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田、耙田、播种、盖膜……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超级再生稻示范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两茶一稻一鱼”(即茶叶、油茶、高山鱼稻、高山稻鱼),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精准脱贫。
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实施产业扶贫。“去年我种了1亩再生稻,两季亩产量500多斤。县供销联社人员来到田边收购,每斤生谷子能卖2.9元,仅一亩两季稻收入就有1000多元。今年,我又种了1.5亩,希望能卖更好的价钱。等到稻田插秧后,还要放养鱼苗。”南寨村村民欧学兵告诉笔者。据悉,该乡采用稻鱼套种套养发展模式,去年种植超级再生稻1800亩,再生稻单产平均亩产量达300公斤,稻田养鱼亩产鱼量达40公斤以上。今年,该乡继续扩种超级再生稻,目前已完成种植面积3000亩。此外,许多外地游客因高山稻鱼慕名而来,体验下田捉鱼的乐趣,品尝高山稻鱼的美味。
建立特色养殖基地,助推产业扶贫。该乡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帮扶作用,如通过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陆续引进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共建设凤鸡养殖基地8个、旱鸭养殖基地5个,打造竹鼠养殖示范户15户,形成了稻田养鱼、楼下养鼠、山上养鸡的生态种养模式。仁塘、产口两个村与三江县供销联社签订了特色农产品定向供应协议,拓宽了贫困村增产增收渠道,着力以产业扶持来达到脱贫致富效果。
产口村主任梁秀娥带头养殖竹鼠,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企业”的产销一条龙服务运作模式,引导和激发了当地群众参与竹鼠养殖的积极性。
目前,该村有竹鼠养殖基地5个,养殖竹鼠1000只。
扶持特色民族文化,实施旅游扶贫。该乡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和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三王宫“夜郎文化”-良力侗寨-产口古榕文化旅游线路。今年二月初五庙会,三王宫“夜郎文化”接待游客上万人。
2015年,良力侗寨共接待游客102批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085人次、国外游客4653人次,年收入达15万元。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良口乡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按照“强基础、改民生、创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巩固和扩大“两茶”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和里太空莲、南寨超级再生稻、产口软枝油茶、晒江“高山稻鱼”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山东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获批 1.7万贫困户有补贴
日前,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省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山东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搬迁对象、安置方式与政策保障等进行了明确,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山东将搬迁46169人,对其中17000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人均补贴2.5万元,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省里人均补助900 【详细】
平南县后盾单位和爱心企业送化肥助贫困户春耕
4月13日,平南县安怀镇扶兰村村委会内,驻该村的扶贫工作后盾单位市住建委和爱心企业为该村贫困户送来了2吨化肥,助力贫困户春耕生产,贫困户正在排队领化肥。 【详细】
三石镇:核桃种植技术培训助贫困户产业脱贫
近日,东兰县扶贫办联合县水果局及驻村科技特派员,到该县三石镇长峒村,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举办了一期核桃种植技术培训班,共有200多户贫困农户参加。 【详细】
忻城贫困户当上保洁员
“现在,我的生活基本有保障了。”4月18日,忻城县红渡镇西江村岜毛屯贫困户石成丰对当上村里的保洁员感到满意。 近年来,红渡镇将精准扶贫与创卫工作相结合,聘请辖区建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当农村保洁员,既能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又让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详细】
紫玉淮山种植产销一体化吸引大批群众 合山贫困户排队签合同
“这是好事呀,这个合同我签了,反正地空着也是浪费,保价收购还没风险!”4月14日,合山市里兰村委办公室内,到场的贫困户人手拿着一份紫玉淮山种植收购合同,排着队与来宾市泰和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