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9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孟振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广西糖产量已逾全国六成……2013年1至12月,全区共生产成品糖10108834吨,同比增长17.35%……”

  这是我们常见的新闻形式——配上甘蔗丰收、蔗农数钱、糖厂运转的画面,告知公众广西糖业的发展成果。

  但这一次,我们将揭示新闻的另一面——糖厂要甘蔗,农民嫌收入低不肯种;人力物力成本高,种甘蔗难赚钱;想要搞机械化,土地又不成片,设备也不知道从何而来……

  这两种现象并非对立——正因为上述问题得到不间断的、不同程度的解决,广西糖业才会有“喜大普奔”的成果。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成本高成为糖业发展“拦路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甘蔗,我这糖厂就废了。”

  罗仕明,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香山糖厂农务副厂长。香山糖厂位于武鸣县,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一家知名企业。“每逢榨季,厂区内外那都是热火朝天,我们就嫌厂子小、设备少,收不了更多的甘蔗。”罗仕明说,当时谁都想不到,厂子会有一天居然为了原料犯难。

  “拐点”出现在2008年。虽然糖业“大佬”们也未必能说清楚什么是“标志性事件”,但甘蔗种植效益低、面积萎缩等现象的确日益严重。作为上市公司的南宁糖业每年投入2亿元巨资扶持甘蔗种植,但颓势已现,积重难返:公司甘蔗产量由2007/2008年榨季的625万吨下滑至420万吨,2009/2010年榨季更是下滑到了352万吨,此后两个榨季一直在400万吨以下徘徊。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糖业发展雪上加霜。“甘蔗砍收成本已经上涨到了120元/吨,加上农药、肥料等成本增加,目前每吨甘蔗种植成本已经上涨到了360至400元,我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罗仕明说,糖厂赚不到钱,就无力反哺蔗农,更加挫伤了蔗农的积极性:“这就是个恶性循环的圈子,走得出去我们和蔗农就能双赢;要是走不出去,下一步就很难说了。”2012年,在国际国内食糖价格大幅下跌、进口糖大量涌入等多重压力下,组建十余年的南宁糖业出现首度亏损,一时间业界哗然。

  南宁糖业的决策者们也看到了土地流转的优势,于2010年迅速着手尝试土地流转种植甘蔗。但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这次流转尝试并不能算成功。

  “我们与蔗农签订3至6年的租地合同,再把土地转租给有实力的甘蔗种植经营户来种植,同时在蔗种、农药、化肥、机耕等方面给予经营户一定的补贴。”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务总监龚育恩告诉记者,一年下来,公司砸下去1000多万元,试行流转土地一万余亩,但项目的效果却不明显。“原因有很多,农田基础设施跟不上、流转成本过高等等都是短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农民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宁可请人代耕甚至撂荒也不舍得流转,再加上配套政策不够齐备,程序也欠规范,好多工作都难以开展。”龚育恩说。

  土地整治为土地流转“打前锋”

  所谓土地整治,就是在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原本各农户分散的耕地进行连片平整后,再集中重新分配,把耕地划分给各农户,从而实现小块并大块。与土地流转相比,整治没有改变经营权,同时又解决了集约化经营的问题,农民相对比较好接受。2012年底,坐不住的南宁糖业谨慎地迈出了土地整治的步子。

  一台机器顶40个人

  清明将至,天色暗沉。在武鸣县罗波镇旧陆斡村1000多亩的甘蔗地里,几台甘蔗种植机正在往来穿行。开行、种蔗、施肥、盖膜、覆土等所有种蔗流程,这些机器可以一次性地完成。

  “简单地说,一台机器顶40个人。”到现场指导甘蔗种植的罗仕明告诉记者,人工种植每人每天只能种0.5亩,而1台甘蔗种植机一天就能种植20亩:“按照南宁糖业榨季的平均单产5吨/亩计算,采取传统种植方式的甘蔗成本达到400元/吨左右;使用机械化、集约化种植,成本仅为190元/吨左右,比传统种植方式成本下降了一半以上。”

  但土地成片是机械化种植的前提。为了让农民对土地整治心悦诚服、切实从连片经营中得实惠,南宁糖业积极与当地政府及村屯合作,免费提供蔗种、化肥农药和技术支持,收益与农民共享。记者注意到,糖厂的工作十分细致,他们不仅与拥有土地经营权的每一个农户都签订了合同,还要求农户每一名16岁以上公民在合同上签字。

  “我家的地都租给糖厂了,我这是来打工呢。”在田间,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蔗农,没想到这名操作熟练的阿姨竟然是武鸣县人大代表王秀荣。王秀荣告诉记者,甘蔗种植机是县里一家农机合作社的,自己和老姐妹们一直跟着合作社打工:“一台机器4个人,一天能种20亩。”王秀荣说,跟着机器种甘蔗没有以前那么累,每天有100元工资,加上自家租地的租金,收入明显增加:“我到外地参观过,像我们这样的地方,土地就得连片经营才能出成果。”

  据了解,目前南宁糖业已经进一步深化了土地整治模式,由糖厂与农户签订为期15年的土地租赁协定,糖厂支付租金,蔗农将土地交由糖厂经营。2014年,南宁糖业计划实施土地整治5万亩以上。

  让地里种上甘蔗就是胜利

  “经过近10年的探索,南宁糖业终于在甘蔗连片种植区域实现了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的高产高糖示范基地。”龚育恩介绍说,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形式。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总之,让地里种上甘蔗就是胜利。”

  “在土地相对平整的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多地广的地区进行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公司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甘蔗种植专业户的引导作用,带动周围群众主动参与土地流转。”龚育恩介绍说,南宁糖业将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的面积,重点配套推广农业机械和水利建设,发展20万亩水、肥一体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将甘蔗平均单产提高到10吨以上,积极探索糖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出土的甘蔗节节甜,但首先是要让甘蔗顺利‘出土’。”

  记者手记:

  几年前,记者曾兴致勃勃地报道过横县云表镇朝南村开展土地流转的“朝南模式”。当了解到南宁糖业面对的困难时,记者才真正感受到,了解并运用经济规律远不是在交流会上做个经验总结那么简单。对于像南宁糖业这样动辄就需要对数千亩甚至数万亩土地进行流转的大企业,想要实现土地流转的多方共赢,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尝试、探索。

  南宁糖业的土地整治流转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还将面临很多问题,但这种以企业主导发展集约化经营、实现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