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5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文圣 通讯员 黄丽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原标题: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等领导在天等县福新乡种典村养蜂协会关于请求支持养蜂业来信上作批示,要求自治区林业厅、农业厅、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给予养蜂业大力支持——

  天等:郊野养蜂走富路 蜂蜜飘香销四方

  5月下旬的一天。头顶炎炎烈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位于天等县福新乡种典村一个半山腰上的养蜂场。

  绿树下,一个个木制蜂箱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群群蜜蜂从蜂箱孔不停地或飞进或飞出,发出一阵阵嗡嗡嗡的响声。

  那嗡嗡的响声,俨然一曲勤劳的赞歌。

  养蜂场的主人是福新乡种典村的赵光政。

  “哪里花开,哪里就是我们养蜂人的家。一年四季,我们赶着花期,四处奔波……”赵光政一边走进养蜂场,一边与记者搭话。

  慢慢地打开蜂巢箱盖后,赵光政抽出一排已灌满了蜂蜜的蜂脾,轻轻地削去表面的蜂腊,再把蜂脾放进特制的桶里摇摆几次,将蜂蜜甩在桶里。

  顿时,蜂蜜的清香飘散开来。

  赵光政把削下来的蜂蜡掰成一块一块分给我们品尝。我们津津有味地嚼着,只觉口感清甜,香气淡雅。

  “我们种典村人一直有养蜂的习惯,养蜂技术代代相传。现在,大家走南闯北,跑广东、云南、北京、山西等地,蜂蜜品种越来越多样化,有龙眼蜜、洋槐蜜、鸭脚树蜜等品种。去年,我的蜂蜜销售收入额有30多万元。”赵光政说。

  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1月,种典村养蜂协会成立,赵光政任协会会长。协会现有会员12户,养蜂近3000箱,年产蜂蜜240多吨,可创产值1200多万元。

  协会也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通过养蜂实现了致富。

  会员吕永春是福新乡苗村人,最初养蜂14箱,由于缺乏养蜂技术和经验,造成蜜蜂大面积病死。在赵光政的技术指导下,吕永春逐年增加蜂群,目前养蜂达170多箱,年收入20多万元,纯收入10万多元。

  会员覃路军最初也是跟着赵光政一起学习养蜂技术,蜂箱由原来的20多箱发展到目前的200多箱。“收入可观,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路,福新乡种典村养蜂协会在天等县城建立了一个直销店,并于去年11月注册了网店。

  “我们现在不仅采用传统销售方式,网上销售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销售渠道。”赵光政的女儿赵先玉抖了抖手上厚厚的一叠网上订单。

  记者随手翻开一张张订单,只见货物发送地包括湖南、广东、四川、山西、江苏、湖北等外省,以及玉林、柳州、桂林等省内各地。

  “由于蜂蜜绿色原生态,营养丰富,深受顾客的喜爱。加上我们坚守的是‘三真’即用真心、说真话、卖真蜜营销原则,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订单。网店注册以来,平均月销售额达2.5万元。”赵先玉高兴地说。

  近年来,天等县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深入推进“绿满八桂”、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等活动,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36%,为天等养蜂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树木多了,蜜源就多了,产蜜量自然就增多了。”赵光政说,蜜蜂采蜜的过程,就是授粉的过程,有助于果树、经济作物等增产丰收,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双赢举措。”

  记者从天等县渔牧兽医局了解到,天等养殖的蜜蜂主要以意蜂为主,同时有少量中蜂,全县蜜蜂养殖户123户,养殖蜂群10388群。养蜂户主要分布在龙茗镇进宁村和福新乡种典村,年平均产蜜量在1500吨左右,年产值达4500多万元。

  目前,天等有养蜂协会两个,为改变养蜂户“小、散、低”的现状搭建了新平台。

  天等县龙茗镇养蜂协会成立于2007年8月,主要从事蜜蜂养殖、养蜂技术推广、蜂产品深加工销售等。7年多来,该协会已经发展专业养蜂人5000多人,共有蜜蜂1万多箱。去年,该协会共生产蜂蜜800多吨,总产值2400多万元。

  此外,该协会还在海南、广东、云南和东北三省及天等县的龙茗、进结、福新等乡镇创办养蜂科普示范基地, 2011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我们特别希望党委政府能给我们相关优惠政策,资金上扶持我们,共同打造天等蜂蜜本土品牌,打开市场,进一步提高天等蜂蜜知名度。”龙茗镇养蜂协会成员黄冠亮的话,道出了天等县蜜蜂养殖户共同的心愿。

  今年,天等县蜜蜂养殖户的心愿迎来了新的曙光——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副主席唐仁健,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范晓莉等领导在天等县福新乡种典村养蜂协会关于请求支持广西养蜂业来信上作批示,要求区林业厅、农业厅、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给予养蜂业大力支持。

  “天等养蜂业,将会迎来新的春天!”赵光政呵呵一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