里湖瑶族乡突出的是白裤瑶特色,而芒场镇和车河镇则彰显壮族特色。
此外,该县还提出“乡村风貌也是生产力,抓风貌建设就是抓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开展创建名村的同时安排产业发展项目,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了具有南丹特色的芒场镇巴平村“美丽新稻田”、吾隘镇同贡村“美丽新菜园”、六寨镇龙马村“美丽新茶园”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县共培植产业示范村67个,新建示范基地62个,带动5000余名农村群众走上致富路。目前,巴平村下街屯和里湖乡王尚屯已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由于创建速度快、任务完成好,南丹创建名镇名村工作得到了市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10月,全市城乡新貌新风暨“美丽河池·创建名村”现场会在南丹县召开。
通过风貌改造,全县老百姓在空气清新、和谐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逐步养成了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充分感受到了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和开展“美丽南丹·创建名村”带来的幸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突击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5月21日凌晨,南丹县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分组对城区生产加工米粉、糕点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 【详细】
南丹着力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
日前,笔者走进南丹县芒场镇者麻村总面积为52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但见今年2~3月移栽的猕猴桃苗已长有半尺高,放眼望去,只见绿油油一片。承包了当地村民2000亩流转土地的龙姓经济能人信心满满地说:明年,我将把余下的1480亩土地全部移栽上猕猴桃苗,到2018年,我的2 【详细】
[南丹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顺利推进
连日来,在南丹县罗富乡打更村,挖掘机正在拓宽、平整路面;在吾隘镇丹炉村,施工队正在给修好的水泥路砌路肩……“把路修好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大事,这对生活生产好处太多了。”脚踏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吾隘镇丹炉村群众卢彩兰满心欢喜地说。 【详细】
[南丹县]工业经济转型提质升级
今年以来,南丹县以“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提质量”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提质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第一季度,全县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4.44亿元,同比增长6.35%;工业技改投资8212万元,同比增长71.76%。 【详细】
[南丹县]土地流转 收入“流金”
进入4月份,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大田屯很多破碎的“巴掌地”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平坦的土地。5月7日,该屯队长赵启良的手指着前方平整好了的土地,他向笔者描绘着这样一幅迷人的画景:“到成熟时节,这1万亩红高粱不仅为酒业公司提供优质的酿酒原材料,且站在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