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烧火做饭洗澡都使用沼气,用不着再上山砍柴了。”8月1日,记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滴岩村走访时看到,但凡在设有便携式沼气池的人家,房前屋后堆满柴火的场景消失了。
“一年出大气,二年出小气,三年全没气”。这句话,是不少地方对传统沼气池的调侃。隆林冬季气温低,传统沼气池因后期维护难、冬天难产气、易漏气等问题,在推广上遇阻。
2013年,自治区林业厅帮扶工作队将便携式组装沼气池示范项目落户隆林。
便携式沼气池外观如同一个小小的蔬菜大棚,里面放置有发酵袋等设备。安装简单快捷,不需要在地下开挖土方来建造池体,农户只要选择合适场地略加平整即可安装。传统沼气池在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难以产气,成了隆林群众不愿意使用的主要原因。而便携式沼气池具有增温保温作用,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能用。
为了让群众放心使用,隆林在推广这款沼气池时还采取了签约模式。以一座3立方米的新型沼气池为例,采购价为3270元。根据使用协议,农户只需交1000元给安装服务公司,用于运输、安装、售后服务等,剩下钱的由工作队筹集。县农村能源办与农户约定,自协议生效后的半年之内,如果农户不满意不再使用,县能源办退还1000元给农户。
对于贫困群众,工作队还试点开创了全国首例“沼气扶贫模式”。试点期间,贫困户安装并使用新型沼气池,根据智能流量计的监测数据,工作队给予农户每立方米沼气0.4元的补贴。
“两年试用下来,连大冬天都能正常供气。每个月能省1000公斤柴火和70元的电费。”德峨镇弄杂村村民杨成兄说,他们全家有6口人,之前用电用柴量都不小。自2013年7月份安装新型沼气池以来,这笔开销省了不说,而且实现了“猪-沼-桑”的经济小循环。杨成兄采用土法饲养的方式每年养8头猪,而猪粪可以产沼气。充足的沼液用于桑田施肥,采摘桑叶用于养蚕。仅这两项,收入就比往年增加近2万元。
据了解,经过两年的试点推广,隆林已有150多户群众用上了便携式沼气池并获得好评。试点成功后,按照该县计划,今年将在全县大规模推广,让超过5000户群众受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直击广西扶贫最前沿:全方位立体化打赢攻坚战
或揣着现金,或扛着一头猪,或牵着一只羊,或拎着衣物到贫困村扶贫去……这是前些年很多地方扶贫的一个缩影。“几个月后,再到村里看,钱花完了,猪和羊也不见了,那些衣物被拿到小卖部当掉换酒喝了。”一位从事多年扶贫工作的干部回忆。 【详细】
平果县委书记到基层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近日,平果县委书记韦周凡到该县海城乡新民村和定提村调研整村整屯推进扶贫工作。要求海城乡和帮扶单位要全力支持两村村级经济发展,确保实现整村整屯推进扶贫目标任务。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周祖敏一同调研。 【详细】
从自治区工商局扶贫村看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思考
盛夏七月,精准扶贫的沸腾热气荡漾在大山深处,股股“幸福清泉”石上流,阵阵“小康欢歌”迎霞飞。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等13家区直机关单位扶持的13个贫困村,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这些单位与我市各级各部门吹响“集结号”,打响攻坚战,“对 【详细】
港北区:15条扶贫路竣工通车
“这条路修通后,村民出行不再绕一大圈了。”7月28日,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寺阳村党支书黄进字说,政府扶贫资金减轻了村民一部分压力,所以这段路从开工修建到竣工,大家自筹资金、都来帮忙,不少人还自愿将地让出来,不到1个月750米水泥路就铺成了。 【详细】
上林澄泰乡养殖大户助力精准扶贫
近日,上林县澄泰乡精准扶贫工作呈现一大亮点:该乡大坡村板文庄养殖大户李海军积极吸收贫困户入社,贫困户通过合作、联营和入股等多种互助方式参与产业扶贫开发,以期增收脱贫。同时,李海军经营组织体系也得以壮大,双方都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