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已到啃“硬骨头”阶段,剩下的大多是因病因灾、缺乏劳力、没有技术、生产资料不足的贫困户。如何让这些贫困户致富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摸索出一条“搭车”致富的路子。
2月14日,记者来到汪甸瑶族乡长平村振羽养鸭合作社,只见山沟树林里,都是放养的鸭子。在当地,清水鸭养殖成功让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村里的贫困户大多是老人,学技术难,后期管理也难。”村党支部书记黄忠权介绍,如何让这部分群众的脱贫,村里颇为发愁。“单靠我自己养鸭,有心也没有力。”该村贫困老人农单丽说。
从“农户+合作社”的扶贫模式中受到启发,该村开始实施“贫苦户+大户”的扶贫模式。31户贫困户分成5组,通过购买鸭苗的方式分别在5户养鸭大户中“入股”。贫困户每户投入600元,购买100只鸭苗,由大户全权负责喂养、防疫、销售等。按照协议,贫苦户可以获得40%的利润。
同时,为确保利润公平分配,村党支部忠权对往来款项、成本、销售收入等进行监督,确保合作协议的有效性。
目前,长平村“贫困户+大户”的养殖模式已成功运行1年,共出栏清水鸭4批4万余羽,总产值近300万元。一年来,入股的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近2000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汪甸瑶族乡改造农村危房230户
2015年以来,右江区汪甸瑶族乡按照“边远贫困优先、自愿申报优先、按危房存量比例安排”原则,进一步规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年度改造任务230户。 【详细】
右江区汪甸瑶族乡:11家合作社架起致富桥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羊舍应彻底清扫、消毒,消毒时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10月27日,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养殖合作社领头人黄孝影,热心指导六核村一名养殖户科学养羊。该乡通过养殖合作社指导农户科学养殖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详细】
汪甸瑶族乡加大力度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咚咚锵、咚咚锵……”、“喇叭吹起来、锣鼓敲起来……”随着报幕人一声喊起,5月4日,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六朴村一年一度的“风流歌圩”节开幕了,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汇聚一起载歌载舞。歌圩节以壮戏为主,现代戏为辅,汇集小品、快板、山歌、舞蹈等民间特色的原 【详细】
右江区汪甸瑶族乡:生态乡村“三化”工程成效明显
村民房屋外立面粉刷一新,房前屋后没有了生活垃圾,村道干净整洁……近日,记者走进右江区汪甸瑶族乡长平村百寨屯时,不禁为其优美的村容村貌感到振奋 【详细】