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6日 来源:梧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以前守着土地过穷日子,现在虽然地还是那块地,但我们通过打‘生态牌’,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富硒香米,使得种地也能获得高回报。”得益于富硒香米良好的经济收益,蒙山县新圩镇村民何庆殷2015年下半年投资500多万元,建立蒙山县首个自动化育秧工厂,计划在今年春插前建成投产。

  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庆殷发现新圩镇土壤成分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他决定主打长寿品牌,于2011年在新圩镇承包水田500亩,种植富硒香米。然而,一个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毫无种田经验的大学生,让何庆殷至今有点后怕:“几亩地好种,当时是500多亩地,能不能种好,心里真没底。”在当地农机等部门的帮助和技术支持下,何庆殷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先后投资400多万元,选好品种,添置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水稻育秧流水线等大型机械设备。

  机械化耕种,使得何庆殷的产业规模、产量同步提升,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为了避免恶劣天气下粮食发霉发芽,2014年上半年,何庆殷建设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日处理量24吨的粮食烘干基地。2015年下半年,已是蒙山县庆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何庆殷再次投资500多万元,建立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自动化育秧工厂,并计划在今年春插前建成投产。

  在何庆殷为筹建自动化育秧工厂忙碌的同时,黄村镇明觉村西明觉组的几位农民则沉浸在葡萄园所带来的收获中。他们共园投资的葡萄园建于2014年初,面积为50多亩,种植品种为夏黑葡萄和高山葡萄。去年年中,葡萄园举行“休闲观光古渡口自行采摘品尝野生山葡萄”开园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葡萄销售收入约15万元。

  在生态乡村建设中,黄村镇采用“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党建工作与生态乡村建设、发展生态产业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引导群众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完善种植、养殖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农业的生态循环发展和生态种养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该镇共种植红蕊蜜柚、野生山葡萄、砂糖橘、马水桔等水果7500多亩,木瓜500多亩,石蛙养殖基地扩大到2500平方米,养蜂4800多群。此外,还注册有鸿惠木瓜、艳鑫红肉蜜柚、生财石蛙、湘润淡水渔业、联发养羊、联合桑蚕等15家专业合作社。其中,金鑫养蜂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梧州市十佳养蜂合作社”,所生产的“橄泉牌”蜂蜜获自治区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记者 曾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