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扶贫攻坚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
目前不少贫困地区积极谋求改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但困于知识的局限、缺乏科学规划等因素,东挖一镐,西刨一犁,寻求致富之路仍然茫无头绪,尤其是在基层组织涣散的村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层面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将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再派的第一书记进村,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用在农村,最实在不过。笔者认为第一书记进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面所有政策,最后都得经过村部传达,才能落实到每一个村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很具体、很琐碎,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又有社会工作、群众工作,大多是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宅基地调整、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在农民眼里就是天大的事。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在发展上,笔者认为,培养农村能人当村干,帮扶村干成致富能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致富能人,让致富农民带农民致富,这才是抓住村庄前途的“牛鼻子”,可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凡是有能人的地方,即使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扶贫效果也相对明显,而一些没有能够树立能人主心骨的地方,因为没有一个能够撑得起的人,最终工作队撤走了,贫困回归老样子。大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几十年扶不起的村庄大有存在。
成功经验在于,上面培养了村支书,村支书长期驻村,而本身又是产业带头人,可以真正了解村民的需求,可以更加因地制宜实施脱贫举措,带动一方。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韦继能养鸭致富诀窍:公司作“靠山” 省事又增收
柳城县冲脉镇指挥村大伍屯村民韦继能的日子过得很悠闲。每天,早上喂鸭,中午就到水库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再喂鸭,一天就这么过了,用其他村民的话说就是“几鬼闲”。 【详细】
兴宾区五山乡古村水库移民村探索致富路见闻
近日,在兴宾区五山乡古村水库移民村田间,村民正忙碌着,有的在给葡萄施肥,有的抽水灌溉、清理杂草……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详细】
柏国彰:种植牛大力 做致富“牛人”
“因为我依靠种植牛大力走上了致富道路,乡亲们都管我叫‘牛人’。这名字听起来带劲,我喜欢。”4月30日,笔者采访乐业县新化镇林立村村民柏国彰时,他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边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的致富门道。 【详细】
兴宾区小平阳镇南阳村:移民新村的生态致富经
“山上的绿树、田里的红心柚,这些都是我们村的‘绿色银行’。”兴宾区小平阳镇南阳村村民小组长陈建波,站在村口向记者介绍南阳村结合生态建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致富经。 【详细】
兴宾区凤凰镇创业致富“父子兵”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兴宾区凤凰镇新安村,黄天贝与儿子黄展佳从务农打工到兴办特色规模养殖场,这对农村“父子兵”携手创业致富的故事,在当地邻里乡间传为佳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