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食品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全州江山天下稀,鱼米瓜果之乡,物阜民丰。

  作为广西北大门的农业大县全州,自古就以其优渥的独特自然禀赋,生产出红油米粉、醋血鸭、湘山酒、禾花鱼、东山猪、优质蜜梨等闻名遐迩的美味,犒赏舌尖;凭借自身勤劳与智慧,打造出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金槐之乡”“全国槐米提取芦丁技术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多项殊荣与名片。

  而如今,全州正在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稳县,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率先争创自治区“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一块块标准化农田、一处处现代农业设施、一个个食用菌大棚、一片片飘香果园……深秋时节,站在全州县广袤的田野上,农业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全州县守护“舌尖上安全”靠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提供的思想支撑;靠的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打下的产业基础;靠的是市场机制提供的充足动力;靠的是义利兼顾文化提供的精神内核……在这一场从“吃饱”向“吃好”的转变过程中,全州县在探索中前行,以四大举措打造一个农业大县的安全农业。

  以政府推动打造金槐产业  

  金槐因花和籽都呈金黄色而得名“金槐”,从金槐树上采摘的花蕾,经杀青晒干(或烘干)后,其产品呈米状,俗称“槐米”。槐米属贵重药材,富含芦丁和黄碱素。芦丁是当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良药;其次用于高端化妆品和护肤产品,含10%芦丁的护肤品可吸收98%以上的紫外线;另外作为绿色原料,用于食品添加剂,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可以用来做染料和色素。

  很明显,槐米的经济价值就在芦丁的含量。全州县金槐芦丁含量高,据有关部门鉴定,全州的金槐芦丁含量一般在35%-41%,而北方种植的金槐仅8%-13%,高于《中围药典》2005年版标准限度(15.0%),被公认为槐米中的上品。

  世界金槐看中国,中国金槐看全州,这在业界已成定论。据了解,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巴西等少数国家生产槐米,而市场上98%的槐米来自中国,中国的槐米又以全州县的品质最好。全州县槐米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全州槐米品质好、产量大,久而久之自然成为国内最大的槐米产销市场。

  全州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发觉全州金槐这个具有得天独厚地域优势的产品,高度重金槐产业发展工作,为更好地推动金槐产业发展,成立了金槐产业项目领导小组和金槐管理办公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在2006年成立了“全州县金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将金槐产业列入全县“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二是2012年出台了《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槐米产业发展的决定》《全州县实施金槐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拿出300—600万元的资金用于购买苗木,免费送给农户种植。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进行金槐种植管理、苗木嫁接、病虫害防治。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达1200余万元。

  三是建立金槐产业服务体系,加强金槐产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培育科技示范户76户、示范点182个、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槐农科技素质。同时抓好信息服务,发挥金槐种植协会(共36个)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围绕金槐的生产、加工、贮藏、推销以及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

  四是金槐产业发展中注重坚持科技引领,全州县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为槐米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制定了《金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为槐树药材的优质、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中心、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不断做大做强金槐产业。落户在全州县的广西禅方药业有限公司为桂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掌握了领先世界水平的芦丁提取技术,拥有世界最大的生产规模的深加工基地,已开发出芦丁片和金槐冲剂等产品。该公司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5000多农户种植金槐,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

  六是抱团发展,维护和保护品牌形象。成立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或协会联营、股份合作、订单林业等多种经营形式,将广大槐农与专业大户变成公司的联合体、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统一市场价格,保证农民的利益,促进金槐产业健康发展;实施低价保护措施,以合作社或协会的名义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确保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加大监管力度,对金槐产业链统一集约管理;建立金槐产品交易市场,政府层面下发文件规范金槐销售市场,严厉打击掺假、压价、欺行霸市的不法行为,共同维护好全州金槐品牌形象,使全州金槐产业真正成为世界的品牌,永盛不衰,让百姓和政府都得实惠。

  全州县金槐产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全县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2014新年伊始,全州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金槐之乡”,并获得认定书和牌匾。截至目前,全县种植金槐面积18万亩,6万多亩产生经济效益,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51 %,居全区前列,年产槐米3710吨,年产值2.7亿元。按照《全州县金槐种植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每年以新种6万亩的速度种植,到2020年,金槐总面积达到6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一亩。

  以协会自律铸就米粉产业  

  全国米粉看广西,广西米粉看桂林,桂林米粉看全州。占据全国米粉市场半壁江山的桂林米粉,三分之二的份额就出自全州。

  上世纪90年代,几个有眼光的全州农民,瞄准本县作为桂北商品粮基地的充足米源,自发成立米粉小作坊,加工干米粉,开始了米粉创业梦想之旅。

  谁也没有想到,20余年过去,当年小打小敲的米粉作坊式加工行业,凭借全州人特有的聪明智慧与诚信务实,已发展成为拥有28家标准化生产的米粉企业,具备年生产米粉23万吨生产能力的米粉产业。目前,全县年生产米粉5.8万吨,产值超2.5亿元。

  筋力好、口感好、有韧性、不断条、久吃不腻,这是全州米粉的特点。据了解,全州米粉企业大都位于该县才湾镇天湖街工业园区内国道322线旁黄金地段,由于此地段地下水独特之缘故,所生产的米粉筋力绝好,有“米粉黄金走廊”之称,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和克隆的,因而使得全州米粉成了桂林米粉的代名词,北方人所喜爱的桂林米粉其实就是全州的米粉。

  2006年,是全州米粉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在全州县勇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明信的倡导下,成立了全州县干米粉协会,因曹明信在行业内滚打跌爬十几年,为人诚信务实,德高望重,被推选为协会会长。自这一天起,这位全州米粉加工行业的掌舵人,以发展壮大全州米粉产业为己任,以身作则,带动协会会员按章自律,严格按照国家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生产米粉,发展企业。也正因为如此,全州米粉行业从未出现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而曹明信的勇旺食品有限公司也不断扩大,现拥有3条现代化米粉生产线,日产量30余吨,年销售量1万余吨,年产值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勇旺食品有限公司隔壁,有一家与之并行排列的米粉加工企业——全州县聚鑫食品有限公司,雄伟气派的公司门楼,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该公司董事长李仁树被誉为全州米粉加工行业的翘楚,人虽年轻,却有远见卓识,大胆创新和尝试,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规划设计,先后投入6000万元巨资,于2012年5月率先在全州米粉行业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米粉生产流水线厂房,13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可达60吨,实现了米粉生产工艺向现代化迈进的重大创新。尤其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的环保要求和标准,在废水处理上,投入120余万元巨资建成废水净化处理系统,经净化处理后的废水可以放养鱼苗,真正达到零排放。

  现如今,全州米粉行业推行“米粉产业龙头企业+加盟园区+产业工人”的经营模式,开发米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着力将全州县打造成全国“米粉之都”。

  以“三化”规范种植业  

  全州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湘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巩固好粮食生产大县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发展,对优质稻、水果、蔬菜种植实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农户广泛开展无公害种植。

  2015年,该县在龙水镇桥渡村规划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5220亩;拓展区面积9600亩;辐射区面积15600亩,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超级稻高产区、新品种展示区、新技术展示区、全程机械化耕作区、工厂化育秧区、红花草种植区、油菜种植区以及休闲观光旅游区等。截至目前,该县水稻无公害认定面积8670公顷,食用菌认定面积1055公顷。

  2015年,该县新种水果面积35602亩, 其中优质水果1.5万亩,共建立水果基地102个;现拥有水果无公害产地面积15800公顷,其中无公害脐橙1493公顷、优质梨870公顷、椪柑1352公顷;2015年,该县华柏南丰蜜柑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华琮”牌蜜橘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

  2014年,该县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为35.71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22.4万亩。截止2015年9月底,该县已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有大蒜、蒜薹、槟榔芋、淮山4个,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有大蒜、槟榔芋、淮山、南瓜和双孢菇,面积1219.27公顷;目前该县的红辣椒也正在申报认证之中。

  近5年来,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1年投入300万元、2012年投入500万元、2013年投入1000万元、2014年投入1500万、2015年投入155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动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以“质量名片”发展养殖业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因此,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利用好地理标志产品这张“质量名片”,推广区域精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州禾花鱼又名禾花鱼鲤鱼,因其以落水禾花为食而得名。稻田养殖禾花鱼在全州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远溯至汉代。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桂林府里品尝到鲜美可口的全州禾花鱼,遂一道圣旨命广西每年要把全州禾花鱼贡至清廷,禾花鱼因此成为清代贡品,誉满京城。清朝顺天府尹蒋琦龄(全州人)曾以诗咏禾花鱼:“田家邀客启荆扉,时有村翁扶醉归。秋入清湘饱盐豉,禾花落尽鲤鱼肥。”全州民间也有“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的民谚极言禾花鱼味道鲜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对禾花鱼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新技术开展了多年的探讨,分别获得了2项省部级、6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并对禾花鱼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2002年5月成立了禾花鱼养殖协会,促进了禾花鱼养殖技术和养殖信息的交流。2006年、2007年15万亩全州稻田禾花鱼无公害养殖基地和无公害稻田禾花鱼获得了认定。

  2012年全州禾花鱼荣获中国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使全州禾花鱼这一独特资源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县内禾花鱼加工企业提供一个“地理标志+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将分散的农户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企业为通道连接到市场,使农户可以分享生产和销售的整个市场的利益。

  目前,该县禾花鱼养殖总面积达40万亩左右,其中早糙养殖26万亩左右,中晚糙养殖14万亩左右,年总产禾花鱼10000吨左右,产值4.2亿元。

  此外,该县的东山猪、文桥鸭于2013年、2015年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使该县的土鸭、土猪以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具备了“绝对优势”。王滋创 李宗和 文/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