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寸寸甜……”七洞乡坡六村村民不时哼着自编的小调,幸福之情写在脸上。这是该村在乡党委、政府带动下种植甘蔗得到实惠的真实写照。
近日,笔者走进坡六村,只见条条巷道宽敞整洁,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繁忙的运蔗车辆往来穿梭。
过去,坡六村村民由于对种蔗致富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上经验不足,全村只种了40多亩甘蔗。为改变这样状况,当地党委、政府大力宣传甘蔗生产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帮助农户合理规划地块,邀请有关技术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在砍、种时期还组建互助队,大大调动了农户种蔗的积极性。
当时,村支书徐立桓家只有6亩地,以前以种植水稻、木薯、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年收入不超过3000元。2006年,徐立桓瞄准甘蔗生产,大胆承包10多亩邻近荒山种植甘蔗,并投入2000多元修建了1公里长的蔗区公路。第二个榨季,除去成本外,他家净赚了1万余元。
“2013年,我家种了20多亩甘蔗,收入达5万多元,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下一步,我要加大甘蔗种植面积,带领村民们做强做大‘甜蜜事业’,让更多的村民尝到种蔗带来的甜头。”徐立桓说。
近年来,坡六村村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技种蔗,合力唱响甜蜜致富歌。2013年,全村种蔗面积达500多亩,进厂原料蔗达2500多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多元。
通过发展甘蔗生产,目前,全村90%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村里还建有文体娱乐活动中心,村民们依靠甘蔗种植发家致富,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南坡乡发展山豆根种植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靖西县南坡乡在主打“水果+桑蚕”两大特色产业牌的同时,积极探索山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山豆根好生长于山地、石缝,适合在石山地区种植”的特点,把山豆根种植作为拓宽群众增收的亮点打造 【详细】
岑溪市糯垌镇塘坪村:移出新天地 民踏致富路
汽车盘旋在环山的水泥公路上,把我们带到了塘坪村的山头上。登高望远,塘坪水库的水库移民村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在村头沿坡上,今年四、五月份才栽种的400多亩桃园里桃树长势良好,几个村民正在新建的千头养猪场上劳作着。村里一个个宽敞的农家住宅门前已修通了水泥 【详细】
[马山县]四季金银花开出致富路
走进马山百龙滩镇南新村,百亩四季金银花花蕾已竞相冒出,空气里也开始弥漫着淡淡清香。“现在,花苗长势良好,预计下个月中旬,成片的金银花就将绽放,整个村屯也将被满溢的花香包围。”南新村党支书蓝海龙乐滋滋地说。 【详细】
[融水县]苗山深处扶贫队 致富路上热心人
“道路通了,心也宽了!”2月24日大年初六,记者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小河村采访,该村村委会主任邓文能说起扶贫工作队出力修路,赞不绝口。据了解,杆洞乡距县城144公里,是融水县最远、最偏僻的高寒山区乡。 【详细】
宜州市祥贝乡里峒村第一书记覃桂萍:为民铺就致富路
宜州市祥贝乡里峒村“第一书记”覃桂萍,跳出就村抓村的局限,在全面分析里峒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项目、人口结构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有限资源,既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也为将来发展打基础蓄后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